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左传

左传

  • 字数: 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作者: [春秋]左丘明
  • 出版日期: 2009-04-01
  • 商品条码: 97878070293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全称《春秋左氏传》或《春秋左传》,为春秋来年鲁国太史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是一部体系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本书以春秋为纲领,博采众家,充实进大量古史旧说与各国典籍,书中提到的就有《周志》、《周制》、《周秩富》、《周书》、《郑书》、《商书》、《夏书》、《夏训》等多种,以及“三坟五典,八索九邱”之书。并瞽史传说、民间逸闻等等。综合丰富史料,把《春秋》所列史事完整地再现于世,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代表了先秦史学的□高成就,对后世史学研究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名著。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而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目录
隐公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碏大义灭亲
臧僖伯谏观鱼
庄公
射王中肩
曹刿论战
僖公
宫之奇谏假道
骊姬之乱
子鱼论战
重耳之亡
城濮之战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
摘要
     春秋初期,姬掘突得到周平王的封赐,让他把新郑做国都,在那里建立郑国,他就是春秋时的郑武公。郑武公从申国娶回一个女子做妻子。申国是个姜姓的国家。我国古书上称呼国君夫人,习惯上把她丈夫的谥号和她娘家的姓连在一起作为名字,所以把郑武公的夫人叫做武姜。 武姜生了两个儿子。生大儿子的时候是难产,胎儿的一只脚先下来,疼得武姜撕心裂肺,痛苦难耐,整整折腾了_一大天,才艰难地把胎儿生出来。武姜受了极大的惊吓,对一整天的折磨还心有余悸,就给这个使她受过罪的孩子取名为寤生。武姜认为寤生不吉利,从小就十分讨厌他。寤生还在襁褓中,什么也不懂,无端地遭到母亲的怨恨岂不冤枉?作为母亲,因为难产就把怨气撤在胎儿身上,而且直到儿子长大,还没有消解这股厌恶之隋,岂不有些过分? 小儿子名叫叔段,武姜生他的时候很顺利,几乎没感到什么痛苦。叔段小时候很听话。又很伶俐,很会讨人喜欢,所以武姜就特别宠爱他,经常在郑武公面前夸奖叔段,说他聪明懂道理,将来必能做一番大事业,会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并要求郑武公把叔段立为太子。 郑武公没有什么偏心眼儿,对两个儿子同样看待,他遵照周天子和各国国君都共同遵守的“立长不立幼”的规矩,对武姜的要求绝不答应,虽然武姜不时地吹枕边风,但郑武公还是照老传统把寤生立为太子,准备把郑国的君位传给他。公元前743年,郑武公身染重病,百般医治,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撒手归天了寤生凭太子的身份,理所当然地继承了父亲的君位,做了郑国的国君,这就是郑庄公。 武姜看大儿子顺利地当上了国君,总有些不甘心,还一心偏向小儿子叔段,就想给叔段寻找一个既富庶又有发展前途的地方做封地,就对郑庄公说:“你现在成了一国之君,可是你弟弟还没有自己的封地,不能让他总住在都城里,跟我生活在一起。” 庄公说:“母亲,依您看该怎么办?” “给叔段一块封地,让他到那里收取租赋,过独立的生活,这才是做哥哥的样子。” “母亲,即使您不说这件事,我也会这么办的。只是由于我刚即君位,百事待举,还没来得及处理封地的事。现在母亲既然替弟弟提出来了,就请母亲为弟弟挑选一个封邑吧。” 武姜一听,正对自己的心思,忙对庄公说:“我看制这个地方挺偏僻的,又离你的都城新郑挺远,不如就把制地赐给叔段做封邑吧。” 庄公一听,心中立即警觉起来,暗自寻思:制邑是个十分险要的地方,物产又极为丰富,谁据有了它,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当年虢国的国君就战死在那里。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能封赐给叔段呢?要把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于是,他便对武姜说:“母亲,制邑是个很险要的地方,难于管理,弟弟去那里恐怕不合适。再说,父亲在世之时,曾对我说过,制邑不能封给任何人,要由国君亲自管辖。我刚即位,怎么敢不遵先君之命呢?” 庄公不能直接拒绝母亲的请求,便把亡父搬了出来,以压服母亲。武姜见庄公态度坚决,心知难以坚持,便问道:“你说把什么地方封给叔段?” 庄公不假思索地说:“除了制邑以外,其他的地方全凭母亲吩咐。” 武姜听罢,无可奈何地说:“既然你不肯把制邑封给弟弟,那就把京城赐给他做封地吧。” 京城也是个重要的城镇,在军事上属于兵家必争之地。庄公一听母亲要求把京城封给弟弟,便沉吟了半晌,未立即回答。武姜见庄公还没有首肯的意思,登时发火,怒气冲冲地说:“你父亲才去世几日,连母亲的话你都不听,还把我这个亲生之母放在眼里吗?你那个亲兄弟你愿意封哪就封哪吧,你就是不给他封地也行,只要你做得出,我现在不管了。” 武姜说完,站起身来,做出要离去的样子。庄公连忙走到母亲身边,扶母亲坐下,温和地说道:“母亲息怒,儿子谨遵母命,就把京城封给叔段吧。” P10-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