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文启蒙的知识传播原理

人文启蒙的知识传播原理

  • 字数: 43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作者: 徐贲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267725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9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徐贲老师“启蒙三部曲”的第三部。徐贲老师从他自己的阅读与写作经验中总结出关于人文教育与人文启蒙的“知识传播原理”, 这些“原理”涉及人文教育与人文启蒙问题的十个重大方面(又细分为百多个可持续扩展的论题)。徐贲老师说:“启蒙不是万灵药,启蒙不一定能解救我们,但没有启蒙,我们肯定永远不会自由,肯定没有解救的可能。”
内容简介
人文启蒙传承的是人类追求智慧的古老传统,并非始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它的目标是求真、向善、通达、去除寡智和愚蠢,以及情感成熟的明白人生。它传播的是一种与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相一致的理性智识和伦理知识。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与人文启蒙有关的古代智慧、知识和哲思观念前史。第二部分讨论当下启蒙知识传播的核心构成:传播者、接受者、传播手段和环境,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公共话语与写作。第三部分讨论与启蒙相关的社会政治生态、认知特征与伦理取向。
作者简介
徐贲,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科高研院兼职教授。1950年生,苏州人,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主要著述有《人文启蒙的知识传播原理》《与时俱进的启蒙》《明亮的对话》《统治与教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知识分子和公共政治》《在傻子与英雄之间》《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阅读经典》《经典之外的阅读》《人文的互联网》等。
目录
前言:知识之光和人文启蒙
导言:人文启蒙是理性和向善的人文教育
1.启蒙是人类特殊的知识需要
2.理性:求真的方法和生活的态度
3.当下的人文启蒙
4.人文启蒙为谁消除无知和寡智
第一章:知识与智慧
1.古代和现代的智慧与启蒙
2.知识的谜与谜底
3.经验的知识需要验证
4.现代启蒙知识的批判意向
第二章:启蒙的“哲学批判”
1.启蒙哲人及其“哲学”
2.神的理性和人的理性
3.批判理性和工具理性
4.启蒙批判的认知与道德
第三章:启蒙与人文教育
1.人道主义: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2.人文主义的传承
3.推陈出新的启蒙
4.启蒙与人文阅读
第四章:启蒙与不完美的人文知识分子
1.知识分子的蜜蜂王国
2.怪癖、个性和风格
3.知识分子的讲理和说理
4.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
第五章:后真相文化中的“小公众”和“大众人”
1.爱读书和亲近启蒙的小公众
2.后真相文化中的网络民众
3.假面社会里的“大众人”
4.互联网时代的“大众人”
第六章社交媒体时代的互联网与启蒙
1.社交媒体的是与非
2.启蒙和大众媒介
3.互联网不是启蒙的敌人
4.从文字到互联网的知识传播
第七章:启蒙的公共话语与写作
1.知识普及不能替代人文启蒙
2.启蒙的历史与专业的历史
3.具有启蒙意义的小说故事
4.启蒙的公共随笔论著
第八章启蒙的人文政治生态
1.人文启蒙的四个生态因素
2.德行和人道的政治
3.政治和生意夹缝中的启蒙
4.启蒙知识传播的不确定因素
第九章启蒙知识的认知特征
1.向权力说出真相
2.什么是易于传播的启蒙知识
3.启蒙知识与人文思考的联想
4.启蒙与认知和审美
第十章启蒙知识的伦理诉求和道德人性
1.启蒙知识的伦理根基
2.启蒙知识分子的道德义务
3.启蒙的伦理与人性
4.文科衰微的时代更需要人文启蒙
后记
摘要
