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德国文学的王者:歌德

德国文学的王者:歌德

  • 字数: 14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博,梁锡江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7019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阅读世界文学名匠系列发端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选取10个不同语种具有代表性的10位文学巨匠,邀约学界知名教授和学者执笔,回顾文学巨匠生平,深度专业剖析巨匠之作。2. 《德国文学的王者:歌德》作为系列书之一,延请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梁锡江、博士王博执笔,使用大量一手资料与高清图片,推荐经典参照译本,并摘选原文与中文对照,为读者提供研习之便、阅读之乐。3. 学界认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陈众议,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作序推荐。4. 书中权威解读可供高中生积累作文素材;经典译本介绍、名段摘录也可为文学爱好者进阶学习指引方向。
内容简介
歌德可以说是代表德国文化、德国民族精神的图腾式人物。本书开篇介绍了歌德的生平、歌德思想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选取《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亲和力》《魔王》《野玫瑰》等,结合时代大背景以及歌德本身的思想进行深度分析,引导读者认识歌德的创作如何随着人生境遇的变化而从“狂飙突进”成功过渡到启蒙思想。从作品的变迁看一个伟大作者的成长路径,一步步通向圆满理解歌德的彼岸。最后,本书选取并整理了歌德的经典名句,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梁锡江,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兼任中德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德语语言学史、德国科技史、德国浪漫主义、奥地利20世纪文学。 喜欢读书,不求甚解;喜欢听人吹牛,然后默默转化为自己的段子。生平服膺钱锺书与朱光潜两位先生,以他们为目标;如果以后达不到,那就算了。育有二女,狡猾可喜。闲时翻译,总感觉漏洞百出;但心胸又不开阔,爱听鼓励话;重视名利,宠辱皆惊。
目录
导言 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读歌德?...001
Part 1 歌德的生平与思想...009
歌德生平...011
歌德思想的发展...028
Part 2 歌德经典作品赏析...045
《少年维特之烦恼》:“狂飙突进”文学的标杆作品...047
《浮士德》:欧洲现代诗歌的皇冠...064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启蒙思想与“狂飙突进”的完美结合...079
《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世界文学到来的宣告...096
《魔王》:歌德*重要的一篇叙事谣曲...102
《亲和力》:一首关于爱情与伦理的悲歌...110
《野玫瑰》:青春恋歌...132
Part 3 歌德的自然科学研究...137
Part 4 歌德接受史...149
Part 5 歌德经典名段选摘...163
参考文献...199
摘要
     歌德生平 1749年8月28日,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出生在美茵河畔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裕家庭。歌德的父亲拥有法学博士学位,虽然没能在政府部门谋得一官半职,但他为自己求得了“皇家法律顾问”的称号。与出生于商人家庭的歌德父亲相比,歌德母亲的家族则显赫许多,歌德的外祖父是法兰克福的市长,他为歌德取了同自己一样的名字——约翰·沃尔夫冈。 歌德的父亲比歌德的母亲年长21岁,两人婚后育有多子,但只有歌德和小一岁的妹妹科尼丽亚存活了下来。38岁得子的歌德父亲对歌德寄予了厚望,在歌德年仅4岁的时候就请来了家庭教师,教授他法文、英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希伯来文等多门语言,同时歌德还要上绘画、钢琴、马术等课程。年幼的歌德在此过程中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尤其是在文学方面,这让父亲更加重视对歌德的教育,甚至亲自担任儿子的老师。不过,与总以严父形象出现的父亲相比,歌德与母亲以及外祖母的关系更为亲密。年轻的母亲温柔耐心,时常给予歌德鼓励并经常用生动的语言为歌德讲故事,外祖母则热衷于为孩子们准备各式零食和玩具,喜爱木偶戏的她曾送给歌德一套表演木偶戏的玩具人偶,歌德与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他忙着排练剧本,甚至开始自己创作。歌德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这种儿童的玩意儿和劳作从多方面训练和促进了我的创造力、表现力、想象力,以及每一种技巧”,“从父亲那里,我得到强壮的体魄和做一个正直人的人生观;从母亲那儿,则继承了她乐观的性格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18世纪中期,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名存实亡,帝国土地上割据着大大小小300多个邦国,而当时的法兰克福是一座商业发达、享有一定自治权的帝国自由市。1756年,欧洲主要几个强国为巩固各自的霸权打响了“七年战争”,战火也烧到了法兰克福。1758年开始,法兰克福长期处于法国军队的统治之下。歌德家也先后住进了法军将领多伦伯爵和秘书处主任莫里兹先生。通过与两位的接触,歌德的法语知识和数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而在法兰克福上演的法国戏剧更是加深了歌德对戏剧的兴趣与理解。 1765年,歌德在父亲的安排下前往莱比锡大学修习法律,虽然热爱文学与艺术的他更倾向去哥廷根大学深造。拥有着法学博士学位却未曾在法律领域有所作为的父亲一直把歌德视作自己梦想的延续,然而歌德自身却对法律没有丝毫兴趣,因此他决定在兼顾法律学习之余在莱比锡继续自己对文学与艺术的追求。 在充满朝气、有小巴黎之称的莱比锡,歌德度过了三年无拘无束的时光。除了枯燥乏味的法律课程,歌德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安排生活:他拜访了文学教授克里斯蒂安·格勒特(Christian Gellert),但因为歌德仿古的书信体诗歌与格勒特倡导的散文体格格不入,歌德并没有得到格勒特的赏识;此外,歌德还结识了密友恩斯特·贝里施(Ernst Behrisch)。贝里施是林登诺伯爵公子的私人教师,他精通各国文学,写得一手好字。当歌德因为没有受到格勒特的赞赏而灰心失望之时,贝里施给予了歌德莫大的鼓励。同时,歌德结交了莱比锡画院院长亚当·奥赛尔(Adam Oeser),奥赛尔不仅乐于向歌德传授绘画技巧,而且指导他研习了艺术家约翰‘温克尔曼(Johann Winckelmann)的古典主义美学,大大提升了歌德的艺术理念与品位。同时,歌德还师从约翰·施托克(Johann Stock),学习了蚀刻与铜版雕刻。不过,在绘画或者雕刻领域缺少天赋的歌德没能有所建树。总体来说,远离了父母的歌德在莱比锡享受了极大的自由,在保证基本的法律学习之外,歌德可以尽情地追求他的文学与艺术之梦。在这里,歌德也经历了“第一次真正的恋爱”。 P11-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