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采集与法

新闻采集与法

  • 字数: 23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彭桂兵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1311172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34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中既有案例的展示,也有理论的探讨,既有素描式介绍,也有观点性铺陈。在案例的选择上,以中国的案例为主,国外的案例为辅,体现了本教材的国际化视野,同时又重点体现本土化意识。
内容简介
新闻采集是新闻记者职业化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新闻报道的前奏。所以,对新闻采集这一环节中所涉及法律问题的认识至关重要。本教材围绕这一议题,设计全书的结构与纲要。全书共分为七讲,分别为:新闻采集的概念以及中外对新闻采集活动的法律探讨、新闻采访权的法律保护与约束、新闻采集与政府信息公开、审判庭上的摄像机、新闻采集与记者“拒证权”、隐性采访中的法律争议、新闻采集中的“付费采访”“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七个部分。书中既有案例的展示,也有理论的探讨,既有素描式介绍,也有观点性铺陈。在案例的选择上,以中国的案例为主,国外的案例为辅,体现了本教材的国际化视野,同时又重点体现本土化意识。
作者简介
彭桂兵,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经天学者”(青年岗)。主要研究领域为传媒法规。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青年项目等多个课题。出版教材《媒体道德与伦理:案例教学》(合著)。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现代传播》《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 “首届中国媒介法规与伦理学术年会优秀学术成果奖”“《新闻与传播研究》第八届年度(2019年)优秀论文奖”等教学科研奖项。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三年入选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高峰学科“人才特区”。
目录
第一讲 新闻采集与法律:简论
一、新闻采集环节的法律问题理应得到重视
二、新闻采集中的法律问题与采访活动的相关要素
本讲小结
第二讲 新闻采访权的法律保护与约束
一、新闻采访权与新闻记者证
二、新闻采访权是“权利”还是“权力”
三、英美为什么没有“新闻采访权”一说
四、我国为什么有“新闻采访权”一说
五、我国新闻采访权的法律保护与约束概况
六、如何从制度上保护与约束新闻采访权
本讲小结
第三讲 新闻采集与政府信息公开
一、记者信息采集与公民知情权
二、记者信息采集与美国政府信息公开
三、记者信息采集与英国政府信息公开
四、记者信息采集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
五、记者对突发事件采访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
本讲小结
第四讲 新闻采集:审判庭上的摄像机
一、美国的庭审直播:从接近禁止到逐渐开放
二、英国的庭审直播:严格中渐趋松动
三、我国庭审直播的实践运用与理论争议
本讲小结
第五讲 新闻采集与记者“拒证权”
一、记者有保守匿名消息源的伦理义务
二、美国的记者“拒证权”
三、英国的记者“拒证权”
四、我国媒体可否为了赢得诉讼透露匿名消息源
本讲小结
第六讲 隐性采访中的法律争议
一、偷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二、偷录不能触碰的法律禁区
三、记者何时可以使用隐性采访
四、隐性采访法律问题之一:隐私侵权或其他
五、隐性采访法律问题之二:暗访证据的证明力
本讲小结
第七讲 新闻采集中的“付费采访”“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
一、新闻采集中的“付费采访”
二、新闻采集中的“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
本讲小结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