     早在“启蒙”被用来专指欧洲历史或文化史或思想史的一个专门时期(18世纪),以及这个时期特定的知识传播(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的启蒙)之前,已经有了“启蒙”这个词了。《蓝登大辞典》对这个词的词源介绍说,1340—1400中古英语里就已经有了enlighten,enlightening这样的词汇,指的是赋予“智识”或“精神”之光,传授知识,照亮或照明出于幽暗不明之中的事物。 从远古开始,启蒙便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知识需要,也是以特殊的方式探索一些特别重要问题的过程或结果——人与神的关系、人生的原则、做人的道理、人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对人的存在意义特别重要的知识被称为“智慧”。智慧是利用知识、经验、常识、理解和洞察力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智慧不只是一种认知的能力,而且还是一种向善的行为。智慧是公正的、正义的、仁爱而有同情心的;智者以善意对待他人,他能顺物之性、顺民之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理解他人而不自我偏执,顾及他人而不放纵私欲。相反,一个精明、狡诈、算计他人的人,他可能很聪明,智识能力超群,但因为不能以善待人,所以不能被当作一个有智慧的人。 1.古代和现代的智慧与启蒙 变化中的古代智慧 古人崇尚智慧,知道智慧来之不易,所以有各种寻求智慧的特殊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诗的智慧、神启的智慧和哲学的智慧。第一和第二种都是祈求神灵的庇佑(某一个神或是至高无上的那个神),第三种则是依靠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也是与我们今天人文启蒙特别相关的一种智慧。 第一种智慧的来源以古代诗人的咏唱之神缪斯为最典型。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农民诗人赫西俄德(Hesiod)的《工作与时日》被称为民间智慧的大全,在开篇之处,诗人请求缪斯降灵感与他,不光是诗才,而且是公正:“皮埃里亚善唱赞歌的缪斯神女,请你们来这里,向你们的父神宙斯倾吐心曲,向你们的父神歌颂。……宙斯啊,请你往下界看看,侧耳听听,了解真情,伸张正义,使判断公正。” 缪斯代表的是古代诗的智慧,给人带来精神的慰藉、内心的安宁和心灵的平静。赫西俄德唱道:“如果有人心中悲伤要加以照料,他的灵魂因悲伤而干枯,那么,就让一个歌者缪斯的仆人一一来歌颂一下古人的事迹,或者祈求奥林匹斯山诸神吧。他很快就会忘却自己的烦恼,不再记得自己的忧虑,因为诸神的赠予会很快把它转移开。” 赫西俄德的《神谱》同样以歌颂缪斯开篇:“让我们从赫利孔的缪斯开始歌唱吧,她们是这圣山的主人。她们轻步曼舞,或在碧蓝的泉水旁或围绕着克洛诸斯之子,全能宙斯的圣坛。……曾经有一天,当赫西俄德正在神圣的赫利孔山下放牧羊群时,宙斯教给他一支光荣的歌。”法国哲学家、古典学家皮埃尔·阿多(Pierre Hadot)在《古代哲学的智慧》一书里指出,我们可以从诗人对缪斯的祈求“辨认出后来成为哲学灵修的轮廓”,“不管是在论辩的层面,还是在静观的层面。缪斯不仅通过自己的颂歌和故事的美,使我们忘却不幸;还允许诗人和诗人的听众,获得对宇宙的看法。如果说她‘把喜悦带给自己的父亲宙斯那强有力的心灵’,这是因为缪斯向诗人唱歌,使他看到“现在、将来和过去的东西”;这恰好就是赫西奥德自己在《神谱》中所唱的歌”。 古代的史诗用故事来解释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赫西俄德到荷马,史诗并不只是讲述英雄故事,而且包含了对古代希腊人非常重要的民间智慧,涉及神和人的关系、人的行为和动机、个性和秉性、情与理、命运和运气等等。希腊人先是将有关的概念外化为史诗的主题,然后又外化为戏剧的主题,最后才转化为哲学的分析。 第二种智慧的来源以希伯来人对上帝的崇拜为最典型。《圣经·旧约》的三类文体——叙事文学、启示文学(先知书)和智慧文学——中,先知的智慧来自他们以不同方式与上帝的沟通,而智慧文学里的智慧都是以“敬畏耶和华为开端”。②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智慧,一种是先知智慧,另一种是敬畏神的智慧。前一种与世俗的“圣贤”智慧一样具有实用价值,后一种则是世俗之外的精神智慧。 P23-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