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域纪程录丛/中国古代闻见录

东域纪程录丛/中国古代闻见录

  • 字数: 3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英)裕尔|译者:张绪山
  • 出版日期: 2008-11-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61970
  • 版次: 0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东域纪程录丛》是亨利·裕尔爵士为哈克路特学会编纂的第二部著作。长期以来它一直是所有从事古代和中世纪远东研究的人的便览手册,它几乎囊括了迄至当时所知道的有关东方历史的全部知识,是西方汉学界经久不衰的名著。
内容简介
    《东域纪程录丛》记录中世纪末叶以前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过程。前一部分具有序论性质,对中世纪末叶以前相关作者及其著作中关于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材料,进行了分析和论说;后一部分,是该时期西方作家关于中国的原始记载及其译注。它几乎囊括了当时所知的有关东方历史的全部知识,逋一问世便受到普遍关注,很快便成为从事古代和中世纪远东研究者的便览手册。本书学术性与史料性兼具,是西方汉学界经久不衰的名著。
目录
译者引言:亨利·裕尔与《东域纪程录丛》 献词和前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东西交流最初的遗迹  希腊罗马的中国知识 第二章  中国对罗马帝国的知识   附:中国与中亚的交流 第三章  中国与印度的交流 第四章  中国与阿拉伯的交流 第五章  中国与亚美尼亚、波斯等国的交流 第六章  中国的景教 第七章  蒙古时代以前有关中国的文献资料 第八章  蒙古统治下中国以“契丹”之名见称 第九章  契丹演变为中国:尾声 附录   Ⅰ.《厄立特里亚海周航记》摘录   Ⅱ.托勒密《地理志》摘录   Ⅲ.梅拉《世界志》摘录   Ⅳ.普林尼《自然史》摘录   Ⅴ.包撒尼阿斯《希腊道程》摘录   Ⅵ.马赛利努斯《历史》摘录   Ⅶ.蚕种传入罗马帝国的记载   Ⅷ。弥南德《希腊史残卷》所记突厥和拜占庭帝国的交往   Ⅸ.科斯马斯《基督教风土志》摘录   Ⅸ*.赵汝适《诸蕃志》记大秦国   Ⅹ.西安叙利亚文一汉文景教碑之发现   Ⅺ.《印度中国见闻录》所记9世纪印度各国   Ⅻ.《伊本.穆哈利尔游记》概要   ⅩⅢ.阿布尔菲达《地理志》摘录   ⅩⅣ.《海屯行纪》摘录   ⅩⅣ*.《克拉维约东使记》记契丹摘录   ⅩⅣ**.《尼古拉·康蒂行记》摘录   ⅩⅤ.托斯堪内里致里斯本主教费尔南多·马丁斯信摘录   ⅩⅥ.约萨法特·巴巴洛契丹闻纪摘录   ⅩⅦ.《沙哈鲁遣使中国纪》注释   ⅩⅧ.拉姆希奥所记哈吉·马哈迈德关于契丹谈话摘录   ⅩⅨ.布斯伯克所记土耳其漫游僧契丹见闻摘录 本书引用书目(缩写) 索引(原书页码,本书边码) 译后记 再版后记
摘要
    第一章 东西交流最初的遗迹 希腊罗马的中国知识 1.不同时代陆、海两路对中国的双重称谓。2.China名称的起源;这个名称所代表的人民和国家似乎自古即为印度人所知。3.中国人对中西交流最早的见闻;被认为来自迦勒底的使者。4.中国、波斯关于古代交流的巧合性传说。波斯关于中国的传说。5.可能来自远国埃及的团体。所谓埃及古墓中发现中国瓷瓶。6.先知《以赛亚书》中的Sinim。7.Chin或China后来传至希腊和罗马,当时作Thin、Thinae、Sinae。8.这些名称确指中国。9.使用这些名称的古代作者。托勒密和《厄立特里亚海周航记》作者所记中国位置的差异。10.马希阿努斯的著作只是托勒密著作的概要,但更简明地说明了托勒密的观点。11.Seres比Sinae更为常见;起初朦胧地被诗人提及;梅拉和普林尼笔下更为明确,其内容描述中国。12.托勒密记载中的Sera和Serice。对二者的准确描述非其能力所及;他是从陆路上观看中华帝国;没有识辨出东方的大洋,此点远逊其前辈作家。13.马赛利努斯所记赛里斯国(Seres)地理只是解释托勒密的著作。认为他提到长城是错误的。14.概观古代对赛里斯人的认识。这些特点几乎均符合中国人的性格和实际。普林尼赞美中国铁。15.罗马目前记载的与赛里斯人直接的政治交往。16.我们不能要求古代人对如此遥远的地区有准确的认识。托勒密资料的模糊、混乱不可避免。17.中国人和罗马人的彼此认识在见解和错误上具有相似性。18.“赛里斯”一名与丝绸有关。语源问题。历久盛行的关于丝绸性质的错误认识。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