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无意识的文明

无意识的文明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加]约翰·拉尔斯顿·索尔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522094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现代人小丛书”的作者是一群世界一流的知识分子和专家,他们从各个不同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或问题出发,向公众提供面对后现代社会诸多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批判性思考。 ◆ 本书作者约翰?拉尔斯顿?索尔是加拿大著名作家、政治哲学家,曾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加拿大勋章、法国艺术与文字勋章等荣誉和奖项。 ◆ 《无意识的文明》是加拿大总督文学奖非虚构类获奖作品,书中对现代西方文明的深刻剖析在西方主流媒体引起激烈讨论。
内容简介
法团主义曾作为法西斯主义的知识基础而臭名昭著,但它并未随着法西斯的溃败而灰飞烟灭。本书作者提醒我们,我们仍生活在一个法团主义社会中,民主政体仅仅是其软装饰,合法性与专家或利益群体同在:在数以万计的公共和私有的法人团体中,我们作为一个顺从者而存在,卸下对社会的责任,跳入顺从者所喜爱的无意识状态,去拥抱每种意识形态都会提供的被动的必然性。 从文化领域,到政治领域,再到经济领域,索尔全方位勾勒了一种落入法团主义之手而不自知的文明:权力的语言如何被设计来阻止交流?个体的合法性怎样被否定和破坏?市场、技术、全球化和金融如何被牢牢掌握在管理阶层手中?技术官僚管理和技术官僚投机把我们拖入了怎样的危机?通过回答这些问题,索尔使我们对意识形态的操控保持警醒,并提供了一种抵制从众性、被动性和必然性的可能。
作者简介
约翰?拉尔斯顿?索尔(John Ralston Saul) 加拿大作家、政治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加拿大公民协会(the Institute for Canadian Citizenship)联合创始人兼联合主席。1947年出生于渥太华,1972年获得伦敦国王学院博士,2009—2015年担任国际笔会(PEN International)主席。曾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加拿大勋章、法国艺术与文字勋章等荣誉和奖项。出版作品覆盖小说、政治、哲学等领域,被翻译成25种语言,在36个国家出版。另著有《全球化崩溃》《均衡论》《天堂食客》等十余部作品。
目录
前言 十年以来 第一章 大倒退 第二章 从宣传到语言 第三章 从法团主义到民主政体 第四章 从管理者和投机商到增长 第五章 从意识形态到均衡状态 致谢 注释
摘要
    “谁能比蔑视关于其自身之知识的人更为人所不齿?”
     一个真正的问题――一个寻找真相却仅期望找到真相碎片的问题――将历经百年而始终清晰明确,令人无从回避。索尔兹伯里的约翰(John of Salisbury)于1159年提出了这个有关自我认知的问题。正如你将会看到的,我在本书中将要谈论的许多内容都是对他的问题的扩充。
     索尔兹伯里的约翰远非第一个将“值得经历的一生”置于自我认知的中心位置的人。自我认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意识。自我认知,值得经历的一生,个人主义,人道主义,文明社会。这一描述人类实验中好看好和最有趣的事物的术语清单可以非常长。
     索尔兹伯里的约翰不仅不是第一位,而且12世纪的他被一群规模大得令人惊讶的作家和思想家所包围,他们遍布欧洲各地――其中许多人是僧侣或教师――他们忙于重新发现个体的概念,甚至首次探寻假如他(以及后来的她)愿意的话,现代西方个体有可能变成什么样。
     无论当时还是在那之前,在所有这类质问中,没有一处属于被视为私利之单一、流动的核心的个体。作为当今之主宰的个人主义思想代表着西方思想的一种狭隘而肤浅的变形。这是一种对术语的劫持――既然个人主义是个核心术语一而且是一种对西方文明的劫持。
     我将要在这五章之中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描述那一劫持。其最终的结果将是对一个沉迷于意识形态的社会的勾勒:一种此时此刻正牢牢掌握在一种主导性意识形态――法团主义――手中的文明。对法团主义的接纳使得我们否定并破坏了作为民主政体中的公民的个体的合法性。这种否定的结果是一种日益增长的失衡,它导致我们崇拜私人利益,否定公共利益。法团主义是种声称理性是其核心品质的意识形态。它对个体的总体影响是,使其在重要的领域中被动和顺从,以及在不重要的领域中不顺从。
     鉴于索尔兹伯里的约翰赋予友情和社区的重要性,我们很难想象,他不会提出关于社会之整体的相同问题――尤其是我们的社会,它是如此斩钉截铁地声称个体是其顶梁柱。
     有什么比一种蔑视关于其自身之知识的文明更为人所不齿?
     我要说得更准确些。我们的所有大学都在教导的,我们的智囊团不厌其烦地解释的,责任在肩的人在公共论坛上令人倒胃口地一再重复的是:民主诞生于经济学,尤其是一种被称为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的经济现象;民主的基础是个人主义;现代个人主义也是工业革命的产儿。(这些声音中的一些不那么断然地肤浅的声音把某些功劳归于宗教改革,这只是使它们稍微没有那么不准确。)
     20世纪后半叶的这些公认之见的关键是,我们长达2500年的文明的核心和灵魂显然是经济学,其他的一切都从那一核心流动开去,并且仍在继续流动。因此我们必须像对待市场秩序那样,忽上忽下地对待我们的社会结构。如果我们不那么做,市场无论如何也会那么做的。 这整个理论的专享问题是,现代个人主义和民主政体的许多内容都在雅典找到了其生命之源,而这个时间要早于工业革命。两者都成长缓慢,且起伏不定,经过了一系列的关键步骤,直到12世纪,其步伐才得以加速。个人主义和民主政体的所有重要特性,都要先于我们这一世纪的关键的经济事件。更有甚者,正是这些特性使得大多数经济事件成为可能,而非相反。
     P13-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