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

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

  • 字数: 3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潘耀明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106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香港知名作家、出版家潘耀明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从事当代中国作家的研究以及相关著作出版工作,在与文化名家们来往交流中,收藏了大量名家书信、照片和字画。本书精选潘耀明与巴金、钱锺书、杨绛、叶圣陶、俞平伯、沈从文、卞之琳、艾青、骆宾基、秦牧、顾城等名家的交往研究文章,同时配以这些名家与作者交往过程中的书信、手稿、照片等珍贵资料。作品感情真挚,打动人心,多角度地呈现了一批文坛名家的风貌。
作者简介
潘耀明,笔名彦火。福建省南安县人。现职《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文综》社长兼总编辑、香港作家网社长。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工作委员会荣誉委员、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作家联会会长、世界华文旅游文学联会会长、香港世界华文文艺研究学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执行会长、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成员、马来西亚“花踪世界文学奖”评审委员会顾问;并担任香港期刊传媒公会创会副主席、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常务理事、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 主要创作:评论、散文集十五种,分别在内地、港台及海外出版。近著有《山水挹趣》(2018年,香港中华书局)等,其中《当代中国作家风貌》被韩国圣心大学翻译成韩文,并成为大学参考书。部分作品被收入香港中、小学教科书内。 1994年,凭《竹风•竹笑与血性》一文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第九届“海峡情”文学奖,首届“四海华文笔汇”授予散文特别奖。 2009年,获日本圣教新闻社颁发“圣教文化奖”。 鉴于在企业创新领域和对亚洲社会、文化及经济方面的杰出贡献与成就,2019年9月8日获得亚洲知识管理学院颁授2019年度“亚洲华人领袖奖”。
目录
序:用生命写作的人严家炎/001
前言:心中宛有当时在潘耀明/011
上帝与魔鬼都是人的化身/001
艾青:我爱这土地/005
冰心的岁月/011
很现代的叶圣陶/015
令人惋惜的茅盾/019
无可奈何的俞平伯/024
早慧的红学大家俞平伯/030
倾国安知真国色/034
俞平伯迟来的春天/039
讲真话的巴金/044
愤愤不平的巴金/048
巴金谈诺贝尔文学奖/052
夸父战士式的风范/057
钱锺书妙谈官话和流水/062
钱锺书的一封长信/067
钱锺书的妙喻与幽默/072
钱锺书专享的访问记/077
萧红与端木蕻良/081
萧红与萧军/085
端木蕻良的忧郁和孤独/090
生死相隔不相忘/095
萧红与骆宾基的姊弟恋/099
骆宾基与《金文新考》/103
与吴祖光搭伙之谊/107
翩然的白面书生/111
令人心痛的晚年吴祖光/116
吴祖光新凤霞主演的现代版《牛郎织女》/120
玉为风骨雪为衣/124
自在神仙——汪曾祺/128
爱人和爱美女的汪曾祺/132
自娱遣兴漫说汪曾祺的画作/137
现代派诗人王辛笛/142
不及林间自在啼/146
爱写“怪诗”的杜运燮/151
在桥上看风景的卞之琳/155
卞之琳的美诗妙译/160
苦恋一世的卞之琳/164
有洁癖的卞之琳/172
爱死美文美女的蔡其矫/176
忍受黑暗的蔡其矫/180
臧克家的“爱情游戏”及其他/185
曾获召见/190
大才女赵清阁/194
赵清阁与老舍的结缘/199
赵清阁:让落叶埋葬梦一般的爱情/203
鲁迅夫人:赵清阁缄默文静,学生气很浓/211
赵清阁笔下的俞珊/215
老舍的第二段感情生活/219
老舍之死/223
老舍妻子胡絜青的丹青之路/227
顾城二十年祭/231
析顾城与谢烨、英儿的三角恋/244
顾城的伊甸园/248
顾城与谢烨的“游戏生活”/252
谈顾城的画/257
萧乾——进行第三类接触的人/266
萧乾与沈从文的师徒恩怨/272
萧乾的感情之旅/278
萧乾晚年“搬动大山”记/289
萧乾对21世纪的寄望/293
从夏志清一封信谈起/298
夏志清逝世前后偶拾/309
曹禺的苦恼和遗憾/313
柯灵的煮字生涯/318
出生香港的散文家秦牧/329
沈从文诗书妙品/341
