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趣味化学(9上中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科普分级阅读)/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
字数: 244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叶永烈
出版日期: 2021-06-01
商品条码: 9787570614240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4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科学,在这本书里,作者向您娓娓道来化学的发展历史中有趣的故事。作者用文学的角度来介绍化学历史,充满了趣味性,可读性强。本书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发展历史,在无数个小故事中了解化学这门学科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
目录
化学趣史
一、混沌之中的化学
先说三个有趣的故事
黄金梦
长生梦
“短衫医师”
二、揭开燃烧之谜
怀疑派的化学家
神秘的“要素”
寻找
动摇
论冷和热的原因
波义耳错了
伟大的定律
氧的发现
揭开燃烧之谜
定组成定律
倍比定律
三、化学走向精细
培养人才的摇篮
“追随林耐的足迹”
从后门到前门
万事开头难
像福尔摩斯一样精细
高尚的科学道德
统一了化学“语言”
56岁才结婚
四、“生命力论”的破产
“身在曹营心在汉”
“不打不相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又是一个小化学迷
21岁当教授
从粗心到细心
两次争论
农业化学的鼻祖
五、无畏的探索者
“不可思议的东西”
“危险分子”
马车夫的启示
又触动了灵感
炸不死的人
诺贝尔奖奖金
六、走向现代科学
化学女杰
从原子一分子论的观点来看
能量守恒定律
严峻的考验
爱因斯坦的贡献
七、化学在发展
原子核的加法
第一个人造元素
填满了空白
铀不是最后的元素
青云直上的“冥王星”
继续进击
制成109号元素
109号元素以后
化学元素漫话
什么是化学元素
人类对化学元素的认识
化学元素的发现
化学元素的分类、名称与符号
化学元素周期律
地球上最多的元素——氧
生命的基础——氮
最轻的气体——氢
太阳的元素——氦
住在霓虹灯里的气体——氖和氩
“小太阳”里的“居民”——氙
最活泼的元素——氟
消毒的毒气——氯
有机世界的“主角”——碳
无机世界的“主角”——硅
‘硫黄”——硫
“鬼火”——磷
我国的丰产元素——硼
雄黄和砒霜里的元素——砷
奇臭的液体——溴
紫色的元素——碘
对光敏感的元素——硒
最重要的金属——铁
地球上最多的金属——铝
电气工业的“主角”——铜
马口铁的“外衣”——锡
蓄电池的“主角”——铅
热缩冷胀的金属——锑
白铁皮的“外衣”——锌
闪光灯中的金属——镁
白铜里的金属——镍
金属的“贵族”——金
月亮般的金属——银
奇妙的催化剂——铂
水一样的银子——汞
未来的钢铁——钛
最难熔的金属—钨
固体润滑剂里的金属——钼
最硬的金属——铬
“汽车的基础”——钒
“灰锰氧”里的金属——锰
奇妙的睛雨花——钴
最轻的金属——锂
食盐里的金属——钠
活泼的金属——钾
大理石里的金属——钙
长眼睛的金属——铷和铯
半导体工业的原料——锗
“甜’的金属——铍
重晶石中的金属——钡
放在手中便熔化的金属——镓
“亲生物”金属——钽
超导元素——铌
反应堆的好材料——锆
“金属火柴”——镧和铈
很晚被发现的金属——铼
最重的元素——锇和铱
吸收气体的能手——钯
夜光粉里的元素——镭
原子弹的“主角”——铀
核燃料的原料——钍
摘要
一、混沌之中的化学 先说三个有趣的故事 有趣的故事,人人爱听。 在这本书开头,先给你讲三个有趣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944年,美国某地。 那天,大学里的一座大楼失火了。“呜,呜……”消防车闻讯赶来。 一件奇怪的事件发生了:消防队想就近从旁边的一座大楼里接取自来水。可是,大楼门口警卫森严,不许消防队员进去。 “火烧眉毛了,还不让我们进去?”消防员着急地问。 “不行。没有国防部的证明,谁都不许进!”警卫板着铁青的面孔说道。 烈火熊熊,消防队员心急如焚。他们围着警卫,大声地质问:“等国防部的证明送到,大楼早烧光啦!” 警卫总算作了点让步:“这样,你们向本地的××局请示,打个证明。” 没办法,消防队员只好开着消防车去××局,开来了证明。 