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道路意义与生命/奥威尔书信集

道路意义与生命/奥威尔书信集

  • 字数: 46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
  • 出版日期: 2019-07-01
  • 商品条码: 9787221152145
  • 版次: 1
  • 页数: 58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乔治?奥威尔的一生相对短暂却丰富多彩,他在缅甸当过警察,在法国当过洗碗工,在英国当过流浪汉,在西班牙打过仗,在德国当过战地记者,在赫布里底群岛当过农民。像他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他一生写了很多信,部分得益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这些信特别迷人且有深度。
本书选取了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书信200余篇。
在本书选译的200余篇书信中,最早的一篇写于1920年8月,最后的一篇写于1949年10月,那时他已经病入膏肓,距离他逝世只有不足三个月时间。从书信中几乎可以读出奥威尔的全部人生历程。这些书信中,有的是写给出版商和经纪人的,有的是写给报刊编辑的,有的是写给亲属的,有的是写给朋友的。从这些信中,你可以了解到奥威尔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了解到其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情况,了解到他的感情世界和心路历程。在他的书信中,其清新自然、简洁明快、真挚坦诚、亲切感人的风格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相信读者读过本书后是能够有所体会的。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1903-1950),原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有名的英语文体家,以小说《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闻名于世。
奥威尔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父亲是英帝国在印度的小文职官员。奥威尔在贫穷而又自视高人一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返回英国后,于1917年获奖学金入伊顿公学读书,成绩优异,并在学校刊物上发表其最初的文章。1922年到缅甸,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服役,由于意识到英帝国的统治违反缅甸人民的意愿,感到内疚,于1927年离开缅甸,一年后辞职。后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成小说《缅甸岁月》(1934)和自传体散文《猎象记》及《绞刑》。
1944年写成讽刺苏联革命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次年出版后头一次使奥威尔名利双收。
1949年出版政治讽喻小说,也是他最后的作品《一九八四》。
目录
1920年―1930年
致史蒂文?朗西曼(1920年8月)-2/致马克思?普劳曼(1929年9月22日)-4/致马克思?普劳曼(1930年11月1日)-5
1931年
致马克思?普劳曼(1月12日)-8/致丹尼斯?柯林斯(8月16日)-10/致丹尼斯?柯林斯(9月4日)-13/致丹尼斯?柯林斯(10月12日?)-17/致T.S.艾略特(10月30日)-18/致T.S.艾略特(11月4日)-20
1932年
致伦纳德?摩尔(4月26日)-22/致埃莉诺?贾克斯(6月14日?)-25/致埃莉诺?贾克斯(6月19日)-28/致伦纳德?摩尔(7月1日)-29/致伦纳德?摩尔(7月6日)-30/致埃莉诺?贾克斯(7月8日)-31/致布兰达?索克尔德(节选)(9月?日)-32/致埃莉诺?贾克斯(9月19日)-35/致埃莉诺?贾克斯(10月19日)-37/致伦纳德?摩尔(11月15日)-39/致埃莉诺?贾克斯(11月18日)-40/致伦纳德?摩尔(11月19日)-42/致埃莉诺?贾克斯(11月30日)-44/致埃莉诺?贾克斯(12月13日)-46/致伦纳德?摩尔(12月23日)-48
1933年
致伦纳德?摩尔(2月1日)-50/致《泰晤士报》编辑(2月)-51/致埃莉诺?贾克斯(2月26日)-53/致布兰达?索克尔德(节选)(3月10日?)-55/致埃莉诺?贾克斯(5月25日)-56/致布兰达?索克尔德(节选)(6月?日)-57/致埃莉诺?贾克斯(7月7日)-59/致埃莉诺?贾克斯(7月20日)-60/致伦纳德?摩尔(11月26日)-62/致布兰达?索克尔德(节选)(12月10日?)-63/致伦纳德?摩尔(12月28日)-68
1934年
致伦纳德?摩尔(1月27日)-70/致伦纳德?摩尔(2月8日)-72/致伦纳德?摩尔(4月11日)-73/致布兰达?索克尔德(节选)(7月27日)-74/致布兰达?索克尔德(节选)(8月底?)-77/致布兰达?索克尔德(节选)(9月初?)-80/致伦纳德?摩尔(10月3日)-82/致伦纳德?摩尔(11月14日)-83
1935年
致伦纳德?摩尔(1月22日)-86/致布兰达?索克尔德(节选)(2月16日)-87/致布兰达?索克尔德(节选)(3月7日)-89/致雷纳?海本斯托尔(9月?日)-91/致雷纳?海本斯托尔(10月5日)-93
1936年
