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布尔乔亚经验2:黑衣爱神

布尔乔亚经验2:黑衣爱神

  • 字数: 57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美)彼得·盖伊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6261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737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布尔乔亚经验》五卷本的第二卷,侧重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到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中产阶级爱情观念的研究。
作者简介
彼得·盖伊(Peter Gay),德裔美国史学家,耶鲁大学荣休教授。1923年生于柏林,后移民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曾于此任教。著作等身,研究广泛涉及启蒙运动、中产阶级等诸多社会文化史领域。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历史学会杰出学术贡献奖、美国艺术与文学院金奖。早期代表作之一《启蒙时代》(The Enlightenment: An Interpretation)在文化史研究领域具有典范意义,五卷本《布尔乔亚经验》(The Bourgeois Experience: Victoria to Freud)是其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目录
布尔乔亚经验,II:和谐的旋律
1.真情实感
2.旧人新欢
3.爱情与工作
第一章 爱情的两股潜流
1.冲突的遗产
2.犬儒者与狂热者
3.从生理学到心理学
第二章 经验:优选的老师
1.冷峻的现实
2.神圣而纯洁的欲望
第三章 小说的使命
1.幻想的共同体
2.心灵,放纵的及其他.
3.超越善恶
第四章 成问题的爱恋
1.否认的回报
2.被压抑者的回归
3.古老的派别
第五章 情欲的策略
1.爱的食粮
2.为数不多的替代品
3.腺体基督教
4.现代生活中的情欲化
第六章 压抑的代价
1.爱情的现代病
2.从歇斯底里到懊悔
尾声 黑衣的爱神
1.在清高和羡慕之间
2.《恋爱中的狮子》:最后的反思
参考文献综述
插图出处说明
致谢
索引
摘要
     19世纪布尔乔亚的爱情体验,既有一套规程,又是激情迸发的自然流露。形形色色高效的中产阶级机制—从伴有管弦乐队娴熟演奏的晚宴到商业行会间的冷餐会,凡此种种都形成了合适的联盟。尽管这些机制无法阻止多愁善感者坠入爱河,但能确保除了门当户对者外,年轻男女很少有机会接触。即使一个人拒绝为钱或家族利益而结婚,那么众所周知的是,他或她也会被说服,接受可能最终目的是为金钱或家族利益的伴侣。这个阶级可接受的爱情之路简单明了,并得到了极力捍卫。如果某桩婚姻威胁或损害了既有的规则,当事人就会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或遭到社会的放逐,或调至偏远的职位,乃至遗产被羁留。但正是惩罚的严重性说明了诱惑的紧迫性。社会生活方式的冲突、性情气质的压力、神经质的禁忌或倾向、意乱情迷的魔力,这些都使得体面爱情的模式多种多样,有时甚至令人惊讶。这些都为不那么算计物质利益和不那么在意社会地位上升的恋爱动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爱情的冲动逐渐战胜了防御机制。 自由和控制之间永恒而漫长的竞争,是所有文明的关键问题;爱情中的这种竞争也毫不逊色。在维多利亚时代(也许更甚于别的时代),性爱表达和自我克制之间的界线总是游移不定、问题重重,几乎不可能做出任何最终的定位。旧式家长作风的秩序正在碎裂—在西欧和美国的中产阶级中,这一点尤为清晰可见;而年轻人的主宰地位仍未显现。在这种日益晦暗不清、激起重重焦虑的形势中,布尔乔亚专享理性的选择,就是发展起对隐私的几乎不顾一切的保护,并沉浸于探寻尘世欲望的各种精致形态—这种探寻很大程度上是真诚的,但仅仅部分是有意识的产物。精神分析学由此获得了一个帮助历史学家的机会,因为历史学家们正孜孜以求,致力于发现隐藏于布尔乔亚爱情烟幕之后更加深远的领域,而这些领域都被有意识的礼仪形式、勤勉的自我审查以及紧张的道德关注所遮蔽。正如《感官生活》一样,本卷的核心观点是:如果认为19世纪的布尔乔亚对于他们没有讨论的东西并不了解,或者没有实践,抑或并不享受,这就是对布尔乔亚经验的重大误读。凡适用于情欲之论,亦更加适用于一个成年人对于另一个成年人之爱;此种爱情可能是其他任何形态,但绝不只是欲望的冲动。 尽管那些积极批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试图使世人相信相反的情形,但大多数中产阶级的爱情却随着炽热火辣的信件、心不在焉的行为走进了大庭广众的视野。但在种种貌似显而易见的表现之下,这些爱情要求更多的系统性质疑,而这正是弗洛伊德研究方法的核心所在。19世纪布尔乔亚的爱情时常展示在文雅的艺术或文学的外表之下,展示在难以理解的梦境和无意识的忏悔中—所有这一切都迫切要求某种深层次的考古式解读,而这正是精神分析所擅长的。这并不是要否认精神分析主要是关于个人的心理学。它有着多种社会维度—通常是被低估了,而且远未得到接近的探索。但其适宜的研究目标,也就是系统的窥阴癖式的目标,是不可复制的单一个体。我们都知道,一个历史性的时代,就像一个历史性的事件,是空间扩展和时间流逝中一系列的可能性;我们也知道,每一个男演员—以及每一个女演员—在人类的大戏中,无论是重要的表演者,还是跑龙套者,都被鼓动着通过性格的迷雾、经济的财富,以及地域或社会的认同,去阅读指定的角色。然而,由于每个人都属于某一阶层,有着可预测的特定思维和行为风格,同时也有全体人类共有的基本情感和防御机制,因而历史学家通过精神分析获取信息描绘出人物的肖像后,也能满意地解释他们所属的阶层和生活的时代。 上述内容就是当我写下两个真实的爱情故事作为本卷序言时的所思所想。这两个故事的男主人公—沃尔特·白哲特(Walter Bagehot)和奥托·贝内克(Otto Beneke)—都很独特,但也像其他坠入情网的人一样,不得不与心灵的无意识领域做斗争,经历性冲动—始于幼年,永远以恋母情结的体验为标志—发展的各个阶段,把焦虑视为来自自身和世界的危险信号,从而建构全套的调适方法。因此,虽然白哲特和贝内克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爱情故事,但他们都是有代表性的男人。他们保持着个体的独特性,而个体则是布尔乔亚体验的专享中心,虽然人们无法太过强调这一点。但他们身上却戏剧化地呈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以及后来岁月里中产阶级接受的某些爱情轨迹。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