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三十岁,回乡去
字数: 18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作者: 蔺桃
出版日期: 2020-09-01
商品条码: 978752071622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5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以长期的深入跟踪采访记录返乡青年乡村创业实况 软乡村、酷农业、融艺术、慢生活 以大量的丰富的真实案例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路径 特产、文创、地方品牌等实际运营案例,提供一线创业者新刺激、新思维 城市青年怎样理性看待、选择回乡之路? 返乡青年怎样创业、如何结合自身资源实现财务自由? 乡村政府如何吸引留住返乡青年,如何决策?
内容简介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同样也是共同踏上富裕生活的起点之年。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本书即是20位高知回乡创业、带领乡亲奔小康的纪实故事。这些返乡青年中有作家、设计师、建筑师、大学老师等,他们专业精眼界宽资源广,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不仅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还在产业帮扶、人才帮扶、市场帮扶等方面持续发力,帮助乡亲们实现了致富增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实现共同富裕,最终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到底是该客居他乡,发愤图强;还是该三十返乡,振兴家乡经济,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成了很多外飘一族反复思考的重要课题。建设新农村,政策的支持让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机会。本书用白描手法,忠实还原了受过教育的青年自发回乡创业的奋斗历程,展现他们在积极参与新乡村建设、扶贫又扶智、促进当地多元发展的同时,找到了与乡土、乡村结合的独特方式,也找到了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通过他们,我们对“乡”以及“乡”的生活与建设有了新的定义,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更多的美好的路径。
作者简介
蔺桃,记者、作家。2011年,作为首届大陆学生前往台湾读研。其间采访了宜兰、台中、台南等多个从事永续农耕和生活创新的个人及团队,深受影响。2014年开始深度了解祖国大陆的乡村和在那里返乡深耕的青年,用细腻的文字忠实记录下他们返乡、创业、生活的故事。目前暂居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边种菜,一边写作,一边育儿,持续关注美国及海峡两岸永续农耕和创新生活方式。已出版有《陆生元年》(合著)、《藏在小日子里的慢调台湾》。
目录
序一
人生道归乡路
序二
田园,地球的头等舱
自序
专注当下,知行合一,身土不二
第一篇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周华诚:从作家到“父亲的水稻田”,还可以这样做农民
桃二:从创意广告人到自家茶园,就是人在草木中
杨阳:35岁扛起锄头,瓜果蔬菜不只疗愈地球也疗愈人心
唐亮:返乡六年,用一座农场凝聚起一个家
吴宇:吃一顿爸妈种的菜,日子才会美滋滋
陈统奎:辞职卖荔枝,十年修来家乡美
梁少雄:友善耕种,用心传承乡土生活新文化
第二篇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陈茹萍:在森林里搭盖自己的家,让人找回对美的感知力
于建刚:从4A公司落脚蚕丝手艺,乡下有太多的事可以做
卢太周:北京白领太行山养鸡,只想让农民做回普通人
鱼饭:在潮安老家开一家三更书店,带给乡亲诗和远方
