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

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

  • 字数: 25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文敏
  • 出版日期: 2022-10-01
  • 商品条码: 97875482461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修身是孟子的“内圣”功夫,但人作为社会的存在,其自身的成就不仅依赖于自我维度上的展开,而且指向更广阔的社会之维。只有在社会的历史图景中,个人的完善才能得到保障,同样德性境界的提升、德福一致也要在整体人类利益不断得到实现的基础上获得完成。因而在分析了孟子德性论的道德实践之后,就需探讨孟子德性伦理的政治实践——仁政,亦即孟子德性伦理的外王功效。孟子的仁政说,主张用血缘宗法的伦理进行政治统治,以德化民,从人性、人情的角度寻找到政治原理。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不忍仁之心,行不忍仁之政”“以力假人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君仁莫不仁,君正莫不正”三个方面。在伦理与政治的融合贯通中,通过尊民的政治政策,富民的经济政策,教民的文化政策,孟子实现了自己仁政说的伦理实践。最后还主要总结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的特色。
根据以上思路,《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主要从德性思想的历史渊源、德性道德观的基础、道德体系的建立、德性思想的情理精神、反躬内求的道德修养及德性思想的政治实践六个方面对孟子的德性伦理思想做了具体阐述。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孟子德性思想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西周自觉的伦理道德观念
第二节 孔子仁礼统一的德性理论
第三节 孔孟之间儒家流派的德性理论
第四节 对其他学派思想的批判与吸收

第二章 孟子德性道德观的基础
第一节 天道:德性思想的形上依据
第二节 性善:德性思想的人性依据
第三节 五伦:德性思想的人伦依据

第三章 孟子道德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社会道德
第二节 仁
第三节 义
第四节 礼
第五节 智
第六节 合而言之道也

第四章 孟子德性思想的情理精神
第一节 孟子德性论的情理精神
第二节 中西方四德之比较
第三节 情理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五章 孟子反躬内求的道德修养
第一节 万物皆备于我
第二节 道德修养的方法
第三节 道德修养的目标

第六章 孟子德性思想的政治实践
第一节 伦理与政治的融合贯通
第二节 仁政说的原理
第三节 仁政说的运作
结语: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的理论特色
附录:德性伦理概述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