致西里尔?康诺利(2月14日)-96/致理查德?里兹(2月29日)-98/致杰克?考曼(3月17日)-100/致杰克?考曼(4月3日)-102/致杰克?考曼(4月16日?)-104/致理查德?里兹(4月20日)-107/致约翰?莱曼(5月27日)-110/致杰弗里?高尔勒(5月?日)-111/致安东尼?鲍威尔(6月8日)-113/致丹尼斯?金-法罗(6月9日)-114/致亨利?米勒(8月26日)-116/致杰克?考曼(10月5日)-119/致伦纳德?摩尔(12月15日)-121
1937年
致詹姆斯?汉利(2月10日)-124/致爱琳?布莱尔(4月5日?)-125/致维克多?戈兰茨(5月9日)-128/致汤普森先生(6月8日)-130/致西里尔?康诺利(6月8日)-131/致雷纳?海本斯托尔(7月31日)-133/致杰弗里?高尔勒(8月16日)-136/致杰弗里?高尔勒(9月15日)-138/致杰克?考曼(10月?日)-141/致亨利?诺尔?布雷尔斯福德(12月10日)-143
1938年
致《时代与潮汐》编辑(2月5日发表)-146/致杰克?考曼(2月5日)-149/致雷蒙德?莫迪默(2月9日)-150/致阿莱克?休顿?乔伊斯(2月12日)-154/致杰克?考曼(2月16日)-156/致西里尔?康诺利(3月14日)-158/致杰克?考曼(3月底?)-160/致斯蒂芬?斯彭德(4月2日)-162/致斯蒂芬?斯彭德(4月15日?)-164/致杰弗里?高尔勒(4月18日)-166/致杰克?考曼(4月20日)-168/致西里尔?康诺利(4月27日)-170/致杰克?考曼(5月?日)-172/致《新英国人周报》编辑(5月26日发表)-174/致杰克?考曼(7月5日)-176/致西里尔?康诺利(7月8日)-178/致爱达?梅布尔?布莱尔(8月8日)-180/致杰克?考曼(9月26日)-181/致杰克?考曼(9月29日)-183/致杰克?考曼(10月12日)-187/致约翰?斯奇茨(10月26日)-191/致约翰?斯奇茨(11月24日)-194/致西里尔?康诺利(12月14日)-197/致弗兰克?詹利内克(12月20日)-200/致杰克?考曼(12月26日)-205
1939年
致赫伯特?里德(1月4
摘要
    致史蒂文?朗西曼
     康沃尔郡德尔佩罗
     格罗夫排屋
     1920年8月我亲爱的朗西曼:
     正好有点儿时间,我觉得我一定要跟您谈谈我头一回做业余流浪汉的经历。像大多数流浪汉一样,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当我到达德文郡一个叫西顿中转站的凄凉的小地方的时候,迈纳斯。也要在那儿换车。他来到我的车厢说,一个讨厌的一直缠着我非要我和他坐同一个包厢的外住生。还在找我。由于旁边的人我一个也不认识,我就下车去找他。正在这时,火车开了。您需要两只手才能上得去已经开动的火车,可我手里提着旅行包,只能用上一只手。简单说吧,我被丢下了。我拍了一份电报说我要晚点儿到,两个半小时后会乘下一班火车(电报是第二天到的)。在普利茅斯市北路,我才弄清楚当天晚上已没有去路易。的车了。那时天已经太晚了,因为邮局都关了门,连电话也打不成了。我摸出身上的钱数了数,钱还够买继续旅行的车票,可另外就只剩下7.5便士了。因此,我要么住基督教青年会旅馆(价格是6便士)而饿肚子,要么填饱肚子而露宿街头。我选择了后者。我把旅行包放到寄存处,然后花6便士买了12个小圆面包。9点30分的时候,我偷偷摸摸地钻进农夫的庄稼地,这几块地夹在几排贫民窟似的房子中间。这么一来,我还真有点像闲逛的士兵――旅途中就有人问我是否退伍了。最后,我在靠近几块花园的地角上停下来休息。这时候,我想起没有明显经济来源的人睡在别人的田里是要蹲14天班房的,尤其是当我稍微一动而惹得附近居民家的每一条狗都“汪汪”狂吠的时候,我就更这样想。地角上有一棵大树,我可以用来做遮蔽,还有灌木丛,可以用来藏身,可就是旷野的严寒让人难以忍耐。我身上没有盖的,帽子作了枕头,我把军用披风裹在身上席地而卧,似睡非睡,冻得哆哆嗦嗦。直到凌晨1点我重新系了系绑腿带之后,才长睡了一段时间,结果晚醒了一个小时,耽误了4点2分的早班火车。我只有熬到7点45分才能搭乘下一班车。我醒来时冷得牙齿直打战。乘车到了路易之后,我又被迫在烈日下走了4英里的路。我很为自己的这次历险而自豪,可是我再也不愿重温这种经历了。
     您真诚的
     E.A.布莱尔致马克思?普劳曼
     巴黎第五区
     铁锅街6号
     1929年9月22日亲爱的先生:
     8月份的时候,我寄给您一篇文章。,内容是描述临时收容所的一天的。一个月过去了,如果我能听您谈起这篇文章,我将非常高兴。这篇文章我未留底稿。如果它对您没用的话,请把它退还给我,我将投到别的地方。
     您忠诚的
     E.A.布莱尔致马克思?普劳曼
     萨福克郡南沃尔德
     皇后街3号
     1930年1 1月1日亲爱的普劳曼先生: 寄来的《阿代尔非》已经看到。非常感谢。我发现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莫里先生说:“因为传统的基督教实在太精致了,所以它与幼稚的迷信相比显示出更加和谐的外表。”我知道的确是这样,但为什么是这样,我就不甚了了了。非常明显,神话故事堆积得越厚,人们越容易轻信它,但这又显得太自相矛盾,以至于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认为罗杰?克拉克在他的文章《性与恶》中,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他只是说“精神上的爱”这种东西把人们的期望集中到得不到的东西上,而这种期望往往会使人陷入困境。他没有说透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罪恶的淫欲”,这种东西也把人的欲望引向得不到的东西,另一个是企图实现这不可能达到的肉欲比起企图达到精神方面的效果更具有毁灭性。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