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漠北胜利人

漠北胜利人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36709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东胜蒙古公司作为胜利油田重要的海外项目,勘探开发建设 20 年来,有着许多可歌可泣可赞的胜利故事。从艰苦创业扎根海外到成为“小而美”的塞外明珠,从应 对低油价寒冬期到坚持油藏经营管理和价值创造,从 66 名中方员工生产防疫“双战双胜”到坚守异域荒原 700 余天平安换班归国,从远征将士坚守大漠到油田上下党政组织的关切关怀……此次创作原汁原味,用心书写,为广大石油工人奉献一部体现胜利人为国奉献勇担当、创业创新谋发展的,感情真挚、昂扬向上的精品佳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以报告文学、诗歌等形式,对胜利油田东胜蒙古公司20年来远征大漠、舍家忘我、奉献报国的事迹,进行深入挖掘和生动展现,以进一步弘扬胜利精神,激发油田广大干部职工的昂扬斗志,踔厉奋进,开拓进取,凝聚合力扛好使命担当,为推进油田发展、永续胜利辉煌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
胜利油田文联组织油田作家协会多名作家和东胜公司的文学骨干共同完成了本书的采访创作。创作成员主要有:朱红涛(笔名听涛,中国作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石化作协常务副主席)、马立军(笔名马行,中国石化作协副主席、胜利油田作协主席)、马祥民、樊俊利、任真、董玮、申学军、黄丽、王晓静、王秀峰、李宝杰、宋金娜、戚墨林、许雷、车宜恒等。在参与本书创编的油田作家中,有重量会员3人,省部级会员7人。
目录
瀚海长歌——东胜公司蒙古项目20年纪实/黄丽
归去来兮/马祥民
三十一次赴归/任真
我们回家/王晓静
心系漠北/宋金娜
蒙古国小故事/戚墨林
访谈张虎贲/申学军
漠北杂感,一路向北/许雷
回家的路有多远/樊俊利
回家的路/听涛
古风·致敬蒙古公司员工/王秀峰
从宗巴音到黄河入海口/董玮
在蒙古国的大漠上(组诗)/李宝杰
回家(外一首)/樊俊利
浪淘沙·蒙乡/车宜恒
把远方带回了家(组诗)/马行

摘要
     瀚海长歌 东胜公司蒙古项目20年纪实 黄丽 宗巴音镇,坐落在蒙古国东南部东戈壁省,蒙古语意思是“东方美丽富饶的地方”,其地理环境却和名字大相径庭:气候干旱,黄沙漫漫,尘暴肆虐,满目荒凉;比起古人诗里写的“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这里的恶劣条件,有过之无不及。 20世纪60年代,经苏联开采,后因产量急剧下降,宗巴音油田陷入近半个世纪的休眠。那些被历史深埋的油井散落在一望无际的戈壁,就像辽阔大地上的一枚枚图钉。 2001年,走出国门的胜利人即将逐梦瀚海,在这里描绘一幅理想的蓝图,胜利铁军为油而战的号角就要在这里吹响!自此,胜利人与宗巴音结缘,以荒寂漠北为舞台,书写下一部不屈不挠的海外创业史,齐心协力筑造了一个壮伟的石油梦! 在漠北,人们推开岁月的门驻足倾听——成吉思汗的万马嘶鸣远去,回音在大地激荡,天风浩渺,牧歌悠长。 历史的烽烟散尽,漠北响起石油歌,铁马冰河入梦来…… 序章:铁马冰河入梦来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 1991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达到3355万吨,创下历史优选水平纪录。尽管胜利油田各方面发展比较成功,但依然有“难动用储量”(近年因技术进步、观念转变,已称为“未动用储量”)。难动用储量是指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已探明但因储层条件差而难以投入开发或不具工业开采价值的储量。对于开采条件苛刻、品位相对较低、渗透率低、产量低的油藏,如何进行效益开发? 胜利油田为探索难动用储量开发和新的生产经营运作模式等,1993年发起成立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胜公司”),并于同年6月29日正式将部分难动用储量交给了东胜公司开发。此举正是深化改革的大胆尝试,是油地结合筹集社会资金开发难动用储量的有益探索。其“精攻”两字意义深远:由“胜利精神”滋养蘖生出的“精攻”之树,自此在东胜石油人心中落地生根。其后20多年来,东胜石油人正是秉承“精益求精、攻坚必胜”的理念,在“难动用”板块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东胜公司是胜利油田油公司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也是油地结合开发难动用储量的第一块“处女地”。作为中国陆上石油开发行业第一家股份制油公司,东胜公司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带着使命而来,并以独特的存在形式吸引了众多好奇与质疑的目光,也承载了太多的期望与重托。 1995年3月6日,《中国石油报》以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主业出了个东胜模式》的文章,将东胜公司股份制专业化油公司之路定义为“东胜模式”。“东胜模式”以股份制的组织形式,油公司的体制,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坚持科技进步和精细管理,高效开发难动用储量。“东胜机制”“东胜效率”“东胜思维”成为当年胜利油田的热门字眼。东胜模式的成功,逐步催生了更多油公司。人们开始意识到股份制对石油企业改革的魅力,同时也意识到那些曾被人们看不上眼的难动用储量,换一种方式、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思维,居然成了“聚宝盆”。 自创立以来,东胜公司担负起为国找油的责任,逐步确定了集团化、股份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坚定实施“做大做强”和“走出去”发展战略,向西部进军、向国外拓展,蒙古国宗巴音石油勘探项目(以下简称“蒙古项目”)正是东胜公司打出的一张响亮名片、胜利铭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布伦特原油价格自高点每桶24.80美元跌至9.75美元。 1998年,国家进行石油石化大重组,胜利油田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领导和管理。 2000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号召,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胜利油田部署了一系列开拓海外市场的发展宏图,“走出国门找油”成为胜利人的美好愿望。为了生存和发展,肩负着“精攻”使命的东胜公司开始探索走国际化道路。 东胜公司几经调研考察,最终把目光瞄准了蒙古的项目——因它规模小、风险小、适合小公司运作,作为走出国门勇闯海外市场的第一个“练兵”项目十分理想。 同年10月,东胜公司成立蒙古项目。 2001年6月16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油田东胜公司、ROC公司与蒙古国石油管理局就97PSC区块所有权转让达成三方共识,东胜公司和ROC公司正式签订协议,东胜公司获得97PSC区块产量分成合同49%的权益,这标志着蒙古项目进入了实质性运转阶段。 2003年3月,源自蒙古项目的东胜石油(蒙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胜蒙古公司”)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注册成立。6月29日,东胜蒙古公司运回第一批1000吨海外分成原油。 迄今,项目运行20年,东胜蒙古公司已为国家运回87万吨分成原油。 2018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同访华的蒙古国总统、总理举行双边会晤,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双方同意加快“一带一路”倡议和“发展之路”战略的对接进程。两国政治互信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务实有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