沈从文文学生涯/345
沈从文爱情的甜杯与苦杯/360
恩义情仇——说沈从文丁玲的关系/368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成书故事/375
一鸣惊人的张贤亮/393
丁玲的浮沉录/400
口衔叶笛的诗人郭风/416
闽籍散文大家——何为/424
小说家茹志鹃访问记/433
手迹之外一章:我与金庸/446
摘要
     上帝与魔鬼都是人的化身 ——诗人艾青的墨迹 2015年年初,艾青的夫人高瑛大姐从北京南下“私访”香港,时值她有一本新书《艾未未的母亲、艾青的夫人 —— 高瑛自述》在香港出版。她不想惊动传媒,只给我捎了信息。 她是勇敢的女人!早年她与艾青共同遭到迫害,与艾青一道劳改、受批判。自从艾青逝世后,她孑然撑持了一家子的担子。八十多岁的老人,历风雨而弥坚。 高瑛大姐一行,在香港勾留三天。她说,她过去对香港印象不太好。这次重莅,只是想感受香港自由开放的氛围。 艾青40年代曾两度经香港,因是路过,印象并不深刻。1980年,艾青、高瑛夫妇再一次莅临香港,这是他们与王蒙一起接受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主任聂华苓、保罗·安格尔夫妇邀请到美国途次香港的。 这一期间,我在香港三联书店任职,曾参与接待他们。当年香港三联书店只有两个招待所,一在北角侨辉大厦,一在九龙土瓜湾中华大厦,都是在闹市,环境及设施条件都不是很好。 艾青他们被安排在九龙招待所,那区的空气较混浊,而且招待所侧畔刚在起屋,打桩机竟日轰轰隆隆不停。艾青等人白天给吵得耳朵嗡嗡不绝,苦不堪言。 时值8月,是秋老虎肆虐的日子。那个年代,招待所还没装冷气,只有电风扇劲吹,害得艾青也睡不好觉。艾青对这次香港行印象不佳。 待艾青等人从美国回程经香港,被安排住在三联书店北角招待所,便没有那么吵闹。 元旦那天,我特地带他们登上太平山。从蜿蜒回旋的上山路,看到不少掩映在树木间的楼宇。艾青说,山上的屋与山下的屋,真是有天渊之别呀!我说,楼价也有天渊之别。 那天天晴日丽,山风徐徐,登上太平山山顶,豁然开朗,艾青也为之精神一振,话语也多了。他说,香港也有她美的一面,不过多是用金钱砌的。 艾青后来参加第一届“新加坡国际文艺营”,与萧军、萧乾一道经过香港,我带他们游海洋公园,乘电缆车,举目海阔天空,下瞰山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此后,艾青对香港的印象也比过去好得多。 但是,“”后复出的艾青,行踪所及,写过美国爱荷华,写过新加坡 …… 却没有写过香港。可见,香港在诗人印记,并未掀起情感的微澜,也谈不上诗兴。正如高瑛大姐说的:“这儿并不是天堂!” 那天与高瑛大姐通了电话,翻开了日历,才知道艾青已走了十六个年头,令人怃然。 1980年,时值中国刚改革开放不久,已届七十岁的艾青,仍然豪气干云,特地写了一帧条幅送给我:“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这两句诗是摘录自艾青写于40年代的长诗《向太阳》,年轻的艾青怀着满腔热血的激情,追求光明、进步,向往革命,讴歌“一切把人类从苦难里拯救出来的人物”。诗写道:“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 ” 这几句诗的关键词是“太阳向我滚来”,“滚”字是诗眼,展现读者面前的是恢宏的画面,气势磅礴。前面几句,都是为“太阳向我滚来”做伏笔。暗喻“太阳”是从历史的远处滚来,不管这漫长的历史多么黑暗,又多么艰难,“太阳”以它不可阻挡的气势,光亮亮地滚来了。诗人用意很明白:历史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到来是必然的。 日月嬗变,时移势易。我没有问诗人,写这两句诗,是否还是当年的心态,还是有新的感受、新的解读。 我想,在崭新的时代,饱经沧桑的诗人肯定心潮起伏,难掩激动之情。一句“太阳向我滚来”,是否也可以注入新的注解:诗人以当家做主的姿态出现,不再像过去那样怀着对太阳礼拜的卑微心态,我想,时代变了,更准确的说法,应是太阳向人民的诗人(艾青有“人民的诗人”之称)滚来了! 2015年5月杪,高瑛大姐打了几通电话来,让我专程上一趟北京,说有要事与我谈。到了北京,高瑛大姐把她珍藏多年的艾青的另一帧条幅郑重其事地转赠给我。 条幅的内容是“上帝与魔鬼/都是人的化身”,出自艾青的《花与刺》,这两句诗意喻最崇高的与最丑陋的,都是人类制造出来的。 艾青是无神论者,他既否定上帝的存在,也反对神权、反对人间造神运动。他曾呐喊道:“要用科学代替迷信”“不依靠神明的怜悯,不等待上帝的恩赐。”(《在浪尖上》)并直接对“上帝”的存在表示质疑和否定。 在《人和上帝》中,艾青还通过人和“上帝”的相互埋怨,深刻揭示了“上帝”只是人为了欺骗自己而创造出来的荒诞形象,建立在人的荒诞性的基础上。艾青自己便深受造神运动之害。 艾青后期给别人题字,多用上这句话,也可视作他晚年的心声。高瑛大姐告诉我,这帧字写于艾青八十岁之前,他还未断胳膊之前写的。所以还写得不错,她一直藏到今天。 我恭敬地奉接这帧墨宝,恍惚捧着诗人那一颗矢志追求真理和光明的跃动的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