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小学生越读越爱读的学习故事

小学生越读越爱读的学习故事

  • 字数: 14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林照月
  • 出版日期: 2012-07-01
  • 商品条码: 97875640538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8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学习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是通向成功的桥梁。许多名人是通过勤奋学习而出类拔萃的,他们在学习上也是小学生的榜样。林照月编著的《小学生越读越爱读的学习故事》既有名人小时候勤奋学习的故事,也有名人关于学习方法的建议,还有名人在学习方面的心得和经验……每个故事后面都有精彩的感悟,期望小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唯有学习,才能使你获得知识,让你走出愚昧和黑暗;唯有学习,才能使你变得聪慧,引领你走向成功的彼岸。 《小学生越读越爱读的学习故事》的学习故事针对小学生编写,适宜小学生阅读。设有“知识加油站”“智慧亮点”拓展栏目,体例新颖。
摘要
    天才少年达?芬奇
    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城附近的芬奇镇,父亲是当地的公证人,母亲是农村妇女,但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
    达?芬奇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七弦琴和吹奏长笛。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常在木板上、地面上、墙壁上无师自通地画出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他常为邻里们作画,邻居们见他画什么像什么,都亲切地称他为“小画家”。
    达?芬奇的父亲本来不想让他学画画,而是希望他子承父业,当一名律师。但儿子非凡的画艺,把固执的父亲征服了。在达?芬奇14岁那年,父亲终于高高兴兴地把他送到了当时欧洲的艺术中心佛罗伦萨,拜有名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韦罗基奥为师。
    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他的教法也很特别。达?芬奇来到画室的第是学画鸡蛋,第二天是学画鸡蛋,第三天仍是这样。无休止地画呀画,枯燥乏味极了,就这样画了一年。达?芬奇画腻了,心里想:“这有什么必要呢?一笔下去画一个圈儿就行了。”韦罗基奥仿佛一眼就能看穿学生的心思,对他说:“别以为画蛋很容易、很简单,你如果这样想就错了。在一千个鸡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鸡蛋的形状接近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看它,形状立即就不同了。如果要在画布上准确地把它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
    听了老师的这番教诲,达?芬奇明白了老师的苦心,他决心不停地练习基本功。每天一大早,达?芬奇就对着鸡蛋画,直到夜深人静了,仍然在练习画鸡蛋。经过三年的努力,达?芬奇的技艺大长,他画的鸡蛋各具形态、惟妙惟肖。他对色彩的感觉变得敏锐,对线条的把握更加准确,手中的画笔也能保证服从他的意志。
    有,韦罗基奥画了一幅《基督受洗图》,他自己很满意,得意之余,对达?芬奇说:“芬奇,在这幅画上再画两个天使吧!”达?芬奇高兴地答应了一声,很快就把两个天使画好了。这两个天使体态活泼自然,面部表情生动柔和。老师一看大吃一惊,相比之下,自己画的是多么生硬呆板呀。他在心里承认学生已经超过了自己,感到既高兴又惭愧,从此竟然搁笔不画,专门从事雕刻了。
    后来,达?芬奇结束了学徒生活,开始了独立创作,《很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都是他的不朽名作。他的绘画成就越高,作画越是严肃。据说达?芬奇在画《很后的晚餐》时,为了把出卖耶稣的叛徒犹大画好,曾到各种场合去潜心观察赌徒、流氓、罪犯的各种形象和举止。很后,他终于找到了让犹大惊惶失措和手里紧握钱袋的表现手段。这两处细节描绘的巨大成功,是与他少年时长达数年的刻苦画蛋分不开的。
    知识加油站
    达?芬奇(1452―151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很完美的代表。他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和军事工程师,其画作《蒙娜丽莎》成为文艺复兴到来的重要标志被载入史册。
    智慧亮点
    练好基本功对我们的学习至关重要。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那些基本功好的同学,基础扎实,很容易理解和吸收新知识。而基本功差的同学,学起新东西来越来越吃力。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不能轻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练习。
    基础就好比一座大厦的地基,只有地基打得坚实,建筑物才能稳固地矗立于天地问。掌握基础知识,其实也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因为在学习中贪多求快,并不能快速提高成绩,反而那些扎扎实实进行基础练习的同学成绩提升很快。
    沉醉于书的小女孩
    艾米丽?勃朗特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生活条件恶劣的寄宿学校求学,也曾随姐姐夏洛蒂去比利时学习法语、德语和法国文学。
    艾米丽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年幼的她和姐姐一起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姐姐都要到有钱人家里去当家庭教师,她就在家里做家务。
    艾米丽性格内向,娴静文雅,从童年时代起就酷爱写诗,很好喜欢文学。爸爸收藏的书,她早就反反复复地看过几遍了,她多想能有些新书啊!可是家里穷,没有钱让她去买书。她只好到处向别人借。
    为了看到更多的书,她抓紧一切时间:做菜时,一手炒菜,一手端书;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忘不了带上心爱的书,有好几次她差点撞上马车。
    有一次,艾米丽洗完衣服,开始做午餐。她把面包放进烤箱烘烤,然后在一边看书。
    这是一本新借来的小说,书中一个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深深地吸引了她。她接近沉浸在悲伤之中,忘记了烤箱中的面包。
    这时,姐姐回来了,一进门,她闻到了一股怪怪的味道,大声问道:“艾米丽,什么东西烤糊了?”艾米丽此时正伤心地擦着眼泪,没有听到姐姐的喊声。
    夏洛蒂到处闻,发现烤箱正开着,那味道正是从那儿传来的。她赶紧跑过去关了电闸,然后端起烤得黑糊糊的面包,递到艾米丽眼前。
    艾米丽吃了一惊,抬起头,红红的眼睛望着姐姐:“这是什么?是那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吗?她一直都吃这种黑面包……”
    夏洛蒂知道,妹妹看书又看呆了,便笑着说:“不,这是我们几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午餐!”艾米丽这才想起,面包早就该取出来了。
    艾米丽就是这样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一门心思看书、琢磨,她看了很多好书。后来,她开始写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写出了一部闻名世界的经典作品――《呼啸山庄》。
    知识加油站
    艾米丽?勃朗特(1818―1848)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之妹,安妮?勃朗特之姐,她们并称“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国19世纪文坛焕发异彩。《呼啸山庄》是艾米丽的专享一部小说。此外,她还创作了193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的女作家。
    智慧亮点
    学习需要专心的态度,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才会有所得、有所成。做任何事都需要专心致志,如果我们不能在课上和课下的学习中专注地听课和练习,就无法接近掌握那些对我们来说很有用的知识。只有专心致志地读书和练习,才会在学习上有所收获。
    学习贵在专心。古往今来,那些在某个领域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是潜心钻研和专注,甚至是痴迷于这个领域的人。对读书的热爱,才是对学习优选的态度。
    P46-5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