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少年鼓手

少年鼓手

  • 字数: 14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残雪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6003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少年鼓手》是作家残雪近期新的小说集,收入14个短篇作品。将司空见惯的生活细节,进行夸张与变形,营造出一个超越存在的精神世界。 残雪的写作具有自由的创造性,她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姿态来挣脱那些束缚传统文学的力量。其极具个性的写作、对文学的乌托邦式理解,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残雪由外婆带大,外婆在她七岁时因饥饿而死。 残雪小学毕业(即“”开始)即失学,做过铣工、装配工、赤脚医生、代课教师等等与文学无关的工作,历时十年,后又自学缝纫,和丈夫一起成为个体裁缝。1985年1月残雪一次发表小說,至今已有600多万字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很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 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共30本翻译成各种语言)。她的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乃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日本大学、日本国学院的文学教材。2008年,残雪多篇作品被收入日本大型丛书系列《世界文学全集》出版,是入选的中国作家。 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黄泥街》《五香街》《苍老的浮云》《最后的情人》等。
目录
发展 1
古茶树 23
绿城 37
母亲河 59
女王 76
山民张武 100
少年鼓手 118
我们的阅读世界 138
西双版纳的风情 153
窑洞 171
与诗有关的 187
陨石山 196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212
最后的告别 229
摘要
     发展 六十八岁的梨婶寡居多年了,她就住在元亨商厦的楼上的一套单元房里。梨婶从少女时代起就住在这套房子里,房子来自继承。她的丈夫卓伯也和她住在这屋里,一直到他生病去世。梨婶天性开朗,爱好读书和郊游。她是那种凡事往好处想的老大妈。她和邻居熟人的关系都很好,但她坚持不交任何朋友,独来独往。不交朋友是她进入老年之后养成的习惯,因为她太忙了——她希望自己读很多书,还希望自己精通两门外国语言。梨婶有一个女儿,她很早就让女儿去了国外,现在女儿已经在那边成家立业,每星期打一次电话回来。梨婶是不会去国外定居的,她认为那样做的话会影响她自身的发展。可这难道不是个笑话吗?她都已经六十八岁了,再过三个月就六十九岁了,她还要让自身发展出什么东西来?可梨婶就是这么认为的,她甚至还将她的这个想法告诉了新近认识的一个熟人。这位熟人有人看到过,他将那人看作梨婶的男友。可梨婶坚持认为只是熟人,要好的熟人,不是什么男朋友。梨婶对交男朋友兴趣不大,她要发展自己。她也不管自己会发展出什么东西来——那不重要。 梨婶的个人情况有点独特。自从满了五十八岁以后(那时卓伯刚刚去世)她就感到自己的眼界渐渐开阔了起来,而且目光也越来越深邃了。青年时代那些浑浑噩噩、朦朦胧胧的事件有时会突然出现在眼前,似乎要让她揣测到真相似的,当然又并没有让她做到这一点。然而还是挑起了她的好奇心。梨婶是个喜欢实干的人,感到了自己的独特性之后,她立刻就为自己今后的晚年生活制订出了计划。她的计划分为两大块,一是读自己最喜欢的书,二是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些地方去做短途旅行。梨婶不是很有钱的人,但她的计划不需要很多钱就可以实现。书可以去市立图书馆借,有时也可以买几本,短途旅行要不了多少钱。梨婶多年坚持运动健身,精力还相当充沛,只是睡眠稍微有点小问题。她的计划是在偶尔失眠的那个夜里想出来的。她想,万一自己活到一百岁以上,她还有三十来年,在这漫长的三十年里头她理所当然地应该发展自己。要知道三十年的成年人的生活就差不多等于很多人的一辈子啊。 梨婶最爱读的书是小说和旅行者写的游记。她活到现在,阅读的热情从未消退过。梨婶退休前是仓库看守员,那个工作很清闲,几十年的清闲使她有可能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她退休几年后丈夫就去世了,丈夫一去世,她的时间就更多了。也许就因为这个,梨婶的阅读水平在晚年突飞猛进,连她自己都感到惊讶了。她越深入到书中的境界中去,就越觉得自己正在变成一名不同凡响的读者。更不可思议的是,这种优势好像不接近是由阅读材料建立起来的,在很大的程度上竟是由她内心那种无名的渴望建立起来的。她在读她喜欢的小说和游记时都有提前预测的能力,这种能力给她带来巨大的愉悦,就好像是她自己在写作一样。不过她并没有写作的冲动,她更愿意在书里面神游,因为那样就可以同写书的作者对话——正像她常同卓伯对话一样。这样的对话令她心旷神怡,全身充满了感恩的激情。当她在别的书中偶然读到有的学者或研究者要将作者和作者所写的作品分开时,她就很气愤,因为这会剥夺她的优选的享受。也因为这点,梨婶读书总是读一位作者的大部分甚至全部作品。不知为什么,她就是对作者感兴趣。 梨婶的第二大最爱就是短途旅行,其实主要是郊游。她所住的城市的旁边有一座山,梨婶常去那边爬山,并且每次都是选小路上山,即使现在年纪大了也如此。选小路上山是为了观察那些植物,有时还能采到菌子。她很喜欢吃新鲜的野菌子。这座名叫劳山的不大不小的山,她攀登无数次了,还是乐此不疲。不论白天梦里,她常常惦记着它。梨婶新近交往的这个熟人就是在半山腰遇见的。当时她正在心花怒放地采那些新长出的枞树菌,忽然看见一双男人的脚,把她吓了一大跳。 “您的收获真不小!”那人高兴地说。他是一位老汉。 “您也在登山,可是我刚才怎么没看见您?” “哈,实际上,我在等您。因为我老觉得有一个人也在沿这条路上山。” “嗯——”梨婶点了点头,“您这种感觉很有道理。您贵姓?” “我姓劳。” “原来您同这座山是亲戚!”梨婶说,“我姓梨。大家叫我梨婶。” 老汉拿出一个牛皮纸袋,帮梨婶将所有的枞树菌都装好,他们就结伴继续爬山了。梨婶问劳伯是否常来爬山,劳伯回答说他就住在山里,已经有好多年了。梨婶问劳伯是否因为讨厌同人们相处才搬到山里来的,劳伯回答说不是,因为他很喜欢同人相处,而且他觉得他搬到山里之后,变得更善解人意了,还改掉了很多恶习。梨婶听了捂着嘴笑,又问他是怎样变得善解人意的,因为这座山里头游人很稀少,至少在她爬山的时候很难碰见人。劳伯不同意梨婶的话,他说山里到处都是人,有时还会有人从地底下钻出来呢。又说梨婶如果更经常地来这里的话,总有一天会发现这一点。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