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下庄村的道路

下庄村的道路

  • 字数: 1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罗伟章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163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3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从开凿绝壁天路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走上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下庄精神蕴涵在每个不甘贫困的群众身上下庄村精神,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下庄村精神,承载了奋斗人民的坚韧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为主角,讲述了这位被誉为“当代愚公”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民摆脱贫困奔小康的故事。毛相林和他的村庄,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只是一粒草芥。然而,这粒草芥却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毛相林带领村民修出不仅仅是通往山外的路,是人定胜天的不屈之路,更是村民们通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作者简介
罗伟章:著有长篇小说《饥饿百年》《大河之舞》《太阳底下》《世事如常》《声音史》《谁在敲门》等,小说集《我们的成长》《奸细》《寂静史》《白云青草间的痛》《罗伟章中短篇小说》(5卷),散文随笔集《把时光揭开》《路边书》,长篇非虚构《凉山叙事》。曾获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华文最佳散文奖等。小说多次进入全国小说排行榜,入选中国文学年鉴、新时期(1979-2009)中国文学大系、全球华语小说大系、新浪好书榜、华文好书榜。部分作品译为英、韩、蒙、藏等文字。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记忆是一首老歌
寻找
来了,走了
信徒
活着
童年
渴望年轻
记忆是一首老歌
大男孩
同在阳光下
想……
2012 春节拜年1
女人
失语
闭上你的嘴
在夜里飞……
燃烧……
选择
第二辑 在路上
蜀国情深
蜀雨
在路上
山城感怀
送友人赴任
资阳造访
勿忘
武汉干杯
燃烧的清明
我们是朋友
东湖的记忆
那一片云
妈妈的微笑
秋之歌
第三辑 古格王朝
老家
布达拉宫
拉萨夜色
拉萨河
古格王朝
访米林农场
夜踏拉鲁湿地
孤独的旅人
无题
高楼与帐篷
新年祈祷
在林芝军营过中秋
那曲的秋
未了情
海思
横线
裸露

回西藏
杂感(组诗)
跋:西藏的魅力
后记
摘要
     下庄村 在稍早的文献里,人们描述下庄村,喜用“秘境”“发现”这样的词语。 这并非夸张,也不是矫情。从地图上看,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西接四川;竹贤乡下庄村,又位于巫山县东北,四面群峰耸峙:北是照石岩,沿顺时针方向,环布着王家包、女儿牵、岩头齐、哨风垭、石板沟、穿山子、梅子岭……范围稍扩大,则有黄草垭、高脚岩、上马山、门坎垭、挂刀岩、刀子山、钢架山。 不过千峰万岭,就到不了下庄村。 过了千峰万岭,也不一定能看见下庄村。 下庄村深隐于长江三峡上游一个巨大的天坑里。 天坑,既是三峡成因的活化石,也是对三峡雄奇景观的震撼呼应。与巫山毗邻的奉节县小寨天坑,作为世界之最,早已名满天下。与奉节毗邻,又有云阳县清水土家族自治乡的龙缸天坑。这两处地界,四面绝壁垂落,形如万丈深井,站立坑沿俯视,头晕目眩,两股打战,遍体生寒。有科考队员曾下到底部,抬头望,无垠的蓝天缩为一轮圆月。毛相林的家乡,与小寨和龙缸天坑的构造大体相似,但不是一壁到底,从一千三百五十米垂落至二百米深处,挂着一带坡地,那带坡地就成了村子——下庄村。 下庄村曾多次改名,但再怎么改,也没改掉那个“下”字。 下,是俯视的角度。 也是以外观内的角度。 由此揣测,这名字当是上面或外面人取的。下庄人自己有没有另外的角度?当他们清早起来,会以怎样的心情面对把自己禁锢起来的陡峭山崖?夜晚入睡前,举目望见井口般的苍穹和苍穹上的星斗,有没有过走出大山探究远方的梦想? 这是许多人都想知道的。 却又很可能只是局外人的多虑。在相当漫长的时日里,下庄人非但不觉得四面绝壁禁锢了自己,还认为是对他们的保护。 大约五百年前,他们的先祖来到此地,首先来的是张姓家族,然后是毛姓,然后是王姓,然后是黄姓,然后是杨姓……为什么来,从哪里来,无史料可考,当地人也语焉不详,推测起来,原因无外乎四个,一是躲避战乱,二是躲避匪患,三是躲避天灾,四是政府强令迁徙。不管怎样,对安土重迁的民众而言,那都不会是一段轻松的历史,辛酸、眼泪和血汗,是那段历史的基本质地。 被迫离开故土,来到这荒凉残破、千疮百孔的地界,他们根本不敢计较。 因为这时候最需要的,不是好,而是安全。 如此就可解释,当初“赴川报垦”者若自主择地,很大部分都选在了山区。 山越大越好,比如巫山。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唐·李贺《巫山高》) “巫山不可见,翠岫几重重。”(宋·曾    《巫山》) “巫山高郁郁,襟带亘天涯。”(明·薛蕙《巫山高》) 关于巫山,此等描述俯拾皆是。自古文人墨客,“过巫山之境必有诗”,李白、杜甫不必说,苏轼更是把自己最长的一首诗歌献给了《巫山》,巫山的诡谲、奇险和壮阔,引领诗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也激发其拼争的勇气。“孤超兀不让,直拔勇无畏”,是写巫山,也是写诗人自己。 而巫山县不只是巫山,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大山脉交会于此;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川东褶皱带、川鄂湘黔隆褶带,三大地质构造在此咬合;长江横贯东西,大宁河、抱龙河等七条支流,呈南北向强烈下切。 起伏之巨,坡度之陡,如巫山这般的并不多见。 而下庄村在巫山县境内,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无论多么偏荒闭塞,那些崇山峻岭和深泽大谷,其意都不在隐,而在显,因此从古至今,才被众多文人咏叹,画家和摄影家也趋之若鹜。长江三峡,巫山县有瞿塘峡和巫峡过境,两大峡及江岸,分别以其窄险磅礴和绮丽幽深,招引着世人,船行其间,分明石塞无路,却又别有洞天。长江三峡被称为大三峡,此外尚有大宁河的小三峡,马渡河的小小三峡,均在巫山,其形貌,其性格,都和大三峡一母所生,也都抱定一个信念:我之所以存在,就是等待发现。 ——而下庄村不是这样的。 下庄村是藏起来的。 说它是天坑,又并不典型。小寨和龙缸天坑,同样在显而不在隐,因此很容易进入视野;下庄村和它们相比,减了狂傲,少了张扬,以收敛、节制和相对平凡的面目,麻痹那些逼近的目光。唯如此,才藏得深。 所以成为“秘境”。 要论安全,莫过于此。 但问题是,下庄人的先祖是怎样发现的?又是如何进去的? 与“为什么来”和“从哪里来”相比,“怎样来”是更大的谜。 村子二百米之下,是一条峻急的河流,自上而下,又是峭崖绝壁,丢块小石子,也能无遮无拦,一贯到底。是谁瞅到了天坑下的坡地?又是服务,晚上缝补衣服的时候,打扑克牌的时候,看得更清楚,不知道还能插在冰箱上,让食物保鲜。 “冰箱,那叫冰箱……” 他无声地自语。 过后很长时间,他都把“冰箱”两个字含在嘴里,悄悄念。 每念一遍,心里就被戳一针。 逃离与回归 五天培训期满,毛相林从县城回去。 走到天坑顶上的绝壁口,他的心情变了。 以前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