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四川大凉山/中国秘境之旅

四川大凉山/中国秘境之旅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 作者: 巴莫姊妹彝学小组
  • 出版日期: 2010-03-26
  • 商品条码: 9787503227950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大凉山是一幅无始也无终的时间图案。注目凝视这一方彝族文化的华野天地,会使你沉浸在族群与文化、祖先与后代、历史与现实、神秘与庄严、水恒与瞬间的辉煌之中……    四川境内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北段,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北起大渡河,南临金沙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古“蜀身毒道”、“灵关道”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北达巴蜀、中原,南通边陲、外邦。在这条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上,古桥驭水如故,栈道驾山依然。
   这里群峰横亘,峡谷深切,万岭拔地,干仞插天……这种使古人嗟哦、喟叹的西南奇险,也使凉山的地理环境处于相对孤立和封闭的状态,这不但对当地彝人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影响极大,对山地社会的观念意识与思维模式亦影响极大。由于自然地理上的天然屏障,社会制度上的自成一体,经济发展的相对缓慢,使彝族传统文化在这里得以完整保留,并按自己的方式延续和发展至今。


作者简介
巴莫姊妹三人,系四川凉山越西人,彝族,生于凉山,长于凉山。1991年11月在父亲巴莫尔哈的倡议下,姊妹三人在家乡成立了巴莫姊妹彝学小组。小组成立的宗旨是:以繁荣祖国民族文化,振奋彝族精神,弘扬彝族传统文化为目标;以探索彝学研究新路,拓展彝学研究领域,充实研究总体构架为已任;通过长期的田野实地调查,在广泛搜集靠前手彝族文化素材的基础上,对彝学领域中的文化传承进行归纳、整理,进而从理论上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十多年来的学术实践和专业研究,小组成员已形成了各自的学术特长和学术思想,在专业范围内组织和实施了数次时间较长的田野调查,积累了一定的田野作业经验,完成了一系列的小组或个人的研究计划和课题。
目录
卷一雪子十二支:族源叙事
尼木――诺苏彝人的故乡
雪子十二支
六祖分支
鹰的后子
卷二走下天梯的使者
祭司毕摩与巫师苏尼
毕摩大师的故事――阿史拉则
传播知识的五大工具
古老的彝文
活着的经典
神枝与仪式场
神图与鬼板
卷三山色苍茫中的生命之旅
触手纳员:诞生礼
换童裙:成年礼
没有新郎的婚礼
魂归祖界:死亡仪礼
卷四栖居山林的民生
瓦板房中的火塘:彝山村寨
椎髻?披毡?百褶裙:穿在身上的文化史
坨坨肉?转转酒?荞麦粑:民以食为天
卷五民间智慧:洛戈工匠
一个漆器世家的历史
银匠
男不纺织女不擀毡
卷六山外有山天外天:岁时节日
十月太阳历
彝历新年:与祖先同在
火把节:眼睛的节日
阿依蒙格:彝族儿童节
季节与仪式:山民的仪式生活
卵石上的树:时间经验
卷七大山脉动的节奏:歌诗论辩与音乐舞蹈
诗的民族
智慧的欢歌:口头论辩
口弦能说话,月琴会唱歌
民间歌舞艺术奇葩:达体舞
四川大凉山旅游资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