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毛姆 一只贴满标签的旅行箱

毛姆 一只贴满标签的旅行箱

  • 字数: 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成都时代出版社
  • 作者: 刘世芬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64295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英国作家毛姆,被称为英国的莫泊桑。他的一生著作甚多,除诗歌以外的各个文学领域,都有所涉及,有所建树。他是20世纪上半叶最受人欢迎的小说家之一。著名作家张爱玲、董桥、王安忆等无不受到毛姆的文学影响,中国许多新生代作家越来越关注毛姆作品,渐渐成为毛姆迷。
毛姆一生经历丰富,除文学家的标签外,他还有着神秘的特工身份,在瑞士、俄国、美国等国有着多年的特工经历。并且游历甚广,涉足于欧洲大陆的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并1920年,来到中国。本书以毛姆的平生足迹为线索,讲述了他丰富多姿而有充满神秘感的人生。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欧洲织锦
丹婷路25号/2
白马厩镇:别样的成长/6
海德堡:向世界进发/10
圣托马斯医院:在文学的柔波里漫溯/14
对德国的矛盾印象/20
英伦:文学大本营/24
在法国的英国人/31
莫雷斯克时间,8点整/39
意大利:艺术的诱惑/47
西班牙:迷人的放逐/53
俄罗斯:一半秋山带夕阳/60
苏格兰疗养院/65
第二章谍影幢幢
日内瓦湖畔/70
……
摘要
     丹婷路25号 毛姆是英国人,但生在法国。 应归结于父辈的国际化生存——父亲罗伯特·毛姆曾与友人搭档在巴黎开设律师事务所,同时兼任英国驻法大使馆的法律顾问;母系亲属更是高贵,外祖父是东印度公司造船商的儿子,与一个具有皇室血统的大地主的女儿结婚,从这一血缘可上溯到英王爱德华一世。 毛姆的父系可谓律政世家。祖父是英国律师协会的发起人之一,大英博物馆藏有他撰写的大量法学著作,国家名人传记词典中也收有关于他的一个条目;1840年,毛姆的母亲伊迪丝·斯勒尔出生在印度,第二年,外祖父去世,外祖母带着两个女儿到法国定居,从事儿童文学写作——可见,毛姆的文学之路是有基因传承的。 1863年,毛姆的父母在巴黎相遇、结婚。毛姆出生之前,母亲已经为他生下三个哥哥。1873年,母亲发现自己又怀孕了。由于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利,出于对征兵的需求,法国政府拟提出一项法律条款:凡是在法国土地上出生的婴儿,均自行取得法国公民权,这样,在下一次战争时,他们就必须承担应征人伍的义务。 为了避开这一点,时任英国大使里昂斯勋爵批准在使馆二楼设立一间产房,这个坐落在丹婷路25号(如今叫罗斯福路,靠近爱丽舍宫)、曾经是拿破仑姐姐葆琳的官邸的英国大使馆,就成为英国的土地。 情势危急的一年,共有三个英国孩子降生,1874年1月25日,伊迪斯生下了她的第四个孩子,这就是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有时朋友喊他乳名“威利”)。 三个哥哥——查尔斯、弗雷迪和哈利被送到英国读书去了,只在过节的时候回到法国。平时小毛姆过的是被骄纵、溺爱的独子生活。父亲整天在办公室,心爱的母亲接近属于他一人。在巴黎的日子里,一位法国保姆照料着毛姆,大部分时间由她领着到爱丽舍宫前面去跟小伙伴们玩耍。家里有那么一处沙龙似的场所,伊迪斯常邀请政界和文艺界的一些名流在这里聚会。 从现存的毛姆照片中可以看到他当时的样子,大约七岁,白皙的皮肤、金色的卷发和棕色的大眼睛,腰间系着一条黑腰带,他和他的玩伴们——那些穿着短裤和系带靴的法国小男孩没什么区别。 毛姆的旅行,一定始自童年。 父母在杜维尔的海滨租了一栋房子,那里景色优美,空气宜人。他们一家周末乘火车前去度假,星期日晚上再返回巴黎。一天,毛姆逗得伊迪斯哈哈大笑,他从火车的窗口瞥见一匹马,于是,他用法语大声喊:“看呐,妈妈,那儿有一匹马。” 尽管他的英语不如法语,但母亲充当了他的第一教师,从他咿呀学语,母亲就教他背诵法国作家拉封·丹的《寓言诗》,每当有客来访,腼腆的小毛姆总是操着童音,奶声奶气地朗诵—— 两只鸽子本来亲亲密密 一只在家却待得烦腻 恨不得远走高飞 到异国他乡游历 果然,游历,就成为他一生的宿命。 这段充满亲密和爱意的记忆那么短暂——19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肺病犹如癌症,成为当时的头号杀手,肺结核也找上了伊迪斯。为了避开酷暑,毛姆夫妇选择到诺曼底海边度假。 保姆照顾小毛姆,哥哥们在沙滩上跑来跑去,伊迪斯则坐在一把折椅上绣花,和别的度假者聊天。星期六,父亲乘火车从巴黎过来陪他们两天。一次,他开了辆铁轮胎的“老爷车”,带着儿子们在海边兜风。 为了养病,伊迪斯还带着小毛姆前往南部的波城过冬。比利牛斯山脚下的这座小城很受英国人欢迎,这里温和的气候和山里的新鲜空气都对治疗有益。 然而,这些措施都没能挽留伊迪斯的生命,这直接导致了毛姆8岁丧母。 笔者9岁时母亲去世。巧合的是,地球两端的这两个母亲,虽相隔近一个世纪,死因却是同一个——肺结核。 幼年丧母的创伤是常人难以体会的——毛姆很多照片中,满脸的皱纹,下垂的嘴角,茫然的目光,呈现给世界的永远是丧失至亲的脸——被剥夺了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哥哥们去上学,小毛姆与60岁高龄的父亲厮守。父亲也是个病弱之躯,那时,罗伯特·毛姆正在造一幢别墅,那里位于巴黎城西几英里处,靠近塞纳河和布洛涅森林。 每到星期天,这对悲伤的父子就去检查工程进度,这座房子的建筑风格有点奇怪,混杂着日本和瑞士山间农舍的风格,从这里可以俯瞰美丽的塞纳河全景、龙尚赛马场和更远处的整个巴黎。 毛姆的父亲是一个极具“浪漫精神”的人,他从来没有忘记年轻时去过摩洛哥、希腊和小亚细亚。为了增添异域情调,他将摩尔人辟邪的标志雕刻在窗户上,这个标志也是毛姆成为作家后的个人徽章,而罗伯特未必料到,日后,他的小儿子发扬光大了他的这种流浪基因。 别墅造好了,花园建好了,家具也搬了进去,罗伯特·毛姆却日渐衰弱,恶心、疲倦、疼痛,这是胃癌的症状。1884年6月24日,妻子去世两年半后,罗伯特·毛姆也撒手人寰。“一个家就这么没了,”毛姆的二哥弗雷迪伤心地回忆,“很快,我和我的兄弟们被迫分开,此后不常见面。” 这时,毛姆10岁。 罗伯特专享的弟弟,位于肯特郡白马厩镇的牧师亨利·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