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周期训练理论与方法 第6版

周期训练理论与方法 第6版

国际享有盛誉的训练学专家、周期训练理论先驱邦帕教授重磅之作 训练计划制定超完备指南,高水平执教宝典
  • 字数: 54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者: (美)图德·O.邦帕(Tudor O.Bompa),(美)卡洛·A.布齐凯利(Carlo A.Buzzichelli) 著 曹晓东 等 译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1155170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周期训练理论先驱邦帕教授重磅之作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陈小平 欧洲运动科学学会会士 王培林 国国家足球队前教练,职业足球俱乐部主教练、体育总监 吴金贵 荷兰国家乒乓球队女队主教练 李佼 鼎力推荐 训练计划制定超完备指南,高水平执教宝典 帮助运动员科学激发运动潜能,专业提升竞技表现 深入讲解训练理论 ? 技能分类、训练体系、超量补偿、能量来源等训练基础 ? 多元化发展与专项化、训练模式发展、训练负荷顺序等训练原则 ? 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理论学习等训练准备 ? 训练量、训练强度、训练频率、负荷指数等训练变量 系统论述训练计划的周期安排 ? 力量、爆发力、速度、耐力、灵敏性等身体运动能力的周期安排介绍 ? 训练课计划安排依据、原则及示例 ? 小周期、大周期计划制定依据、原则及示例 ? 年度计划周期安排的依据、原则及示例 详细展示各项身体素质周期化提升的训练方法 ? 力量和爆发力发展的训练方法、周期安排 ? 耐力发展的训练方法、周期安排 ? 速度与灵敏训练的计划设计、周期安排
内容简介
训练的周期化是把一个训练过程分解成多个小而易于管理的训练阶段的方法。《周期训练理论与方法(第6版)》分为训练理论、计划和周期,以及训练方法三部分,由周期训练理论先驱图德·O.邦帕和卡洛·A.布齐凯利合力写就。首先,《周期训练理论与方法(第6版)》讲解了训练体系、能量来源、训练原则、训练准备、训练变量等基础理论;其次,从身体运动能力周期训练出发,结合运动专项的特点,分析了训练课计划和周期计划的安排方法及重要性,从而帮助教练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最后,结合力量、爆发力、耐力、速度与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详细介绍了发展这些身体素质的训练安排与计划,以帮助教练为运动员制定更合理、更有目的性的训练计划。《周期训练理论与方法(第6版)》将训练与训练产生的生理学反应相结合,更加清晰地展示了周期训练产生的积极效果,适合教练、运动员和广大运动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图德·O. 邦帕(Tudor O. Bompa)博士 1963 年开始,他就在罗马尼亚推行开创性的周期理论,彻底改变了之前的训练方法。采用他的训练体系后,东欧国家从1970 年到1980 年占据了国际体坛的主导地位。1988 年,邦帕开始将周期化原则应用于健美运动。他个人培训了11 名奥运会奖牌得主(包括4 名金牌选手),他还为世界各地的教练和运动员提供了指导。邦帕关于训练方法的图书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raining: The Key to Athletic Performance 和Periodization Training for Sports ,已经被翻译成了19 种语言,传播到了180 多个国家,很多国家运用他的训练方法进行运动员培养和教练培训认证。邦帕已经受邀在30 多个国家进行训练方法的演讲,并且获得了来自阿根廷文化部、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西班牙奥林匹克委员会、美国国家体能协会(2014 年获阿尔文·罗伊终身成就奖),以及国际奥委会等权威机构授予的荣誉和奖项。他不仅是加拿大奥林匹克协会和罗马尼亚国家体育委员会的成员,也是约克大学的荣誉教授,他于1987 年开始就在约克大学讲授关于训练理论的课程。2017 年,邦帕在其祖国罗马尼亚被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他与妻子居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 卡洛·A. 布齐凯利(Carlo A. Buzzichelli) 哈瓦那高等体育学院(古巴)的博士,专业的体能教练,国际体能协会主任,古巴奥林匹克田径队顾问,米兰大学(意大利)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副教授,国际运动科学协会总统计划咨询委员会委员。布齐凯利在世界范围内的多所大学和多个体育运动协会举办过研讨会和讲座,并受邀于2012 年在特里凡得琅(印度)体能国际研讨会、2015 年在北京(中国)训练峰会、2016 年在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国际体能研讨会,以及2017 年在哈瓦那国家田径队教练论坛上发表了演讲。布齐凯利在2002 年英联邦运动会、2003 年和2007 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以及2016 年夏季奥运会上担任过教练。作为一名团体项目的体能教练,他带领的大学队伍在各自的联赛上取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他带领的中学队伍赢得了两次地区冠军。作为一名个人项目的体能教练,布齐凯利指导的运动员在4 个体育项目(田径、游泳、巴西柔术和举重)中赢得了23 枚国家锦标赛的奖牌,在举重和田径项目中打破了9 个国家记录,在国际比赛中赢得了10 枚奖牌。2015 年,布齐凯利指导的运动员获得了两个项目的意大利国家冠军;2016 年,他指导的两名运动员在两个格斗项目中获得了国际荣誉。 