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房上有只猫
字数: 5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希望出版社
作者: 东黎
出版日期: 2021-05-01
商品条码: 9787537985277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如果我的童年写到你的心灵深处,那也是你的童年。
内容简介
《房上有只猫》是书写童年的作品。书中共有六篇,《房上有只猫》《外婆讲的故事》《深浅故事》《消失的童年》《何处有尘色》和《如影随形》。作者通过描述小时候和父母、周围同学发生的事情,给我们展开了一幅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画面。《房上有只猫》讲述了作者和父母在农村生活的一段往事,在要回城里的前夕,作者的猫丢失了。《何处着尘色》讲述了在作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位教她美术的林老师,回忆了自己跟随林老师学画画的过程。《如影随形》则回忆了读书时期的故事,选取了学校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外婆讲的故事》讲述了作者和外婆之间的温情故事,外婆虽已经离作者远去,但是童年外婆讲的故事却深深印刻在作者的脑海里。
作者简介
东黎,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迄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百余万字。短篇小说《鸡的故事》曾获首届赵树理文学奖;长篇小说《楼群里的孩子》曾获文化部蒲公英奖,其他地市级奖若干;其作品《黑白照片》获2013-2015年度“赵树理文学奖”儿童文学奖。
目录
01房上有只猫/001
02何处着尘色/025
03如影随形/053
04深浅故事/135
05外婆讲的故事/169
06消失的同学/207
摘要
要从莫村返回城里的事发生得很突然,在临行前一天的傍晚我才知道,已是晚饭后的事了。 父亲闭着眼坐在一把竹椅上抽烟。这个竹椅是从南方买来的,又从城里带到乡下,没使用几年。椅架的竹竿是米黄色的,缠在椅背或扶手处的细藤条是橙黄色的,看着都簇新,但竹竿有裂缝,藤条也有很多地方断了,一圈一圈地松成了弹簧状。最开始,仅有一两处松了,断了,父亲就用麻绳替代藤条,有点儿原模原样地缠了,但渐渐到处松到处断,索性就不管它了。竹椅整体有点儿歪斜。父亲坐在上面,稍微挪动身体,它就吱吱嘎嘎地响个不停,仿佛被压疼了。 当初就要不要买这把竹椅,父亲和母亲争执了很多次。父亲说:“竹椅只适合南方使用。那里常下雨,气候潮湿。而我们这里是北方,一年下的雨,有时都不如南方一天下的雨多,太干燥,竹竿会开裂。”母亲说:“竹椅很漂亮,无论摆在哪里都漂亮,我在电影里看到过。我们去不了南方,难道还不能坐一坐南方的竹椅吗?坐在竹椅上,我就感觉在南方了。”父亲说:“女人的想法真是奇怪。”最终,母亲托一个开卡车往南方送货的朋友在空车返回时捎回了这把竹椅。有了竹椅,不知为什么,母亲却很少坐,它倒成了父亲的专用椅。父亲坐在竹椅上抽烟、打盹。眯着眼时,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像母亲那样向往着南方。 母亲在灶台边刷锅洗碗。那时,煤油灯被母亲从小饭桌上移到灶台旁墙壁上的一个小土洞里,聚合了的灯光从洞里泄出来,使灶台成了屋里最亮的地方。我看着她,才意识到,在农村待了几年的母亲,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一个手脚麻利的农村妇女,有点儿像翠兰的母亲,像转仙的母亲,像巧花的母亲。 没来莫村前,她是县医院的护士,工作时穿着护士服,戴着圆盘式的帽子,脚着白色一字带布鞋。她长得漂亮,个子高挑,身着这身装束在医院的走廊上款款走过,很飘逸的样子。那走廊里经常洒一种叫“来苏尔”的消毒液,有一种不好描述的浓烈味儿。从医院下班回来,她的身上就带了那味儿,走在街上,走进院里,走进家,时刻提醒着人们她是在医院工作的人。而现在,她身上已很久没有我曾熟悉的“来苏尔”味儿了,取而代之的是柴火味儿、饭菜味儿,还有杂七杂八的味儿。母亲在大铁锅里洗净了一摞碗碟,又把一束筷子夹在两手间在水里嚓嚓作响地搓来搓去,再在水里漂洗了抹布。然后,她端起锅,晃了晃,让水在锅里打旋,倾斜了锅口,有些混浊的水便被倒进灶台边的一只铁皮泔水桶里。泔水桶快满了,是积攒了一天的汤汤水水,上面漂浮着一些摘剩的菜帮菜叶。 在过去,再过一会儿,这桶泔水中会掺入一些谷糠和高粱。把它拎到余火未熄的灶火上,熬煮一番,便成为猪食。小猪来来的圈在院里的东墙下,每当猪食熬出味道时,它就开始叫唤。叫声高一声低一声地传来,似乎在说:“我饿了!我很饿了!”但是,无论怎么叫,也得等猪食温凉了才能喂它。猪食被一股脑地倒进圈里的一个陶瓷盆里,小猪来来不躲避,扬着头,任由一些汤水劈头盖脸地淋在脸上。它愉快地哼哼着,摇着尾巴,兴致勃勃地埋头吃喝。它对食物很少挑剔,如果渴了,会先把嘴巴浸入泔水里,露着鼻孔,吱吱地吸一气汤水,盆里便只剩下稠乎乎的食物。谷糠和高粱裹在粘在菜帮菜叶上,小猪来来大口地嚼着、吃着,看起来真的很好吃的样子。 我有时端了碗,蹲在猪圈的矮墙上,看它吃饭,自己也吃饭,不自觉地能多吃一些饭。小猪来来通身黑毛,滚瓜溜圆,嘴巴短粗。它是我和父亲去邻村赶集时花六元钱买来的。卖猪人说:“这猪好养!你看它嘴巴多么短粗。嘴巴短粗的猪口泼,不挑食,吃什么都长肉。黑毛猪的肉也吃香。”P3-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