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末民初文坛轶事

清末民初文坛轶事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郑逸梅
  • 出版日期: 2005-07-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4676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5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郑逸梅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自1913年起,他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笔下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卷舒之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喜爱。 郑逸梅先生生前结集成书四十余种,去世后,其家人又从遗稿中整理出若干著作行世。然凡此单行本多出版有年,坊间已不易寻见。今中华书局征得作者家属同意,择其代表作品,汇辑为《郑逸梅作品集》,以单行本形式陆续印行,以飨读者。 《清末民初文坛轶事》,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年初版;199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曾将此书收入该社所编《郑逸梅选集》(第二卷)中。今据学林出版社1987年初版重新录排,并酌加校订,插图亦多所增补。
目录
前言(1) 孙中山为刘成禺《太平天国战史》作序(1) 章太炎迁居苏州的曲折(3) 梁启超的几件小事(7) 王金发允武允文(10) 柳亚子的故居(13) 南社发起人之一陈巢南(16) 姚石子有功乡邦文献(19) 胡朴安从易学悟到诗学(22) 姚g雏的两种手稿本(25) 瞿兑之学有师承(31) 方专享智足多谋(35) 顾悼秋打倒马褂(37) 王均卿筑屋吴中北寺塔(39) 曾少卿的《山钟集》(42) 光复上海有功的李平书(45) 柳诒徵妙语讽世(54) 李叔同的卓绝人格(58) 端午桥创办南洋劝业会(67) 我所知道的高吹万(70) 吴昌硕画派的继承人赵子云(77) 吴湖帆精于鉴赏(82) 余绍宋死谣成事实(94) 墨巢主人李拔可(96) 画家程瑶笙的家世(99) 沈石友与吴昌硕(103) 杨令诗、书、画三绝(109) 丹阳画家吕凤子(111) 书家马公愚的伏虎小影(113) 国际文化交流的先驱者汪亚尘(116) 朱大可的《新论书绝句》(119) 步林屋讥讽伊峻斋(122) 奇人奇事汤临泽(125) 陈叔通和张叔通(130) 邮票大王周今觉(132) 海内收藏尺牍的巨擘周作民(136) 养寿园和袁世凯诸子(138) 袁寒云撰《辛丙秘苑》的始末(141) 书隐楼后人郭俊纶(148) 回忆老报人邵飘萍(152) 忆戈公振(157) 报坛耆宿杨楚孙(160) 记《民权报》几位报人(162) 黄伯惠接办《时报》(165) 丁云亭创办尚古山房(168) 《中国历代医学史略》作者张赞臣(171) 张伯驹的《续洪宪纪事诗补注》(174) "交际博士"黄警顽与徐悲鸿(178) 耿直成性的陆丹林(182) 徐卓呆种种(187) 我国第一部地理教科书的编撰者张相文(195) 王培荪广收地方志(199) 孙伯南桃李遍吴中(203) 执教和编书的胡寄尘(207) 漱六山房主人张春帆(211) 孙玉声珍藏李伯元遗印(214) 琐记包天笑(217) 严独鹤的斋名及其他(229) 恽铁樵奖掖后进(235) 从首订稿约谈到王蕴章(238) 《广陵潮》的作者李涵秋(241) 许廑父是怎样一位作家(251) 徐枕亚署名泣珠生的由来(254) 吴双热的诙谐(256) 程小青和世界书局(259) 范烟桥考证姜白石《过垂虹桥》诗(266) 周瘦鹃为什么喜爱紫罗兰(269) 陆秋心创始集锦小说(272) 短命诗人朱鸳雏(274) 徐碧波追慕银箫遗韵(276) 死于飙轮下的许啸天(279) 张爱玲的成名作《沉香屑》(281) 平襟亚的早年生活(284) 死于车祸的沈商耆(287) 张毅汉提倡语体文(291) 向恺然熟习武术(294) 擅写党会小说的姚民哀(299) 黄氏三兄弟(302) 梅兰芳的家庭生活(305) 半路出家的欧阳予倩(310) 一代艺人冯春航(313) 汪优游演戏、撰小说(316) 钱化佛的奇怪行径(321) 先悲后乐的陈大悲(327) 刘艺舟在天津(329) 但杜宇和殷明珠(331) 附录我们的祖父郑逸梅郑有慧、郑有瑛(33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