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思想史的写法:中国思想史导论

思想史的写法:中国思想史导论

  • 字数: 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葛兆光
  • 出版日期: 2004-07-01
  • 商品条码: 97873090410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4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原系《中国思想史》“导论”,内容为交代和说明研究角度、资料取舍、写作思路。现经作者补充、修改,增加了《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与减法》、《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三节,以单行本问世,题为《思想史的写法》。 用“写法”为题,并不是说这里讨论的只是一种写作策略,因为思想史的不同写法背后,总是有不同的观念、思路和方法,写法的改变常常意味着思想史研究的观念、思路和方法的改变。这里讨论的就是一些关于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方法问题,比如思想史应当如何思考精英与经典的思想世界和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知识史与思想史之间应当如何互相说明,古代中国思想的终极依据或者说基本预设是什么;思想史应当如何改变过去的传统写法和充满训导性的教科书式的章节结构,以追寻思想史的真正脉络和精神;思想史是否应当描述所谓“无思想”的时代,在无画处看出画来;作为历史记忆的传统知识和思想如何在重新诠释中成为新的思想资源,又因此而产生了思想史的连续性;思想史研究中如何看待和使用考古发现与文物资料等等,最后,《导论》也讨论了在后现代历史学理论渐渐进入中国的背景下,应当怎样理解和这种理论资源的意义和边界。
目录
小引 思想史的写作 第一节 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历史 第二节 知识史与思想史 第三节 “道”或“终极依据” 第四节 连续性:思路、章节及其他 第五节 无画处皆是画 第六节 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与减法 第七节 历史记忆、思想资源与重新诠释 第八节 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 第九节 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考古与文物 第十一节 从“六经皆史”到“史皆文也”:作为思想史研究资源的后现代历史学 附录 穿一件尺寸不合的衣衫――关于中国哲学和儒教定义的争论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