消防队员把证明朝警卫手中一塞,便急急忙忙往大楼里奔去。 这时,警卫追上来,拦住了他们,很严肃地说道:“先生们,你们虽然有了证明,但是按照规定,每个进楼的人要在登记簿上签名。先生们,请你们去签名!” 消防队员们哭笑不得,只好退回去签名。 虽然这几位警卫那样忠于职守,但却暴露了大楼的秘密。人们纷纷猜疑:那座大楼如此戒备森严,里面是干什么的呢? 要知道,美国国防部为了保守那座大楼的秘密,煞费苦心:有一次,保卫人员仔细检查了大楼内的图书室,发觉许多化学书籍看上去还算新,但是每本书有关元素铀的章节,都被翻得卷起书角或者弄脏了。保卫人员认为,这些书也可能会暴露大楼的秘密,决定全部销毁,然后又买了一批崭新的化学书籍。他们如此精心地保守秘密,却被邻近大楼失火一事而无意中暴露了。 于是,德国间谍开始注意这座大楼…… 不言而喻,那座大楼里的科学家,正在极秘密地研究着化学元素铀。 为什么研究铀要那样严格保密? 1945年8月6日,原子弹的爆炸声震动了世界。原子弹里的“主角”,便是铀。正因为这样,那座大楼既成为美国国防部重点保密的地方,也成为德国间谍机构瞩目的地方。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781年,英国。 那时候,英国有位有名的化学家,叫作普利斯特列。他呀,很喜欢给朋友表演化学魔术。你瞧,当朋友们来到他的实验室里参观时,他便拿出了个空瓶子,给大家看清楚。可是,当他把瓶口移近蜡烛的火焰时,忽然发出“啪”的一声巨响。 朋友们吓了一跳,有的甚至吓得钻到桌子下面。 笑罢,他把秘密告诉朋友们:原来,瓶子里事先灌进了氢气。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混合以后,点火,会燃烧起来,发出巨响。 他不知将这个“节目”表演了多少遍,使它成了一出“拿手好戏”。 有一次,他表演完“拿手好戏”,在收拾瓶子时,注意到瓶壁上有水珠。 奇怪,变“魔术”时的瓶子是干干净净的,那瓶壁上的水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 普利斯特列仔细揩干瓶子,重做实验。咦,瓶壁上依旧有水珠。 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发现:氢气燃烧后,变成了水,凝聚在瓶壁上! 在普利斯特列之前,尽管人们天天喝水、用水,可是并不知道水是什么。自古以来,人们甚至把水当作“元素”。1770年,法国有名化学家拉瓦锡曾试图揭开水的秘密。他把水封闭在容器中加热了100天,水依旧是水,称一下,重量跟100天以前一样。他,弄不清楚水究竟是什么。至于普利斯特列呢?虽然他揭开了水的秘密,然而,他是在变了好多次“魔术”之后,才注意到瓶壁上的水珠……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1890年,德国。 一天,雇马车的人突然增多。马车夫问雇主:“上哪儿去?”答复令人莫名其妙:“随便!” “随便?”从来没有一个地名,叫作“随便”的! 马车夫好不容易领会了雇主的意思。马车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转悠。 雇主似乎无心观赏街景,闭起了双眼,进入了梦乡…… 那些雇主难道有钱无处花,雇了马车睡觉? 哦,后来,人们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 在庆祝德国化学会成立25周年的大会上,有名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讲述了自己怎样解决了有机化学上的一大难题: “那时候,我正住在伦敦,日夜思索着苯的分子结构该是什么样子的。我徒劳地工作了几个月,毫无所获。一天,我坐着马车回家。由于过度的劳累,我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很快就睡着了。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几个月来设想过的各种苯的分子结构式,在我的眼前跳舞。忽然,其中有一个分子结构式变成了一条蛇,这蛇首尾相衔,变成一个环。正在这时,我听见马车夫大声地喊道:‘先生,克来宾路到了!’我这才从梦乡中惊醒。当天晚上,我在这个梦的启发下,终于画出了首尾相接的环式分子结构,解决了有机化学上的这一难题。” 坐在台下的一些听众听了,以为凯库勒的成功,全是因为在马车上做了一个梦。于是,他们便雇了马车,在街上漫游,也想做个梦,轻而易举地摘下科学之果。 虽然有的人在马车上睡着了,也做起梦来,可是谁也没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