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线:终结卷 朱世巍二战苏德战线的史诗巨著纪实文学军事史图书世界史军事远东战役参考书

东线:终结卷 朱世巍二战苏德战线的史诗巨著纪实文学军事史图书世界史军事远东战役参考书

  • 字数: 34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朱世巍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377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全面展示苏德战线的史诗巨著·
·真实客观体现战场搏杀的宏图伟卷·
作者以翔实的资料和简练的文笔,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既突出了德军进攻的凶猛,又表现了苏军的英勇无畏。即便是熟悉东线战场的读者,也能从书中获得新的领悟,是二战军事读物中的佳作。作品充分肯定了苏联军民在卫国战争中的英勇顽强,用事实展现了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内容简介
《东线》系列丛书,由有名军事作家朱世巍先生撰写。它全面而详细地讲述了二战中苏德战争的整个过程。全书以丰富的地图、表格和图片资料,以及洗练、洁净的文字表现,展示了苏德战场上震撼人心的浴血大搏击与攻防力量的大转换。 作为“东线”系列的终结卷,本书主要讲述了:1945年8月,苏军进攻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美国人也投下原子弹,日本陷入绝境。日本关东军在遭受重创后,放下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 与此同时,中美英三角之间的明争暗斗也在进行。亚洲战后秩序雏形得以确立。
作者简介
朱世巍,江西南昌人,我国有名军事作家。曾为《兵器》、《战场》、《军事世界画刊》等刊物撰写稿件,同时还参与了《二战德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二战苏军坦克装甲车辆》等的编撰工作。主要著作有《东线:从哈尔科夫到库尔斯克》《东线:决战第聂伯河》《东线: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东线:大崩溃》《东线:1945年的春天》《东线:攻克柏林》《东线:莫斯科的秋与冬》等。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苏日战争前夕的“外交战争”

第二章 远东战役的计划与兵力
一、苏联的计划和兵力/027
二、孱弱的关东军/035
三、走向战争/058

第三章“八月风暴”
序幕:越过国境线/067
一、“七日战争”/076
二、8月15日:日本投降/148
三、关东军解除武装/158
四、斯大林的新远东——从华北到千岛/201

·下篇·
系列特别篇之一:游击战
一、占领力量/243
二、初期的游击战/252
三、战争中期的游击战/265
四、游击战的尾声/278

系列特别篇之二:工业能力的抗衡
一、总论/289
二、财政与经济基础/292
三、工业基础/295
四、军工制造/305
五、农业的战争/322
六、租借物资综述/331

