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威海传 蓝色文明里的美人鱼

威海传 蓝色文明里的美人鱼

  • 字数: 26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作者: 徐承伦,王成强
  • 出版日期: 2019-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33359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威海传》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之一。威海作为胶东半岛的一座重要城市,在近代又担负过沉重的历史重任,故作者对史料选取颇为慎重。在本书中,侧重记述威海城市文明的由来及影响,不避甲午战争的沉重,客观讲述英占时期的变化,支援香港的威海警察,尤其细述威海海洋文化的形成历程及凸显的美好形态,以及威海的绵绵文脉,传统技艺等。全书共分17个章节,由古及今,威海前世缘起海洋,当下依托于海洋,将来亦必自海洋汲取更广大、更雄浑、更宏阔的能量。作者通过二十余万字和百余幅图片系统梳理威海从史前文明到当下的历史脉络,全方位展现威海的文化底蕴、历史风貌和发展成就,彰显威海的历史人文魅力。
目录
美人鱼(代序)
第一章 宾日与礼日
羲仲宾日
好个天尽头
始皇帝来了
汉武大帝又重来
第二章 海生万象
方士乐土
全真教发祥地
本土诞生的李龙王
第三章 绵绵文脉
文登学
不夜城
儒学东渐
梵音西来与东渡
县学与书院
社学、义学与私塾
明清藏书阁
皇皇著作
望族
第四章 海道茫茫
出海口
与朝鲜半岛的海通
新罗人来此聚居
水军
南北海运之要津
重启与韩国的海通
第五章 海神
海神娘娘
刘公刘母
第六章 威海卫
设卫置所
屯田与京操
抗倭大事记
裁卫
小城威海卫
第七章 甲午!甲午!
北洋海军大本营
北洋水师覆没
第八章 米字旗下的威海卫
刘公岛升起米字旗
浴血抗英
两个洋儒生
免费法庭
公共卫生与免费医院
总董制与乡村自治
新式学校及平民教育
西式体育与足球
第九章 从威海卫出洋的“一战”华工
“一战”期间法、英来华招工
四万余华工自威海卫“出洋”
华工血泪洒西洋
契机
东西方文明的传播者
华工的贡献
第十章 香港从警
聚焦威海卫
胡乐甫亲临威海卫招募警察
首批威海卫籍警察赴港
香港威警的管理与待遇
港警威龙
第十一章 与世界共舞
自由港与外贸
外资始入
与外城联谊
人居范例
第十二章 耕渔牧海
海洋滋养的城市
猎海历史
煮海为盐
海捕文化
第十三章 温泉
遍地温泉
温泉神话
温泉的开发
浴俗
第十四章 传统技艺
锡镶
绣花
剪纸
望岛刀剪
豆面酱
第十五章 民间游艺
石岛渔家大鼓
乳山大秧歌
文登“串黄河”
荣成渔民号子
威海卫蓝子灯
第十六章 千里海岸万卷画
第十七章 海佑威海
参考书目
摘要
    羲仲宾日
     现威海市文登区界石镇西北部昆嵛山的东麓,有个村庄名为“?里”。这村名是不是有点特别?――是――她深蕴着远古奥秘。据相关史料佐证,这里即《尚书》中第一篇《尧典》中记载的,4000年前的“羲仲宾日”之地,也就是羲仲曾在此“宾日”。
     所谓“宾日”,可解释为虔敬地膜拜、恭迎太阳的诞生。
     2017年深秋的傍晚,笔者驱车来到了坐落于昆嵛山东麓的“?里”村――村口竖立的村志碑正面,镂刻着两个大字:“?里。”其背面赫然刻记:
     《书?尧典》载“分命羲仲宅?夷,日?谷,寅宾出日”。古人以此为日出之地,遂称呖里。元代在此设急递铺。明代初年徐姓来居。
     ?里村民委员会立
     文登市地名委员会监制
     在此有必要将村志碑铭中的几个关键字词解释一下:
     “宅”即居住。
     “?夷”:古代指山东东部滨海地区。
     “?谷”:传说中日出的地方。
     “寅”:恭敬。
     “宾者,主行导引,故宾为导也。”
     村碑赫然刻记,这就是4000年前的“羲仲宾日”之处无疑!