译者简介 曹晓东博士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分会委员、职业足球俱乐部青训体能总监/ 体能教练、中国足协体能讲师、TBI(图德·邦帕学院)中国区总监。美国国家体能协会认证体能教练、足球体能教练网及微信公众订阅号创办人。作为球队体能教练,所属球队获得2015 年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男子足球甲组冠军,并连续于2013 年及2017年获得第12 届和第13 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足球甲组冠军。作为体能教练、科研教练,执教或工作于国家奥林匹克足球队、国家女子足球队、国家U22 &19 男子足球队、国家女子足球青年队,多家中超足球俱乐部,参加了奥运会、世青赛、亚洲杯、亚运会、中超联赛、全运会等国内外赛事。近年来参与翻译出版了《足球与科学》《足球实战训练》《国际足联执教手册》《足球有氧与无氧训练》《化繁为简:顶级足球实战教程》《进攻型足球打法训练指南》等专著;参与编写了《青少年运动员身体训练》《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足球运动训练与比赛监控的理论及实证》等专业图书。 黎涌明博士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国际关系委员会委员,亚洲教练科学学会秘书长,“黑马科学训练坊”微信公众号创办人。本科、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清华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方向为人体运动的动作和能量代谢、训练监控与评价、体能训练。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2 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50 多篇。2016 年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获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17 年获上海高校特聘教授称号(东方学者),入选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开发计划。 杨东汉 留美学习工作八年,得克萨斯州贝勒大学运动生理学硕士。美国体能协会CSCS 认证教练,美国举重协会第一级别教练。曾在NCAA 第一级别的密歇根大学和贝勒大学校队训练多种项目的运动员,如男女篮、女足、田径、网球等。目前任中国国家田径队短跑和跳跃组运动表现教练,负责多位世界级运动员的力量和爆发力以及多种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并有幸同时作为该书两位作者的现场译者,在不同场合授课。 尹晓峰  博士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体育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德国拜罗伊特大学访问学者,美国运动医学学会青少年锻炼认证教练(YES)、FMS lever2 、SFMA 认证,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各级各类体校教练人才教育培训规划》系列教练培训班特聘讲师,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体适能分会副秘书长。译有《每天都是比赛日》《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等图书,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运动能力测评与发展。
目录
译者序vii
序ix
前言x
鸣谢xii
第一部分训练理论
第一章训练基础3
训练范围3
训练目标4
技能的分类5
训练体系6
适应8
超量补偿循环和适应12
能量来源18
主要概念总结26
第二章训练原则28
多元化发展与专项化28
个性化35
训练模式的发展38
负荷渐进41
训练负荷顺序47
主要概念总结48
第三章训练准备49
身体训练49
身体练习52
技术训练53
战术训练56
理论训练66
主要概念总结67
第四章训练变量69
训练量69
训练强度71
训练量和强度之间的关系76
训练频率82
训练复杂性83
总负荷指数84
主要概念总结84
第二部分计划和周期
第五章身体运动能力周期安排89
周期简史89
周期术语90
将周期应用于身体运动能力的提升97
身体运动能力的并行式和依序式整合99
力量周期101
爆发力、灵敏性和动作时间周期104
速度周期105
耐力周期107
整合周期108
主要概念总结111
第六章训练课计划113
计划的重要性113
计划要求114
制定长期计划114
训练计划的类型117
训练课117
每日训练日程安排129
构建训练课安排模式131
控制赛前唤醒的训练课安排模式132
主要概念总结133
第七章周期计划135
小周期135
大周期157
主要概念总结162
第八章年度计划周期安排163
年度训练计划及其特征163
年度计划分类174
年度训练计划表181
编制年度训练计划的标准189
主要概念总结201
第九章比赛最佳状态203
实现最佳状态训练203
最佳状态204
减量的定义205
年度计划的比赛阶段211
最佳状态的确定218
保持最佳状态219
主要概念总结220
第三部分训练方法
第十章力量和爆发力发展223
主要身体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223
力量225
力量训练方法231
训练变量的控制232
力量训练计划的实施246
力量周期252
主要概念总结256
第十一章耐力训练257
耐力分类257
影响有氧耐力表现的因素259
影响无氧耐力表现的因素267
提高耐力的方法268
发展高强度耐力的方法276
耐力周期286
主要概念总结292
第十二章速度与灵敏性训练293
速度训练293
灵敏性训练301
计划设计304
速度和灵敏性的周期310
主要概念总结314
参考文献315
作者简介353
译者简介35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