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分析化学手册 5 气相色谱分析 第3版

分析化学手册 5 气相色谱分析 第3版

  • 字数: 183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 商品条码: 9787122285539
  • 版次: 3
  • 开本: 16开
  • 页数: 116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分析化学手册》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气相色谱分析》是第5分册。 2.《分析化学手册》自上世纪80年代出版以来,经历了几次更新,为分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手册第三版继续凝聚了我国分析化学界的知名专家,由10位院士和多位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编委会,汪尔康院士担任编委会主任。 3.《气相色谱分析》为手册第三版第5分册,系统介绍了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和方法、定性定量数据和各种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图。第三版进一步贴近学科发展,增强了实用性,可以为色谱工作者提供了分析各类样品的方法途径及参考数据。 4.《气相色谱分析》给出了准确的概念和定义,翔实的分析方法,丰富的谱图和数据,可查阅性强,便于读者阅读。 5.《有机质谱分析》适合化学、化工、石化、能源、环境、烟草、农药、医药、运动医学、刑侦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从事色谱分析的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第5分册,本分册内容由三篇构成:第一篇是气相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概论和基本术语、色谱仪、流动相、固定相、色谱柱、检测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数据处理、柱系统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优化、多维气相色谱、联用技术、手性分离、常用的预处理技术、调试与故障分析、常用的辅助技术及数据等;第二篇是气相色谱定性用数据选集,收录了国内外色谱工作者至2016年为止发表的用于定性的保留指数数据数千个;第三篇是色谱图选集,收集了典型的重要色谱分离谱图近千张。修订后,本书进一步贴近学科发展实际,增强了实用性,可为色谱工作者提供分析各类样品的方法途径及参考数据,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各行业从事色谱分析工作的人员查阅参考。
作者简介
许国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5年起担任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为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质谱学会常务理事。现担任Metabolomics, Anal. Chim. Acta, Anal. Bioanal. Chem.,J. Chromatogr. B,J. Pharmaceut. Biomed. Anal.,J. Sep. Sci., Chromatographia等10多个国内外杂志编委。国际高效液相色谱会议科学委员会常委,第30届国际毛细管色谱会议和第33、37届国际高效液相色谱会议副主席。他也是多届国际毛细管色谱会议的科学委员会成员、国际代谢组学会议的组织者和科学委员会成员。至今为止,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400多篇文章,申请发明专利80多件(其中已授权30多项)。一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辽宁省科技发明二等奖,两项成果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 一直从事色谱及其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根据样品对象的复杂性,在方法学上,走过了从经典一维色谱到中心切割多维色谱、再到全二维色谱的研究过程,逐渐形成了以“多维色谱+联用技术+化学信息学”的科研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样品分离分析方法的创新性研究;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及其在疾病、中药、植物表型、食品安全等方面应用的研究。
目录
第一篇气相色谱方法
第一章气相色谱概论和基本术语2
第一节色谱法历史与色谱法的发展2
第二节气相色谱的分类和基本原理4
第三节气相色谱的基本术语5
第四节气相色谱基本理论8
一、色谱热力学理论8
二、塔板理论10
三、速率理论13
四、分离度14
参考文献15
第二章气相色谱仪16
第一节概述16
第二节填充柱气相色谱仪16
第三节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仪17
