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

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

  • 字数: 20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作者: (英)杜叶锡恩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047753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香港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作者杜叶锡恩是讲述香港这段历史的很好人选 ·内含13页彩页,19张照片,生动展现了作者杜叶锡恩围绕香港社会的社会活动情况
内容简介
杜叶锡恩女士是香港人熟悉和尊敬的一位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工作者。她一生热衷于社会服务及教育工作,对推动民生的改善不遗余力,在香港市民的心目中建立了良好的形象,备受爱戴和尊敬。
本书为杜叶锡恩女士生前所撰。分析了她所经历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回归前的香港社会概貌,表达了她对殖民制度下社会不公正的看法,有助于读者认识和理解香港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读者也能看到她对现今的美国式民主更广义、更深入的忧虑。
作者简介
杜叶锡恩(Elsie Tu,1913—2015)女士是备受香港人尊敬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工作者。她1913年出生于英国纽卡斯尔,1948年到中国江西南昌传教,1951年移居香港,在香港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她曾担任市政局议员、立法局及各咨询委员会委员、临时立法会议员,同时为国际司法组织香港分会会员。她一生热衷于社会服务和教育工作,对推动香港民生的改善不遗余力,赢得香港社会普遍的敬重,被称为香港社会运动的老前辈。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在香港寻求正义
第1章20世纪50年代初次感受香港
第2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香港
第3章香港的两个市政局
第4章小贩成为贪污受贿者的猎物
第5章长期存在的住屋问题
第6章房屋政策刺激了贪污受贿
第7章为注册学校所经历的考验和磨难
第8章关于官员、承包商和三合会
第9章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
第10章甚至连司法系统都……
第11章贪污受贿之风蔓延到交通部门
第12章两个不满的夏天:1966年和1967年
第13章葛柏的案子使事情败露了
第14章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在成功地履行其使命吗?
第15章香港的民主
第16章循序渐进的民主
第17章1992-1997:香港的过渡时期
第18章2007年以后香港的前途
第19章殖民者的无知
第二部分民主遭遇了什么?
第20章为什么要写书谈民主问题?
第21章民主为何物?
第22章民主的发展
第23章马基雅维利时代
第24章帝国主义思维
第25章一个偷来的国家有多么民主?
第26章经济殖民主义
第27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西斯主义
第28章门罗主义的遗产
第29章民主遭到曲解
第30章民主的新概念
第31章投票制度
第32章关于民主和假民主的言论摘录
后记
作者自述
摘要
     第1章 20世纪50年代初次感受香港 我们最后一批传教士是在1951年2月离开江西省省会南昌来香港的。一些年长的传教士早在1949年初中国内战的战火逼近该省的时候就离开了。然而,新的共产党政府没有强迫我们中的任何人离开。这个新政府于1949年年中到达南昌,同年10月宣布战胜国民党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事实是,共产党接管之后,社会状况的确有了改善。原先有人对我们说会发生各种暴行,但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通货膨胀减轻了,经济有了起色,法律与秩序恢复了,电力、道路、通信和运输也都大大改善了。我们无从了解是否中国所有地区都是这样,但江西是一个特别的省份。南昌曾是民望很高的周恩来的指挥部所在地。我们传教士很幸运,因为负责处理我们的事务的那个人在上海的一所教会学校受过教育,知道该如何同外国人打交道,而且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有关如何同新政府打交道的有益忠告。表面看来,一切都好,所有中国人,连军队在内,似乎都不介意外国人存在于他们之中,尽管从理论上说——即使事实上并非如此——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都是属于敌对营垒的外国人,尤其是在朝鲜同得到联合国支持的南朝鲜之间爆发战争之后。那场战争中,我们在中国的一位教会长老的儿子在为朝鲜作战时阵亡了,当时为他举行了英雄式的葬礼。然而,快到1950年年底时,我们听到这样的传闻:所有传教士都将离开中国,而且,英国政府大概也已告诫所有英国国民离开中国。我们的中国朋友也劝我们为自己的安全着想离开那里,尽管政府从未把我们当作敌人来对待。不过,由于朝鲜开战的关系,局势是高度紧张的。于是,我们决定先去香港,到那里再制订前往婆罗洲与我们的教会成员会合的计划。结果,我们一直没有离开香港,我本人竟在这里待了50多年。 乘火车到罗湖边界再前往香港,一路很顺利,从中国这一侧的村庄深圳越过窄窄的小桥到达河的另一侧、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也没发生任何事情。桥的这一端飘扬着中国国旗,另一端则是英国国旗。怀着理想主义的我当时相信,英国国旗代表着英国的正义。但我很快便发现我想错了。 到香港后不久,我们拜访了我们在香港的讲英语的教会的成员。其中有一位在港府工务局工作。他对我们谈及无视一切法律和政策的贪污受贿现象。这令我非常讶异,因为我原以为香港是由一个民主政府治理的,这个政府以保障英国的正义而著称。贪污和正义是不相容的。我认为这位工务局的朋友一定是在夸大其词。但他没有。 我们最初见到的人中还有一位为香港政府工作的医生,是一位欧籍人士。他证实了工务局的那位外国雇员对我们讲述的事情。他建议我买一部照相机,把我所见到的这类现象拍下来交给报章去发表。他说,对付贪污受贿现象的专享办法是把高官们“惹火”。“惹火”是他的原话。我一直没有忘记他的忠告,但可惜我当时无法把这一忠告付诸实施,一方面我买不起照相机,另一方面我的教会严格妇女站出来讲话。我的前夫甚至不许我给除了亲属和私人朋友以外的任何人写信。至于批评政府,我们基督徒理应把注意力集中于天国中的事务而不是尘世间的事务,因此,不许我就我所见到的不公正现象投书报章。 我们到香港没几天,一群中国人就到我们下榻的“士兵与海员之家”来看我们。他们要求我们留在香港,在他们的寮屋区教堂工作。这个寮屋区位于黄大仙区的一个叫启德新村的地方。我们解释说,香港的房租太贵,我们住不起。他们便在他们的租金便宜的寮屋区内为我们找到了一套非法住房。在那里,我们很快就了解到一些贪污受贿现象,因为寮屋区的每个人都不得不交钱给三合会帮派,而索要钱财的名目是各种各样的。在我们拒绝交纳“保护费”之后,有人不止一次企图对我们在该区内的住处行抢。当时的强盗通常都是抢一些小东西,连袜子和其他衣物都是目标,尽管我们放在三楼阳台上的自行车也被偷过。这些被偷的自行车后来被找了回来,我猜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是外国人的缘故,而不是因为警察的破案本领高强。外国人可以避过不公正现象,而中国人就时时生活在对不公正现象的恐惧之中。寮屋区中的人经常受到三合会分子的骚扰,这些三合会分子的行为就好像是腐败的政府官员的税收大员,他们抢夺来的钱财与这些官员分赃。对欧洲人行抢是有很大风险的。政府不希望外界知道在那个腐败的时期假英国正义之名所发生的事情。 我对我们的教会感到幻灭并最终于1955年永远离开那个教会,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就这些不公正现象仗义执言只是其中之一。退出教会导致我的婚姻破裂。面对不公正,我觉得我无法在缄默中生活,同时我也不能继续接受教会的保罗教义,它与基督的教义似乎不搭界。它的偏狭胸襟令人无法容忍。 一旦摆脱了教会的束缚,我就可以对殖民政府所纵容的贪污受贿和不公正现象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了。说到这里,我必须指出,在有些居住在这里的殖民者的想象中,我的目的是制造麻烦或者“推翻”政府,但我根本无意这样做。在我看来,政治变革是中国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