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心电学新进展

心电学新进展

  • 字数: 21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方丕华,张澍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0-09-03
  • 商品条码: 97878113607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1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古老的心电图学跨越了100多年的历史长河,经历了冲击和洗礼,却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如今,心电图学已经发展得枝繁叶茂,并由最初单纯的体表心电图发展成为包含多个分支专业的心电学。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和监测心电图等已成为各级医院最常用的诊断手段;远程心电监测、心磁图、心电管理系统等新技术发展迅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等新概念不断涌现;,各项无创心电学技术在心脏病诊断、预后和心脏性猝死分层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由心电图技术发展而来的心电生理和心脏起搏技术在心律失常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心电学的研究涵盖了心脏病的许多领域,或者说心脏病的研究在许多领域都离不开对心电的研究观察。为了让广大的心电图学工作者和临床医师了解心电学的新进展,提高心学方面的水平,我们邀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的100多位知名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心电学新进展》。 全书分12篇,有近120个专题,9个国际指南解读和10个国内心电学规范。第l篇和第2篇主要介绍心电图和无创心电学技术的相关进展;第3篇至第6篇介绍心脏性猝死、离子通道病、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方面的诊断、治疗、预后和危险分层的研究进展;第7篇介绍冠心病、心肌病、肺栓塞等相关心脏病的心电学、循证医学和基础研究;第8篇和第9篇介绍心脏电生理和心脏起搏的新进展;第10篇和第11篇介绍有关的国际指南解读和国内心电学规范;最后,第12篇集萃了约50篇国外近年来有关心电学研究新进展的摘要译文。
作者简介
方丕华,男,1958年3月生,医学博士,籍贯湖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功能检测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副组长,中国心电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先后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先后在意大利有名的帕维亚大学和美国的威克林大学医疗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3年,主攻心律失常的标测和介入治疗。2001年底学成回国后专门从事心脏起搏和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先后承担有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部等省部级科研任务6项,发表在国内外医学杂志的专业论文60余篇。已主译和主编专著多部。     专业特长: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和随访、无创心电学检查的诊断及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     主要研究方向:各种心律失常的机制和介入治疗,以及用无创心电学方法对心脏性猝死进行危险性分层研究。
目录
第一篇  常规体表心电图 1  心电图各波发生机制的现代观点 2  早期复极变异与临床 3  EASl导联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比较 4  心电图导联与心电图图形 5  Epsilon波的特征、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 6  J波和J波综合征 7  PCI术后心电图变化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 8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心电图改变 9  二联律法则与长短周期现象 10  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11 心电图对室性心律失常良恶性判断的价值 第二篇  无创心电学技术   1  无创心电检测在评价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中的作用   2  T波电交替   3  心室晚电位   4  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应用进展   5  窦性心率震荡研究进展   6  压力感受器敏感性测定及应用   7  QT间期离散度研究进展   8  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作用   9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一定优于3导联动态心电图吗   10  动态心电图评价心肌缺血的价值和局限性   11  心脏性猝死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其预测价值   12  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   13  食管心脏起搏技术及进展   14  动态血压测定与临床应用   1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昼夜心率变异性   16  心电信息管理系统近期新进展 17  心电信息管理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18 国产多道生理记录仪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第三篇  心脏性猝死 1  积极推动自动体外除颤器在我国的应用 2  心脏猝死防治进展 3  AED:人类征服猝死的又一个里程碑 4  CRT—D在心衰患者猝死防治中的价值 5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心电图表现 6  心律失常性猝死概述 7  猝死发生的心电图特征与触发因素 8  心电远程连续监护与预防心脏性猝死 9  长QT综合征与很好扭转型室速的发病机制 10  心室电风暴 第四篇  遗传性心律失常与离子通道病   1  心律失常基因研究近期新进展   2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诊断标准与危险分层   3  Brugada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4  遗传性长QT综合征研究新进展   5  长QT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和危险分层   6  短QT综合征和心脏性猝死   7  Lenegre病:一种SCN5A基因相关离子通道病   8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   9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第五篇  心律失常   1  房室传导间期的交替   2  左束支阻滞研究进展   3  左束支阻滞与左束支病理相关性研究进展   4  迷走性间歇性房室阻滞   5  心脏变时性不良   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再认识   7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分型及治疗   8  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9  睡眠呼吸暂停与心律失常   10  缓慢心律失常的继发性长QT综合征   11  急性心肌梗死抗心律失常治疗策略   …… 第六篇  心房颤动 第七篇  心电图与相关心脏病 第八篇  心脏电生理与导管消融 第九篇  心脏起搏和ICD 第十篇  国际指南解读 第十一篇  国内心电学规范 第十二篇  国外心电学研究集萃
摘要
    第一篇  常规体表心电图    1  心电图各波发生机制的现代观点     一百多年的实践证明:心电图是应用最普遍、简单实用、无创价廉、有助于诊断并能指导治疗的一项技术。近年来,随着细胞电生理研究的深入和分子生物学离子流机制的研究进展,对心电图产生的离子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有不少新的认识。本文重点讨论心电各波形成的离子流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