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环境与皮肤

环境与皮肤

  • 字数: 15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 商品条码: 97871173425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4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环境中有毒物质引起皮肤病这个主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总结了目前最前沿的关于由众所周知的环境病原物所引起的皮肤损伤的分子基础知识。该书还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综合概括了空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对相关皮肤病学的影响。本书也特别关注了目前皮肤毒理学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即接触性过敏,同时作为毒理学方法风险评估发展的主要示例。本书中,还专门讨论了接触性荨麻疹,因其导致的过敏反应,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本书提供的新颖信息将使读者超越传统的皮肤毒理学思想,实现对皮肤与环境之间高度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现代认识。
目录
第Ⅰ部分概念和方法
第一章皮肤屏障2
第二章紫外光及与其他光辐射的联合同步暴露:一种能更好了解自然光辐射对皮肤损伤的新方法11
一、简介11
二、近红外辐射(IRA)对人体皮肤的影响12
三、可见光对人体皮肤的影响14
四、紫外光及与其他光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15
五、一种更好地理解自然光对
人体皮肤影响的新方法15
第三章气候变化对皮肤和皮肤相关疾病的影响18
一、气候变化及其后果18
二、皮肤感染,炎症性皮肤病和创伤性皮肤病18
三、水媒疾病19
(一)钩端螺旋体病19
(二)血吸虫病20
四、虫媒疾病20
(一)登革热20
(二)西尼罗病毒21
(三)基孔肯雅热21
(四)罗斯河病毒21
(五)南美锥虫病22
(六)兔热病22
(七)莱姆病22
(八)利什曼病23
五、预防和未来23
第四章现代皮肤毒性测试策略27
一、简介27
二、皮肤刺激和腐蚀测试29
三、光毒性测试32
四、皮肤致敏测试34
五、结论38
第Ⅱ部分环境对皮肤的威胁
第五章接触性致敏44
一、接触性皮炎44
二、ACD诊断45
三、化学反应和免疫系统激活45
四、接触性过敏原的先天分子免疫反应46
五、对接触性过敏原的先天细胞免疫反应47
六、通过体外试验鉴定接触性过敏原:动物实验的替代品47
七、异源先天免疫刺激48
八、结论48
第六章接触性荨麻疹及接触性荨麻疹综合征51
第七章接触性过敏原的风险评估56
一、简介56
二、过敏的危害识别和表征56
三、风险评估57
四、接触性过敏60
五、变应性接触性皮炎63
六、结论63
第八章紫外线与皮肤:光致癌作用67
一、引言69
二、紫外线(UV)辐射和NMSC70
(一)癌症生物学基础70
(二)光致癌的多阶段模型71
三、光化学反应73
(一)基本原理73
(二)波长依赖性73
(三)量效关系75
(四)暴露时间75
(五)臭氧损耗75
(六)室内美黑也是光致癌发生的危险因素75
四、UV诱导的DNA光损伤和修复机制76
(一)UV诱导的DNA光产物76
(二)修复机制77
(三)旁路机制78
(四)光敏剂79
五、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80
六、TP5380
七、PTCH81
八、CDKN2A83
九、ras83
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发现83
十一、炎症反应84
十二、UV诱导的非细胞核内信号级联反应的生色团84
十三、NF-κB和NF-κB信号通路85
十四、AP-1和MAPK信号通路87
十五、PI3K信号通路和COX-2激活88
十六、鸟氨酸脱羧酶和多胺生物合成通路88
十七、光免疫学89
(一)UVR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89
(二)对APC功能的直接损害90
(三)抗原特异性T调节细胞的诱导90
(四)可溶性免疫介质的生成90
(五)DNA是UVB诱导的免疫抑制的生色团91
(六)免疫抑制:人类光致癌发生的危险因素91
十八、可选的治疗方案91
(一)目前可用于NMSC及其前驱病变的治疗方案91
(二)光致癌作用的化学预防方法92
十九、总结96
第九章环境颗粒物和皮肤109
一、环境颗粒物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09
(一)环境颗粒物的特征109
(二)环境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111
二、环境颗粒物对皮肤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111
(一)环境颗粒物暴露和皮肤疾病111
(二)环境颗粒物对健康皮肤的影响112
三、环境颗粒物引起的皮肤效应的可能机制解释114
(一)由外及内的效应114
(二)由内及外的效应114
四、结论和展望114
第十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与皮肤117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117
(一)多氯联苯和二英:环境皮肤病的经典致病因子118
(二)非工业化国家中这些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垃圾焚烧119
二、观察到的(皮肤)健康影响和化学事故120
(一)Yusho事件121
(二)Yucheng病121
(三)Seveso121
(四)橙剂121
三、表观遗传学和多氯联苯121
(一)阻燃剂: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122
四、暴露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皮肤症状122
(一)氯痤疮122
(二)氯痤疮的组织学特征126
五、氯痤疮的治疗127
六、过度色素沉着127
七、卟啉症128
八、其他皮肤病学症状128
(一)角化过度和其他皮肤病症状128
(二)瘙痒症129
(三)眼部皮肤病学发现129
九、恶性黑色素瘤和非色素性皮肤肿瘤形成和暴露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间的关联性129
十、免疫,二英和多氯联苯130
十一、结论13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