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兴盛与危机 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2010年版

兴盛与危机 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2010年版

  • 字数: 334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金观涛,刘青峰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12346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精)》为金观涛、刘青峰代表作之,简体字版初版于1984年,收入靠前批《走向未来丛书》,在全民族反思的八十年代畅销一时。1992年本书在香港修订再版,二十余年来在靠前几近少量。2010年法律出版社在修订版基础上,重新印行旧作,以飨读者。
本书以超稳定结构假说来分析中国社会及文化在两千多年间的演变,代表了作者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观点。本书续篇为《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目录
   书与人生——写在《兴盛与危机》(增订本)、《开放中的变迁》再版之际

1992年增订本序言

第一章一个古老的难题

1.1对思考的再思考

1.2以往学说的疑难

1.3问题的正确提法

1.4社会结构及周期性、停滞性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

2.1“大一统”之谜

2.2两个生动的比喻:“马铃薯”与“混凝土”

2.3儒生、官僚及语言、通讯工具

2.4郡县制、儒家国家学说及一体化结构

2.5封建大国的自发分裂倾向

2.6一体化功能之一:对分封制的调节

2.7一体化功能之二:人身依附关系

2.8一体化功能之三:抑制军事割据

2.9两种不同结构的封建社会

2.10一对同构体:家庭与国家组织

2.11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脆性

2.12维持脆性的平衡―――强控制

2.13繁荣与阴影

第三章无组织力量及社会结构的老化

3.1历史病:官僚机构及人员的膨胀和腐化

3.2封建特权与低薪制

3.3皇帝的调节作用与权力金字塔

3.4皇权的放大:宦官、外戚干政

3.5什么是无组织力量

3.6经济结构中的无组织力量:土地兼并

3.7土地兼并的自发趋势和受控阶段

3.8危机爆发的突然性

3.9无组织力量的汇流

3.10王朝威信(天命)的丧失

第四章变法与动乱

4.1变法效果递减律

4.2王朝中后期变法对社会危机的加剧

4.3封建剥削的可控部分与不可控部分

4.4剥削放大效应

4.5农民大起义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4.6动乱规模与无组织力量成正比

第五章中国封建王朝的修复机制

5.1奇异的修复能力

5.2大动乱的调节作用

5.3新王朝稳定性与无组织力量残存程度成反比

5.4第一块修复模板:宗法同构体

5.5皇权主义:农民对第一块模板的意识

5.6第二块修复模板:一体化目标

5.7两块模板的拼合:新王朝建立的三种途径

5.8与一体化不相容力量的淘汰

第六章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

6.1从一个寓言谈起

6.2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障碍之一:强控制和郡县城市

6.3资本主义因素结合的障碍之二:缺乏中介

6.4原始积累的中断

6.5封建王朝崩溃前的“假资本主义”

6.6脆性瓦解的悲剧

6.7严峻的选择

6.8永恒的萌芽

6.9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亚稳态结构及其他

7.1一体化调节的失灵

7.2中原的虚弱和少数民族内迁

7.3玄学、佛教的兴起

7.4政治结构的变化:分裂、贵族化及九品中正制

7.5经济结构的变化:坞堡组织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加强

7.6亚稳结构与魏晋封建说

7.7重建一体化的道路

7.8南朝的贡献与死胡同

7.9中华民族大熔炉

7.10超稳定系统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7.11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形成发展的阶段

第八章意识形态结构的系统分析

8.1如何分析意识形态的结构

8.2儒家、墨家、道家的结构

8.3意识形态结构的内和谐

8.4一体化对意识形态的要求

8.5内和谐、外适应与意识形态结构的演化

8.6儒家和道家的互补结构

8.7冲击、反刍和融合

8.8理学的僵化与反僵化斗争

8.9价值观反省

第九章科学技术与古代社会

9.1李约瑟问题

9.2蒸汽机革命和一步之差的困惑

9.3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整体观

9.4近代科学技术结构:在西方社会结构演变中成长

9.5中国古代“大一统”技术结构

9.6阴阳观念和直观外推的思想方式

9.7伦理中心主义对科学的影响

9.8社会结构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容量

第十章社会结构演化理论

10.1“整体分析”方法

10.2社会结构的三个子系统

10.3形态组合和社会结构调节原理

10.4结构稳定性和脆性

10.5从存在到演化:潜结构的形成

10.6功能耦合系统的破坏:结构老化和无组织力量的增长

10.7社会结构演化的四种模式

10.8社会行动的新理论

第十一章数学模型和王朝寿命研究

11.1历史学家与数学家的合作

11.2从事件到数轴的映射:寻找主要变量

11.3王朝稳定性的数学表示

11.4行为曲面与盛衰曲线

11.5王朝盛衰方程

11.6王朝寿命讨论及其他推论

附录一图表目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