第四节特殊用途气相色谱仪18
一、裂解气相色谱仪18
二、制备气相色谱仪21
三、过程气相色谱仪22
第五节常见商用气相色谱仪的性能参数23
参考文献34
第三章气相色谱流动相35
第一节常用载气及性质35
第二节载气的纯化方法35
第三节载气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36
一、载气的选择36
二、载气与柱效36
三、载气与检测器38
参考文献38
第四章气相色谱固定相39
第一节固体固定相39
一、无机吸附剂39
二、多孔聚合物46
第二节液体固定相53
一、载体53
二、固定液57
第三节固定相的选择100
一、固定相的优选100
二、固定相的选择107
参考文献112
第五章气相色谱柱114
第一节填充柱114
一、柱管材质及预处理114
二、固定相的制备114
第二节空心柱115
一、空心柱种类115
二、柱管的预处理117
三、固定液的准备120
四、固定液的涂渍与交联固化120
五、空心柱与填充柱的比较122
第三节色谱柱的性能评价123
一、分离能力123
二、毛细管柱的活性125
第四节新型色谱柱制备技术126
一、溶胶-凝胶技术126
二、整体柱技术128
参考文献128
第六章检测器130
第一节检测器的分类130
一、按流出曲线类型分类130
二、按检测特性分类131
三、按检测原理分类131
四、其他分类方法132
第二节检测器的评价132
一、基线噪声与基线漂移132
二、线性范围133
三、灵敏度134
四、检测限134
五、小检测量与小检测浓度135
六、响应时间135
七、选择性136
第三节常用检测器136
一、热导检测器136
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142
三、火焰光度检测器145
四、氮磷检测器147
五、电子捕获检测器149
六、谱学检测器154
第四节其他类型检测器154
一、光离子化检测器154
二、霍尔微电解电导检测器154
三、原子发射检测器154
四、化学发光检测器155
五、氦离子化检测器155
六、多种检测器联用156
参考文献157
第七章气相色谱定性分析158
第一节保留值定性法158
一、直接定性法158
二、相对保留值定性法159
三、保留指数法159
四、用经验规律和文献值进行定性分析163
第二节检测器定性法167
一、联用仪器定性法167
二、选择性检测器定性167
第三节化学方法定性法169
一、化学试剂定性法169
二、化学反应定性法175
三、热裂解法定性176
参考文献178
第八章气相色谱定量分析179
第一节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基础179
一、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179
二、色谱峰面积的测定187
第二节常用的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191
一、归一化法191
二、外标法191
三、内标法192
四、标准加入法192
五、不同定量方法的比较193
第三节定量分析误差194
一、误差的主要来源194
二、误差的分类195
三、误差的表示方法及处理196
参考文献197
第九章气相色谱数据处理199
第一节气相色谱数据处理方法199
一、噪声平滑处理199
二、色谱峰的检测判别方法201
三、峰基线的确定204
第二节气相色谱质谱数据处理205
一、定性谱图的获取205
二、谱图的定性分析208
参考文献209
第十章气相色谱柱系统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优化210
第一节载气种类及线速的确定210
第二节气相色谱柱参数的选择214
一、柱长214
二、柱内径214
三、液膜厚度215
四、柱参数对压降的影响215
五、柱参数对小检知量、样品容量及工作范围的影响216
第三节柱温和温度程序的优化216
参考文献221
第十一章多维气相色谱法223
第一节概论223
第二节传统的多维气相色谱法223
一、柱切换技术223
二、中心切割的二维气相色谱法225
三、LC-GC多维系统226
第三节全二维气相色谱法228
一、全二维气相色谱法简介228
二、GC×GC仪器230
三、GC×GC应用235
参考文献249
第十二章气相色谱联用技术251
第一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251
一、色谱单元252
二、质谱单元252
三、GC-MS使用注意事项和技巧258
第二节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259
参考文献260
第十三章气相色谱中的手性分离261
第一节概述261
第二节手性化合物的常用分离方法261
第三节常见手性固定相262
一、氢键型手性固定相262
二、金属配体作用手性固定相263
三、形成包合物的手性固定相263
四、其他手性固定相264
第四节典型应用265
一、手性药物的分离和测定265
二、农药及其中间体的对映体分离265
三、氨基酸的分离和测定267
参考文献267
第十四章气相色谱常用的预处理技术269
第一节样品预处理概述269
一、样品预处理的目的269
二、样品预处理的要求269
三、样品预处理的类型269
第二节溶剂萃取技术269
一、索式提取270
二、同时蒸馏萃取270
三、浊点萃取技术271
四、加速溶剂萃取272
第三节液相微萃取技术273
一、直接液相微萃取273
二、液相微萃取/后萃取274
三、多孔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274
