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泄露与机构投资者异常交易

信息泄露与机构投资者异常交易

  • 字数: -1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09687291
  • 版次: 1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著作著眼于大数据环境下移动社交网络个性化隐私保护技术、策略与模型研究,在广泛调研和对国内外文献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移动社交网络大数据进行个体分析、群体分析和交叉分析,挖掘出移动社交网络大数据中蕴含的直接隐私、间接隐私以及用户属性间的关联关系,为建立移动社交网络用户个性化隐私保护模型提供近年来,A股市场炒作成风,股价往往在短期剧烈波动甚至出现“一日游行情”,投资者过度依赖利好和利空消息,甚至假消息,获取内幕消息的知情人往往能获取超额回报或者能避免重大风险,导致信息泄露的问题在我国资本市场已经相当严重。而信息在投资者之间的分布显然不是对称的,诸如大股东等内部人显然具有信息优势,外部的个人投资者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同样处于外部的机构投资者,却有可能获取内部人的私有信息而取得信息优势。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可能导致财富从信息劣势方向优势方转移。如果提前获取内幕消息的机构投资者赶在利好消息之前买入,能够获得正的超额回报;在利空消息之前卖出,则能及时止损。但个人投资者则可能因为信息劣势,则有可能在利好消息之前卖出,利空消息之前买入而蒙受损失。因为数据缺乏和寻找直接证据困难,以往还没有学者对重大事件前前的信息泄露进行研究,那么这些重大事件前是否存在信息泄露,机构投资者是否提前获取内幕信息?如果机构投资者根据获取的内幕信息提前交易是否因此而获利,个人投资者是否受损?重大事件公告前机构投资者异常交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本文将依次解决这三个问题。本文首先基于规范研究法,综合运用有效市场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股票市场信息泄露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分别对2012~2017年A股大股东减持、业绩预告和红利分配事件前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异常交易进行研究,其中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主动买入(卖出)的日交易量数据来自Wind股票资金日流向数据库,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机构投资者在重大事件前提前获取了内幕信息,资本市场存在信息泄露的问题,机构投资者提前获取内幕信息导致财富效应。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