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认识论 科学、科技与社会

社会认识论 科学、科技与社会

  • 字数: 42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作者: (美)史蒂夫·富勒
  • 出版日期: 2021-02-01
  • 商品条码: 97875117368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6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社会认识论》为当代经典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征,与哲学、科学史、社会学学科直接相关,兼及政治学学科、知识组织、政策制定与科学传播方向,可推广的学科方向比较丰富。1980年代,随着冷战消褪以及欧美当代史档案相继解密,以知识、权力与政治视角切入科学历史与哲学反思型研究渐成主流,社会认识论形成真理性社会认识论(奎因)、政治性社会认识论(库恩)。基于科学与政治实践的社会认识论研究者,中国译介的布鲁尔、劳斯被贴上“科学实践哲学”标签,淡化了作为其社会认识论核心的政治结构与历史观念,富勒是其中的领军人物。他引入来自真实历史与社会学的事实性证据,将知识生产拓展到知识源起、传播与影响,将知识生产的规范性目标与认识论方案,拓展为对知识全程经验性事实、知识生产者负面责任、知识及其生产者的政治与伦理考量的综合认识论。
作者简介
史蒂夫·富勒(steve Fuller) 1959年生于纽约,美国公民,1998年获英国较为居留权。英国华威大学杰出教授,1995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艺术学部院士,2011年起任社会学系“奥古斯特·孔德社会认识论讲席”教授,2012年当选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人文学部)。《社会认识论》创刊主编(1987—1997),国际科学技术心理学学会创会成员(2006)。美国风险科学研究所(IVS,西雅图)、先锋经济学人智库(奥克兰)高级研究员:伦理与新兴技术研究所(IEET,波士顿)专属学者:2013年入选知识前沿“第三种文化”俱乐部(EDGE)会员,负责提出年度问题。已出版《托马斯’库恩:一部我们时代的哲学史》(2000)、《新社会学的想象》(2006)、《后真理时代的知识:作为一种权力游戏》(2018)等原创性著作25部,其中13部翻译成汉语、俄语、日语、韩语、希腊语、葡萄牙语、丹麦语、波兰语、匈牙利语、克罗地亚语、波斯语、阿拉伯语等12种语言出版。《社会认识论》是他的首部著作,中文版为这本书首次译成外文出版。
目录
中文版序01
前言12
序20
第二版导论22
第一部分社会认识论的界定问题
第一章社会认识论概观003
1.社会认识论:作为一切认识论的目标005
2.社会认识论:探索丑闻与放纵言行的事业015
3.非规范性社会认识论与其他几种平庸调和之论025
4.社会认识论阐发规范性,认识论阐发趣味性036
第二章社会认识论与社会形而上学046
1.二者的差异性046
2.先验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表征进路055
3.用自然主义解释先验主义:布鲁尔评波普尔077
第二部分知识生产的语言与历史问题
第三章实在论,科学学研究的移动靶标——一部哲学家、史学家与社会学家孜孜以求的故事099
1.实在论:谁肩负其举证责任?102
2.击败实在论者,现在为何这么难?105
3.将科学实在论付诸历史检验112
4.库恩与多世界实在论130
5.人文科学中的规定实在论与构成实在论137
6.实在论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148
第四章在科学与历史前沿承担举证责任153
1.费耶阿本德与“竞争却不可通约”的理论问题156
2.错失联系:举证责任162
3.作为默会知识的举证责任:规则主导172
第五章对不可通约性的说明与辩护181
1.生态型不可通约性182
2.文本型不可通约性200
第六章沉默的不可测知性与人文科学中的知识问题217
1.不可测知性与分析型语言哲学218
2.不可测知性:人文科学历史上永存却被忽视的主题230
3.在思想实验中唤起不可测知性238
4.附言:戴维森主义的一种诊断248
附录一如何对待话语中的微言大义
——概念体系的输入与输出257
第三部分知识的社会组织问题
第七章科学划界:它的终结问题一直被过度夸大273
1.划界问题:劳丹与基恩的论述274
2.两种科学史:角色与扮演者279
3.科学及其同源性角色285
4.一种混淆角色与扮演者的历史编纂学策略291
5.科学的新划界标准296
第八章学科边界:该领域的一幅观念地图298
学科的边界性、自主性、纯洁性298
2.探测学科边界的三个技巧302
3.学科边界对于知识增长是必要的吗?305
4.学科冲突之际:伯纳德原则308
5.学科的矛盾意向:波普尔与福柯的观点315
第九章难以实现的科学共识325
1.两种纯粹共识与四种混合共识328
2.科学共识:难以捉摸的目标340
3.学科重组操纵的共识348
4.科学历史编纂学的含义355
第十章从道德心理学到认知社会学:福曼论题解析366
1.受道德心理学控制的社会历史学家366
2.走向认知社会学与客观性问题375
3.几种暗示——改写福曼论题382
附录二违背意愿的改变——对客观性的政策模拟391
第四部分知识政策制定问题
第十一章走向复兴的知识社会学规范407
1.规范性的失落408
2.重获规范性414
3.自由与知识生产的管理418
第十二章社会认识论与权威主义问题428
1.认知权威主义的诱惑与避免429
2.专家知识的政治化与去政治化438
附录三知识政策研究:研究生核心课程设计的几点说明参考文献455
索引495
译后记洞天的种子——认识富勒50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