四、顶空液相微萃取275
五、分散液相微萃取275
六、悬浮固化液相微萃取276
第四节固相萃取技术276
一、固相萃取法276
二、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278
三、QuEChERS法279
第五节固相微萃取技术280
一、固相微萃取法280
二、搅拌棒吸附萃取283
第六节其他作用辅助萃取技术284
一、微波辅助提取284
二、超声波辅助提取284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285
第七节基于色谱的选择性净化技术286
一、凝胶渗透色谱287
二、免疫亲和色谱287
三、分子印迹288
参考文献289
第十五章气相色谱的调试与故障分析291
第一节气相色谱仪的安装与调试291
一、气相色谱仪在安装时对环境的要求291
二、气源准备及净化291
三、气相色谱仪的安装与调试291
第二节常见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292
一、气路292
二、色谱柱系统293
三、各系统的加热控制294
四、放大器295
五、检测器295
六、采集系统296
第三节气相色谱仪日常维护方法300
参考文献300
第十六章气相色谱常用的辅助技术及数据301
第一节进样技术301
一、进样方法301
二、气化方式303
三、进样方式303
第二节顶空分析方法311
一、顶空分析法的分类311
二、顶空分析系统中分析条件的优化312
第三节化学衍生法313
一、化学衍生法的目的313
二、化学衍生方法313
三、衍生物的制备317
参考文献319
第二篇定性、定量用数据选集
第十七章烃类化合物的保留指数322
第一节烷烃的保留指数322
第二节烯烃与炔烃的保留指数333
第三节环烷与环烯烃的保留指数351
第四节芳烃的保留指数362
第五节其他烃类的保留指数383
参考文献395
第十八章含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397
第一节醇与酚的保留指数397
第二节有机酸与酯的保留指数412
第三节酮、醛与醚的保留指数436
第四节多种含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441
参考文献449
第十九章含氮化合物的保留指数451
第一节胺类化合物的保留指数451
第二节亚胺类化合物的保留指数454
第三节硝基化合物的保留指数455
第四节氮苯化合物的保留指数457
第五节多环含氮化合物的保留指数462
第六节含氨基醚保留指数469
第七节含氮农药保留指数469
参考文献470
第二十章含硫化合物的保留指数471
第一节硫醇的保留指数471
第二节硫醚的保留指数473
第三节多种硫化合物的保留指数485
参考文献497
第二十一章含卤素化合物的保留指数499
第一节卤代烃的保留指数499
第二节含卤素酯类的保留指数508
第三节多种卤素化合物的保留指数546
参考文献556
第二十二章其他化合物的保留指数558
第一节有机硅化合物的保留指数558
第二节医药类化合物的保留指数564
第三节氨基酸与氨基醇类化合物的保留指数580
第四节精油组分与萜烯类化合物的保留指数585
第五节农药的保留指数596
第六节糖类物质的保留指数599
第七节其他化合物及混合物的保留指数603
参考文献618
第三篇谱图选集
第二十三章烃类化合物色谱图622
第一节脂肪烃类色谱图622
第二节芳烃色谱图634
第三节烃类混合物色谱图652
参考文献662
第二十四章含氧化合物色谱图663
第一节醇与酚的色谱图663
第二节有机酸的色谱图680
第三节酮、醛与醚的色谱图703
第四节含氧混合物的色谱图712
参考文献720
第二十五章含氮化合物色谱图722
第一节硝基化合物色谱图722
第二节胺与酰胺色谱图725
第三节吡啶与其他含氮化合物色谱图735
参考文献739
第二十六章含硫化合物色谱图740
第一节无机硫化合物色谱图740
第二节有机硫化合物色谱图741
参考文献748
第二十七章含卤素化合物色谱图749
第一节无机卤素化合物色谱图749
第二节有机卤素化合物色谱图750
一、卤代烃色谱图750
二、多种有机卤素化合物色谱图763
参考文献782
第二十八章特殊类化合物色谱图783
第一节元素有机化合物色谱图783
第二节对映体化合物色谱图785
第三节甾族化合物、糖类及其他类789
参考文献793
第二十九章石油产品色谱图794
第一节气态烃色谱图794
第二节石油化工产品色谱图807
第三节轻馏分油与中间馏分油色谱图814
第四节重馏分油与原油色谱图833
参考文献846
第三十章临床医学物质色谱图848
第一节尿液的色谱图848
第二节血液与其他体液的色谱图860
第三节组织与细菌类物质的色谱图879
参考文献884
第三十一章医药类物质色谱图886
第一节西药类物质色谱图886
第二节中药类物质色谱图904
参考文献907
第三十二章香料色谱图908
第一节植物香气色谱图908
第二节精油与植物提取物色谱图913
第三节其他香料色谱图923
参考文献926
第三十三章食品色谱图927
第一节食物色谱图927
第二节烟、酒与饮料色谱图948
第三节食品污染物色谱图978
参考文献996
第三十四章农药色谱图998
参考文献1033
第三十五章环境物质色谱图1035
第一节大气污染物色谱图1035
第二节水中污染物1042
第三节固体中污染物1087
参考文献1100
第三十六章其他类化合物色谱图1102
参考文献1111
附录以气相色谱为测定方法的国家标准题录1112
主题词索引1122
表索引1126
谱图索引11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