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代《仪礼》文献研究

清代《仪礼》文献研究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 邓声国
  • 出版日期: 2006-05-01
  • 商品条码: 97875325425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6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写作体式上看,该书的研究对象不是《仪礼》原文,而是有清一代以《仪礼》原文为研究对象所产生的一切论著,亦即其《绪言》中所说二次以上的《仪礼》文献。换句话说,该书是从文献学的方方面面人手,观察、研究、论述清代所出现的《仪礼》文献的一部专著。这种学术角度和结构模式,在《仪礼》研究方面前人很少采用,因此具有原创性,意义不小。倘推广开去,它可以运用于各种典籍文献的研究中,将会引导出无数同类而有意义的著作。
其次,从内容上看,该书对清代《仪礼》文献既有全面关照,又有重点剖析。前者如对清代《仪礼》研究藉以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介绍、对清代《仪礼》研究三个阶段的划分和论述、对清代《仪礼》研究七大流派的区分论证、对清代《仪礼》研究中一些基本问题的归纳讨论,等等,大致概括全面,区分有理,论证得力,观点鲜明,多有创见。后者,即重点剖析的例子,如对清代“五服”文献的研究、对清代《仪礼》文献之训诂体式、训诂方法、校勘的专章讨论,等等,大致分析细密,挖掘深刻,论列详明,证据充分,结论可靠。总之,点面结合,论述效果较好,看后使人对清代《仪礼》文献既能有全局性的印象,又能有方方面面的重点了解。
再次,从学风上看,该书各章各节各条所论述的各种问题,所得出的各种结论,都以大量的、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为基础。也就是说,重证据,不尚空谈。
还有,从学术的时代性上看,虽然研究、论述的对象属于古典文献,使用的是高度专业化的术语,但观点新颖,与时俱进,语音清晰、流畅,富有时代特徵,没有陈腐味,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邓声国,1969年6月生,江西上铙人。1995年考入南昌大学中文系,师从黄新光先生攻读汉语史专业研究生,1998年6月获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考入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师从冯浩菲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2004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教授。
目录

凡例
绪言
第一章清代《仪礼》研究概论
第一节清代《仪礼》研究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节清代《仪礼》研究的学术分期及特点
第二章清儒《仪礼》研究中一些基本问题的讨论
第一节清儒对《仪礼》经、《记》作者及成书年代的看法
第二节清儒对《仪礼》研究中相关基本问题的看法
第三节清儒《仪礼》诠释中的相关问题检讨
第四节三礼馆、四库馆修书舆清代《仪礼》研究
第三章清代《仪礼》文献流派研究(上)
第一节创发新说派的《仪礼》学研究
第二节淹通汉宋派的《仪礼》学研究
第三节汉学考据派的《仪礼》学研究
第四章清代《仪礼》文献流派研究(下)
第四节折衷旧说派的《仪礼》学研究
第五节张扬朱学派的《仪礼》学研究
第六节宗守郑学派的《仪礼》学研究
第七节经俗互贯派的《仪礼》学研究
第五章清代的“五服”文献研究.
第一节清代“五服”文献概说
第二节清儒“五服”制服原则考溯
第三节清儒“五服”义例观之嬗变
第四节孔继汾、于鬯的“殇服”研究
第五节汪琬和朱建子、夏燮的“五服”研究
第六章清代《仪礼》文献训诂体式研究
第一节疏注体纂集体通释体
第二节考辨体考证体章句体
第三节释例体增串体图解体
第四节总论体删改体评点体
第五节校注体及其它训诂体式
第七章清代《仪礼》文献训诂方法论
第一节清儒《仪礼》语辞训诂方法论
第二节清儒《仪礼》仪制训诂方法论
第三节仪制训诂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第八章清代《仪礼》文献校勘研究
第九章清代《仪礼》文献目录、辨伪与辑佚研究
第十章清代《仪礼》文献的研布
第十一章清代《仪礼》文献研究展望
结束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