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残阳夕照:清代历史掠影

残阳夕照:清代历史掠影

  • 字数: 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徐洪兴著葛剑雄主编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4702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观点独到、视野宏阔、条分缕析,为您展现一部与众不同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史料丰富、推理严谨、纵贯古今,于思想的碰撞和交锋中发现智慧的火花列强环伺、恶邻觊觎,饱经沧桑的华夏大地孕育着复兴的萌芽作者基于大量的古代史实,运用独特的分析方法,抽丝剥茧,探寻真相,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史诗思维缜密、逻辑清晰,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追寻文明演进的脚步探寻康乾盛世的成败得失,体味帝国暮色的辉煌苍凉,回望救亡图存的百年征程
内容简介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王朝,它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基础,也是在清朝,中国被拖进了近代化的全球性漩涡之中,开始了屈辱与抗争并存的近代历程。此时的中国,如同一个耄耋老人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蹒跚地步入其最后的一段行程。这是一个急剧变幻的时代:改朝换代的战争、雄才大略的帝王、少见的疆域、戮心为上的“盛世”、思想文化的钳制、贪官污吏的丑态、西方列强的侵略、农民战争的烽火、开明士人的自救、异域文化的东渐、维新改良的尝试、推翻帝制的革命……凡此种种,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发人深省的故事。
作者简介
徐洪兴,生于1954年,历史学学士,思想史硕士,中国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经学史、宋明理学等。曾出版《朋党与中国政治》《思想的转型:理学发生过程研究》等专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目录
001引 子003清朝的兴起——从“七大恨”誓师到入主紫禁城023驱逐外寇——郑成功收复台湾030雄才大略——有为的康熙帝039经略与管理——清朝前期对边疆的政策和措施049思想的钳制——“文字狱”和《四库全书》 059乾嘉学派——考据之学的得与失069乾隆朝——由盛而衰的转折079“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清朝中期的官员贪污091八旗兵——从常胜军到寄生虫101愚民的工具——八股文与科举制112夜郎自大——“闭关”政策的恶果 126洪亮吉的忧虑——人口问题与社会矛盾136穷则思变——嘉道间的经世派147睁眼看世界——魏源的《海国图志》160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尝试176“商战”“议院”“中体西用”——早期改良派194“新学”——明清“西学东渐”记 220救亡图存——戊戌变法与启蒙运动248他山之石——严复与《天演论》268新世纪——艰难的历程
摘要
     清朝的兴起 从“七大恨”誓师到入主紫禁城 当一个生长的文明由于具有吸引力的有创造的少数人退化为可憎的少数统治者而衰落下去的时候,其结果之一是,过去围绕着它的原始社会中的皈依者现在离开它了,对于这些原始社会,这个文明在生长阶段时曾以其文化辐射作用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过去的皈依者的态度从表现于模仿的羡慕而变为突然爆发为战争的仇视,而这种战争只能有非此即彼的两个互不相容的结果。 ——汤因比《历史研究》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由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满族建立起来的一个封建王朝。这里我们就先来讲一讲满族的历史发展简况。 一、满族的前身及其历史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它是古代中国东北地区的主体民族之一,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少数民族。满族人的祖先,世世代代生活在祖国的东北地区,它的族名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肃慎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见于记载的居民,他们也是目前所知满族最早的先民。据说,远在传说中的舜、禹时代,肃慎人就已经和中原地区建立了联系。据《左传·昭公·昭公九年》中的记载,周武王统治时,肃慎人曾向周朝进贡过弓箭(栝矢石砮),中原人把肃慎人居住的地方认作是自己的“北土”。汉代以后,肃慎人的后裔被称为“挹娄”,他们主要从事狩猎生产,“挹娄貂”在三国时已成为中原民众喜爱的御寒珍品。此外,他们还从事畜牧业,据说以擅养猪出名。当然,他们也从事一些农业和采集的活动。 在北朝和隋唐的历史书籍中,分别以“勿吉”和“靺鞨”来称呼肃慎、挹娄的后代,这两个名称实际是一个词的同音异译。隋朝时期的靺鞨人已发展成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7大部落,分布于东临海滨、西至嫩江、南抵今吉林市、北达黑龙江以北的广阔地区。唐朝时期,靺鞨人中的粟末部首领大祚荣被唐政府册封为渤海郡王,他遂以渤海为国号,并按唐制建立起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制度。以后的渤海王每次更换,都受到唐政府的册封。渤海立国达二百余年,一度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颇为发达,被誉为“海东盛国”。后来,渤海国为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所灭,渤海国的遗民大部分南迁至辽河流域,与当地汉人、契丹人等杂居,以后便逐渐同化;还有一小部分则迁居至朝鲜境内,成为后来高丽国的成员之一。 渤海国灭亡后,靺鞨七部之一的黑水靺鞨随之向南伸展,契丹人称他们为“女真”。此后,女真这一称呼渐渐通行起来,进而取代了靺鞨这个族名。契丹人把女真族分为生、熟两个部分,其中“生女真”分布在松花江北岸、黑龙江中下游,东抵海岸,其社会发展还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从公元10世纪末起,生女真中完颜部落迁徙至按出虎水河畔。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完颜部落的势力不断扩张,经过频繁的战争,它逐步统一了女真族的各个部落。1115年,以完颜部为核心的女真人,在首领阿骨打的领导下,建立起金国奴隶主政权,史称前金。这以后,金国灭掉了辽国,又灭掉了北宋,占据了长江、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区,与南宋划江而治。在占领中原地区后不久,金朝政府迁都燕京,大部分女真人也随之陆续迁入中原地区定居。进入中原的女真人在优选的汉文化影响下迅速被同化,到了金朝的后期,其女真族的民族特点已基本上消失殆尽了。以后,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金国又被蒙古人灭掉。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