刘璇:在西藏建造森林学校,用另一种方式耕种
张雷:设计师进山,村民走上国际设计周
第三篇
优选的东西都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
许著华:从保护文物到文创,传统文化是无休止的爱
夏莉莉:下乡养儿,造一个生态家园
吴志轩:建设古村,让众人找回安顿心灵的家园
蔡舒翔:古城的价值不只在建筑,生活着的人才是它的灵魂
王大欣:从美国回到广州,他热爱的不只是广府文化
王求安:野生建筑师,关心的不止是乡村建筑
林小熏:游学串联起城市与乡村,营造每个人的新故乡
后记:每一个时代的逆行者,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背影
摘要
回老家种了一年水稻田后,周华诚辞职了。 他原是浙江杭州一家党报副刊的首席编辑,同时是一位出版了10多本书的作家、摄影师。 2013年底,他在深夜辗转中,构思了一份“父亲的水稻田”众筹文案:花一年时间,全程记录父亲在衢州老家用古法种植生态水稻的过程,让更多的城市人“一起见证从一粒种子到一捧大米的过程”。 原本这是一件为父母、为村庄而做的事,想不到收获优选的却是他自己。踩在稻田中央,他感到靠前的自由。躬身耕种的间隙,抬头看见稻叶上的露珠、飞舞的蜻蜒,内心澄澈得近乎透明,佛家所说的修行,大概就是这样的状态吧。们只好把土地租给农业大户,拿着租金也像城里人一样买粮食吃。街头商店里,一天到晚攒动着人头,赌博之风侵蚀了这个原本淳朴的村庄。一位老人耽于其中,六七岁的孙子从商店里跑到门前马路上玩,被过路的大卡车碾去了一只胳膊。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带着孩子离开乡村,一去不回。懊恼的老人在那年喝下农药自杀。 “我父亲这一代农民,都有这种沉重的失败感。”可是他们无法逃离农村,土地是他们的根。周华诚曾要求父亲跟他一起到杭州生活,父亲总是待个几天就回去了。拿起锄头到地里刨刨敲敲,他才安心。 有个周末,周华诚回乡探望父母,赶周一大早回杭州上班。父亲从地里拔起了刚下过霜的青菜、萝卜,一人一袋送给他的同事。当晚一条条信息进来,“好多年没有吃过这么水灵的萝卜、这么甜的青菜了”。周华诚意识到,城里同事对乡下有块地的期待,原来这么简单——可以吃到真正放心、有原味的食物。 乡下的好山好水好食物,在父亲眼里是拿不出手的低贱品,对城里人来说是稀缺资源。怎么样把农村的好东西分享出去,让农民可以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找回自豪感,成了“父亲的水稻田”众筹项目的初衷。 为了记录“父亲的水稻田”古法犁田,父亲骑着摩托车,载着周华诚跑遍了整个村庄,才找到了一头耕牛。曾经这个村里有六七十头牛,就在前一年冬天,曾上过县电视台的犁田好手应中良卖掉了四头耕牛,扔下了从18岁起就扶起的犁铧。 即便犁田的价格从最早的8元一亩,涨到2013年的240元一亩.靠犁田还是赚不到钱,年轻一点的犁田佬宁愿去附近的建筑工地做I临时工挑沙子,一天也能赚130元。这些年来,种子、化肥、农药的价格都在涨,唯独米价不涨。“谁还种田谁就是傻瓜,”周华诚说,“父亲和我聊过,不用五年,就没有人种田,也没有人会种田了。” “挽留最后的农耕”,不只是让每一道农艺工序可以完整地呈现在网上,周华诚邀请了参与众筹项目的网友们,一起到父亲的水稻田里,参与插秧、耘田、收割,这三个重要的农事。6月插秧那天,从杭州、衢州开去了二三十辆小轿车,停满了整个乡道。其中一个妈妈说:“我8岁的女儿从来没有下过田,一直以为米是超市生产出来的。”年轻的父母一脚踩进泥田,俯下身去感受久违的土地气息。孩子吊在爸爸脖子上,哭着不肯下田,等到收割时再来就敢在田里奔跑、拾穗了。到了10月,新碾的白米装进布袋,快递到当初支持他的网友们手里,那一头传来惊喜:“是的,这就是小时候的米的味道!” “父亲的水稻田”连接起了曾经断裂的城市和乡村,也让周华诚更加理解了父亲。2014年夏天对城市人来说是个难得的凉夏,电话那头的父亲却一声长叹:“这会儿正是大肚、抽穗的关键时节,天气如果不热起来,水稻的收成可就不好了。”和父亲同种一片田,和他一样焦虑于天晴阴雨,让周华诚理解了千年来农民的思维方式。 为了时时分享,周华诚给父亲买来智能手机,教他学会用微信,微信名就叫“稻田大学校长”,每发一张照片,都会引来朋友们的点赞、请教,60岁的老父亲对着儿子乐呵呵地说:“这么没名堂的事居然让你做成了。”P3-8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