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驼铃与帆影:丝绸之路的故事

驼铃与帆影:丝绸之路的故事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作者: 徐鲁著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707046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入选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巧妙融合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厚重的题材变得富有趣味,带领小读者踏上丝绸之路,沙海拾贝。
内容简介
本书入选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家亲自走访丝绸之路,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用诗意、童趣的语言为小读者娓娓讲述了发生在丝绸之路上彰显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等精神的小故事,巧妙融合了“中国梦”与“世界梦”,将厚重的题材变得富有趣味,从人文视角再现丝绸之路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突出中华民族对丝绸之路的影响,充分体现大国外交的风采,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
徐鲁,有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有二十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已出版《罗布泊的孩子》《少年识尽愁滋味》《小狐狸的书桌》《徐鲁作品系列》等百余册。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作品被译为英、法、意、韩、日、瑞典等语种。
目录
引  子  1 上篇 陆上丝路花雨  7 一 丝绸的发明  9   二 张骞出使西域  14 三 传丝公主  21 四 赛里斯的传说  25 五 天狼星下(上)  31 六 天狼星下(下)  36 七 昭君出塞  42 八 白马驮经  45 九 独闯“狮子国”  49 十 好看的礼物  56 十一 玄奘西行(上)  63 十二 玄奘西行(下)  68 十三 大雁塔和小雁塔  74 十四 花果飘香  80 十五 骆驼泉的传说  85 十六 文成公主入藏  90 十七 消失的古国(上)  95 十八 消失的古国(下)  99 十九 冼夫人的故事  105 二十 马可?波罗历险(上)  111 二十一 马可?波罗历险(下)  120 二十二 沙漠里的藏宝洞  127 中篇 海上丝路壮歌  135 二十三 开辟海上丝路  137 二十四 神奇的指南针  143 二十五 谁最早到达美洲大陆(上)  148 二十六 谁最早到达美洲大陆(下)  154 二十七 “大航海时代”前夜  158 二十八 “黑石号”沉船之谜  164 二十九 泉州大火  170 三十 海上归程  178 三十一 郑和下西洋(上)  185 三十二 郑和下西洋(下)  191 三十三 海上“保护神”  195 三十四 永不熄灭的火把  201 下篇 “一带一路”新篇  207 三十五 伟大的“中国方案”  209 三十六 “冼星海大街”的故事  212 三十七 泽乌迪家的新房子  215 三十八 小杜兰,不要哭  219 三十九 “光明行”  223 四十 槟榔花下的小孩  226 四十一 忠诚的守墓人  232 四十二 美丽的“中国弧”  236 尾  声  241
摘要
    一 丝绸的发明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国风?豳风?七月》里描写的春日田野的景象。用现代诗歌语言翻译过来,就是这样的情景:
     迎着春天明亮的阳光,
     黄鹂鸟正在枝头歌唱,
     少女们拿着高高的竹筐,
     沿着窄窄的田埂走来,
     要去采摘养蚕的嫩桑。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桑蚕吐丝,创造出了美丽、光滑的丝绸的国家。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里,轩辕黄帝有一个妃子,名字叫嫘祖。有一天,她突然发现,那些生活在桑树上、靠吃桑叶长大的白色蚕儿,能吐出一些细长、柔软和亮晶晶的蚕丝,这些蚕丝比生活在树林和草丛里的蜘蛛们吐出的细丝还要结实。嫘祖想:既然蜘蛛们可以用自己吐出的细丝织网,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利用这些细长、柔软的蚕丝,编织成细密的编织物,用来遮体御寒呢?
     于是,心灵手巧的嫘祖就开始教人们,每到春天的时候,就大量采摘嫩嫩的桑叶,喂养更多的蚕儿,好让它们早早长大、吐丝。然后,她带着妇女们不断地试验,终于利用蚕茧缫出的丝,织出了第一件美丽的、柔软的丝绸衣裳……
     嫘祖生活的时代,是非常遥远的人类原始社会时期的母系氏族时代。所以在中国,丝绸的出现比棉布要早得多。
     到了春秋和秦汉时期,中国的桑蚕业和丝绸生产已经相当普遍了,许多地区都有了当地产的丝绸制品,例如在长江以南的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有了“吴绫”和“越罗”;在北方的齐鲁(今山东)一带,有了“齐纨”;在荆楚(今湖北、湖南)一带有了“楚绢”;在巴蜀(今四川)一带也出产了“蜀锦”……
     用丝绸织成的衣裳代替了原先用来遮蔽身体的树叶、兽皮等,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目前的一个飞跃。美丽、光滑的丝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勤劳美德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闪耀着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之光。丝绸不仅成为中国古老的手工业和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远古时代的中国人献给全世界的一件美丽的礼物。
     从古老的《诗经》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描写农人们在田野里从事种桑养蚕的农事,还有用蚕丝来交换其他物品的诗篇。
     例如在《卫风?氓》这首诗里,就有这样的句子:“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这里的“氓”,指的是小伙子,“我”指的是一个农家少女。这几句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呢?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就是:
     那个小伙儿满脸笑嘻嘻,
     抱着布匹来跟我换蚕丝。
     其实他压根儿就不是来换丝,
     而是悄悄地来央求我成全好事。
     ……
     桑树叶儿还没有飘落,
     绿绿的桑叶又嫩又鲜。
     叫个不停的小斑鸠啊,
     见着桑葚可不要嘴馋。
     心地单纯的姑娘们啊,
     也不要和小伙儿随随便便!
     ……
     在《郑风?将仲子》里,也有这样的描写:“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意思是说:求求你啦小哥哥,不要再偷爬我家的墙壁,不要弄折了我家的桑树枝。桑树枝折断了倒不算什么,让我哥看到了你可就麻烦大了。
     在《小雅?黄鸟》和《小雅?小弁》这两首诗里,也有“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和“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这样的句子。前面几句的意思是:小黄鸟呀小黄鸟,不要在我的小桑树上栖息,也不要啄食我的高粱米。后面那几句的意思是:一想到桑树和梓树,我的心里立刻就会生出敬意;因为它们会让我想起我敬爱的父亲,也想起我依恋的母亲。
     这些诗句写得很美丽、真挚、风趣,也让我们看到,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桑蚕农事已经十分普遍。桑树和梓树也是农人们普遍种植的树木。“桑梓”后来渐渐也成为“故乡”的代名词和同义词。
     正因为渐渐有了大规模的桑蚕农事和丝绸制品的生产,从汉代开始,中国的丝绸就大批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中国也被古代的欧洲人称为“丝绸之国”;而从中国通往西方去的丝绸贸易通道,也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丝绸之路”。P9-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