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拥抱不确定性 新经济时代的商业法则

拥抱不确定性 新经济时代的商业法则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英)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1116517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汉迪自己的工作、管理咨询与生活经历为素材,通过对社会、组织与生活的细微洞察和理性审视,从组织规划、个人发展及未来趋势论述了不确定性对社会、企业与个人造成的影响,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这是一本管理哲学之书注重不同管理文化的融合,倡导利润与道义兼顾,组织与个体并重,文化引领管理,管理滋养文化。这是一本关于变革之书按照是否可以找到“专享答案”,世界上的问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收敛性问题”,另一种是“发散性问题”。真正的商业问题都是发散性的,没有固定的答案。这是一本关于未来之书重塑企业与重建经过战火洗礼的城市一样,当按部就班的规则被打破时,需要将责任与决策同企业总部剥离或下沉,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这是一本关于人性激励之书激励人性才是管理的真诵。企业是联系紧密的集体与自由个体的组合,员工需要抱团取暖,但是也不能总是抱在一起。
目录
译者序
引言
第1章拥抱不确定性:一个人的征程
第2章即将来临的职场文化
第3章企业权力的平衡:新企业联邦宪章
第4章企业因何而生
第5章终身雇用制是否会成为企业之殇
第6章为什么退休后还应赋予生活更好的意义
第7章培养年轻员工如东风化雨
第8章商学院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
第9章是否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第10章企业都在实行联邦制吗
第11章办公室里有职场病毒吗
第12章找寻理想国
第13章失落之城的启示
第14章应该多交税吗
第15章众人划桨开大船
第16章提高标准是否已经时不我待
第17章数字无法衡量的资产
第18章做小而美的企业
第19章直面职场的日本女性
第20章让办公室成为共享空间
第21章如何学习才能知行合一
第22章做古代希腊人还是当代英国人
第23章研习概念化技能
第24章职业生涯发展双通道的挑战
第25章灵活与碎片化的时间管理
第26章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27章梦想会变成梦魇吗
第28章当企业成为虚拟组织
第29章企业即道场
第30章怎样才能成为管理者
第31章日新月异的积极权力
第32章工作变化如白衣苍狗
第33章蹩脚的持枪管理法
第34章快节奏工作,携财富西去
第35章如何管理“隐形”员工
摘要
     天边的雾霭 作为市场经济和现代资本主义理论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著作可能是被引用次数最多,阅读量却最少的典籍。比如说,有谁知道他曾有过这样的描述: 由于经济增长将刺激需求,有利可图的投机行为被描述为一种公共产品,人们四处传播着由此带来的安逸与进步。因此任何有爱国情节或有感情的人都不能对此提出异议。(但是)这种经济增长的性质,与诸如休养生息的农耕思想背道而驰,使得人们在无休止索取的意愿驱使下,既无方向又无节制地追求世界上的一切无用之物。 亚当·斯密如果今天还健在,应该去城市的购物中心或观光大道上逛一逛。他会发现商店的橱窗里堆满了琐碎的物件,人们身边充斥着用过即弃的东西。在当今社会,经济增长源于说服更多的人去购买越来越多他们似乎想要但并不需要的东西。然而如果没有这类诱导性的需求,就不会有亚当·斯密所说的“安逸与进步”,其产生的经济增长也无法传递给那些真正需要它的人。我们中的许多人需要“浮华和奢靡”的经济提供一份工作。 “一份工作”确实仅仅只是工作而已。世界上优选的管理者也无法从整理超市货架或摆放商品,销售T恤衫、马克杯、塑料玩具,甚至是售卖盒饭中发掘出工作的意义。这都是些苦差事,并不是人人向往的体面工作。这只是人们为了挣钱而做的营生,而金钱本身就是进入我们对自己承诺的富裕生活的桥梁。 作为一种荒诞的讽刺,这也是困扰当今现代国家的诸多纠结之一。为了给人们供给现代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必须花更多的金钱和时间在生活非必需品以及“无用之物”上,这都是生活垃圾。更糟的是为了生产这些东西,人们消耗了世界的资源,污染了环境,使乡村和城镇变得肮脏不堪。这一切并不是资本主义所承诺的,在世界市场上拥有自由选择权的美好新世界。 我们曾经认为自己可以拥有一切,金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的选择权,而技术可以为人们的选择提供支持。如果不想要孩子,科技会让人们享受性爱的乐趣,而不用承担任何后果。如果人们事后改变了主意,也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进行补救。即使人们不能长生不老,至少也可以将寿命再延长10年左右,社会将确保国家对老年人晚年的健康负责,不会让他们成为子女的负担。事实上,国家将会搞定人们不想自己做的一切事情。例如,《德国基本法》(Basic German Law)列出了17项个人基本权利,但没有1项个人义务,除了偶尔纳税之外。简而言之,无的经济增长将为人们所有的需求提供必要的资金,而技术将以某种方式解决任何人们不愿承担的后果。 这其实一直是痴人说梦。理性的政策总是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幅员辽阔的美国,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住在哪里,同时也可以择邻而居,于是就出现了富人区、老人区,并且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贫民区。社区由一种理想生活变成了人们防止他人进入的自私自利的领地,这让人们想起中世纪欧洲的城邦——对于城里的人来说城邦是美好的,对于城外的人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这也是城里的人要筑起高墙的原因。 当我们在第一世界的发达国家中面对铺张浪费的现象时,却要求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以免破坏环境。这些国家想要在做出我们所要求的牺牲前得到一些奢侈的享受,这也不是不合情理。我们陷入了自己设计的陷阱之中,不愿意接受他人自由选择的权利,也就不会轻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当我在佛罗伦萨(Florence)和塞维利亚(Seville)旅游,被熙熙攘攘的游客挤成一团时,此时我会想,如果只有少数幸运的人(当然包括我自己)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旅行目的地该有多好。一切自由的选择很容易给大多数人带来困扰。 企业也未能幸免于抛出虚假承诺的诱惑——为所有人提供不错的高薪工作是企业的承诺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妇女想要找到工作。但是企业也需要效率,这就意味着当企业要完成同样的工作时,在可能的情况下,企业将聘用更少的员工完成更多的工作。在过去的25年里,欧洲经济增长了70%,但是仅仅创造了10%的新工作岗位,远远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且似乎已经开始有这样的现象出现:企业成长得越快,所需要的员工就越少。 企业同时宣称,员工现在是企业的资产,企业承诺将在工作中提供一个以关怀和培养为目标的企业社区;日本企业的传统也已被转换成西方的方式。但在对作为资产的员工给予关注的同时,就像养牛一样,牛群在接受养育的同时还要产奶。那些在企业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幸运员工发现,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传统的10万小时的工作时间被压缩到30年,而不是原来的50年。人们每周需要工作67个小时,留给家人或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很少。企业被视为创造财富的工具,无论财富是金钱、健康、教育还是服务。我们现在可以清楚地发现,在企业家的意识里,企业内的员工已经成为机器,须服从组织的目标,按企业需要取舍,但这并不是企业成立的初衷。 另一种人们不愿看到的结果是,“有限责任”这一良好的设计机制最终会被那些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