系列特别篇之三:人员损失
一、德国/337
二、苏联/348
摘要
    日本人很清楚,蒋介石不仅军力孱弱,还特别担心苏联参战会使他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因此早在1945年4月,大本营就指示侵华日军(所谓“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设法与蒋介石谈判,如果成功,则日本可以从中国全面撤军。而在谈判成功前,日军也要放弃一些地盘(撤退前也要通知蒋介石)。这样不仅可以促成谈判成功,必要时还能集中兵力对付苏联――同时蒋介石不会干预,“默默的保持中立态度”。这也是对苏作战的准备工作。日本大本营7月底估计,到年底放弃了湖南和广西后,可以从冈村宁次手下再抽出10个师团和10个旅团来增援关东军,同时将侵华日军主力集中在华北。另据蒋介石幕僚的日记,早在5月间,日军已告知蒋介石,当日军撤退时不要追赶。
     但日本人更重要的目标还是利用蒋介石来影响美国。据周佛海日记,早在1944年9月,蒋介石的亲信何应钦就向日方表示,愿意以“天皇亲政”作为停战条件,还特别强调“美方并不反对”。这显然引起了日本人很大的兴趣。1945年7月9日,日军“中国派遣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奉大本营命令与国民党高级将领何柱国谈判。蒋介石的高级幕僚唐纵在日记里写下今井传达的要点:1、希望蒋介石为日本斡旋和平――这含有两层意思:或者日本与蒋介石单独媾和,或者通过蒋介石与美国媾和;2、日本的底线是保住天皇和本土,其他都可以让步;3、如果蒋介石不肯斡旋,日本就只好找苏联――第3点显然带有警告意味。
     日本人没有估计错,蒋介石的确害怕苏联介入。6月14日,蒋介石的代理人周作民就曾向日军询问苏军动态,回答是:俄国人正在增兵。而这正是蒋介石所担心的。在国际舞台上,蒋只是一张牌,而不是玩牌的。他严重依赖于美国,也就必须听命于美国。正因为此,虽然蒋早就知道美国邀请苏联参战,但也不敢反对,反而在1945年5月14日的政治报告上假意表示欢迎苏联进攻“满洲”。但他同时又强调绝对不和中共搞联合政府。显然,他意识到苏联参战有可能威胁他的统治地位。
     正是出于对美国的顾虑,国民党对日本的条件也不敢轻易接受。何柱国只能向日本人表示,愿意向盟国转达日本的条件,蒋介石也会帮日本说话以保存天皇,至于具体的和谈问题,“中国自身不能做主。7月18―19日,日本陆军参谋次长河边虎四郎听取了与国民党谈判的成果,得出的结论是:1、蒋介石无法抛开美国与日本单独媾和;2、蒋介石愿意促成美日之间的妥协。8月5日,蒋介石自己也在“反省录”中哀叹:“美国对我外交之词句几乎视我为其附庸矣。”
     那么,美国人到底如何打算呢?如前所述,杜鲁门的既定政策是:帮助苏联迫使蒋介石接受雅尔塔协定,换取苏联出兵。实际上,就在蒋日会谈前几天,国民党特使宋子文已经飞到莫斯科。斯大林把一张纸丢给宋子文,告诉他这上面有罗斯福的签字,所以不容讨价还价:这就是雅尔塔秘密协定,要求蒋介石承认外蒙独立的秘密协定。7月4日(美国时间),杜鲁门也秘密通知美国驻苏大使哈特曼:美国不认为中国实际拥有外蒙,并要哈特曼“非正式”告诉宋子文,雅尔塔协定必须照办。
     不过宋子文还是和斯大林吵了几天。最后,在美国支持下,他提出了蒋介石的交换条件:国民党可以承认外蒙独立,但苏联要保证东北和新疆属于中国,也不可继续支持中共。斯大林答应了。7月17日,宋子文回到重庆。唐纵在日记里写道:宋子文希望“明去暗来”――“明”则承认外蒙独立,把旅大租给俄国,中苏共管中东路;“暗”则换取苏联支持蒋介石。可是对宋子文的构想,唐纵却并不乐观,认为苏联的保证只是“官样文章”,未必会真正兑现。
     就这样,蒋介石在美国压力下,逐渐接受了苏联的要求。与此同时,美国在欧洲事务上也向俄国不断让步。就在7月5日,美国还承认了苏联所主导的波兰政府。7月中旬,杜鲁门来到柏林郊区的波茨坦,与斯大林和丘吉尔会面,就战后欧洲的地盘划分讨价还价。但杜鲁门也承认,他此行最迫切的目的,是得到斯大林参加对日战争的决心,这也是美军最急于在波茨坦会议上获得的东西。正是在波茨坦会议前夕,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建议杜鲁门“鼓励俄国参加对日战争”。
     日后,一些美国将军在回忆录里宣称他们当时已经怀疑苏联参战的意义。但事实是:美国政府和军方拉苏联参战的政策没有改变。理清如下事实顺序是很有趣的:美军于6月29日拟定的进攻日本九州计划,预定时间是11月,而俄国承诺的参战时间是7―8月。英国人指出,这计划证明美军压根不打算配合俄国人的进攻。可就在制定这计划之后,美军又明确要求杜鲁门督促俄国人履行承诺。这就使英国人没有点破的另一事实变得显而易见:美国人摆明要等俄国人动手几个月后才开始行动――假设那时还有行动的必要。
     会谈中,俄国外交官对杜鲁门的印象是:在外交领域初出茅庐但又想耍威风的傻瓜,远不如他的前任罗斯福狡诈。美苏双方争吵不断。7月21日的第5次全体会议上,斯大林发表声明,在波兰西部边境问题上,苏联不受约束,坚持由波兰占据德国在奥得河―尼斯河以东领土,美英则表示反对。经过一番争论,还是俄国人占了上风。美英撤销对波兰在伦敦流亡政府的承认,实质上也认可波兰对德国东部的吞并。本来,这些地盘都在苏军之手,俄国人想给谁。不是美英能干涉的。
     P19-2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