     不想进村后问及几个老农“羲仲宾日”之事――大大出乎意料――他们对此非但漠然不知,且有些错愕:呔,谁留意那些个呀……真也罢假也罢,现如今,没哪个对这些老古调上心了……
     就这样怅惘、纠结、不了了之地结束了对“羲仲宾日”之地的考察?笔者遂决定晚上在?里村西昆嵛山中过一夜,待明天日出之时再来探个究竟。
     第二天晨曦初绽之时,笔者便驱车驶出了呖里村西的昆嵛山坳间。拐过山口,呖里村似乎陡然地呈现在东方――万簇曙光自雾气绵绵的村东磅礴喷涌,天地间弥漫的氤氲雾气,神奇地变成了滚滚激荡的赤潮……
     ――笔者受惊地停车跳到了地上,凝望,向东方凝望。片刻间,一轮赤子般的太阳,挟带着轰隆隆的雷霆万钧之势,正从目及处冉冉诞生……
     ――蓦然回首,赤霞氤氲的光晕中,恍惚看到峨冠博带的羲仲,正率领一队人马自西方而来……
     4000多年前,羲仲自遥远的尧都平阳一路向东,追着日出之地而来。当他拂晓时穿出昆嵛山的豁口,在晨曦初绽时到达此处,天际间映入他眼帘的不正是一轮赤子般的新太阳临盆而升吗?
     根据史料推断,现今这个“呖里”村所在,当是羲仲到达的最接近太阳诞生的地方一太阳就是自不远处东方的大海上诞生的吗?――不难想象,4000多年前的羲仲一行,行至此地,遥望着面前冉冉诞生的太阳,陷入了何等的激动、庆幸。于是乎,羲仲一行匍匐于此地,举行“宾日”的顶礼膜拜仪式便合情合理顺理成章了。 《尚书》中的《尧典》篇记有:尧帝命羲仲,住在东方的呖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辨别测定出日出的时刻。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以朱雀七宿见于南方正中之时作为确定仲舂时节的依据……
     肠谷在?夷区域内,而现今的威海市文登区,古为?夷之地。
     现文登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与经传关于肠谷为“东表之地”“日出之所”的释义相符。清初以前,文登县境域几乎囊括了整个小胶东半岛地区,是中原大地伸向海洋的极点,是最早迎来日出之地,称为“东表之地”“日出之所”,名副其实。
     ?里村北面有一山即为“?谷山”,这一带有三个名字中带有“?”字的村庄――?里店、?里、?里后,呈三角形排列在?谷山前。
     清雍正本《文登县志?卷一》有这样一段记载:“?谷在县西六十里,尧命曦仲宾日处。”
     古人认为且羲仲亲眼看到,太阳就是从?谷山之东而出的,在此“宾日”便理所当然了。春秋时期的“不夜城”故址,就在东面的现荣成市境内。2011年8月,在文物普查中,文登的相关考古人员,在?谷山上发现了一座很像小型墓葬的石棺穴,发掘出一些零星破碎的陶片和炭粒。考古人员推断,这很可能来自4000年前羲仲在此宾日的遗留。
     羲仲在?谷一带住下后,每天清晨站在山坡上恭迎太阳,实实在在成了太阳的忠实仆人。连续几年里时刻观察太阳的升降、日夜的天象变化等。记下不同时节、不同天象对大地上庄稼树木花草的影响。经大量的调研分析,确定了春分的时间,为四季的确定和二十四节气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羲仲宾日,将太阳的印记深深地嵌入了威海这片土地。好个天尽头
     所谓“天尽头”,即位于今威海市所辖荣成市境东北的成山头,为胶东半岛的最东端。在航海图上,被标作山东高角。它附近的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渔场。也是自古北方航路必经之海域,为第二大海上航行密集区。这里海况恶劣,风大浪高,水下遍布暗礁,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船只在此遇险。
     作为威海地域最早载入典籍的地方,成山头自古便以“东方无东”的“天尽头”著称于世。在《选美中国排行榜》上,山东荣成成山头,位列第三。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好看八大海岸”之一。
     正因成山头位置特殊,景观独特,才成为威海市地标,也是胶东半岛的地标。当然,现代的地理常识告诉我们,中国陆上疆域的最东端并不在成山头。但由传统文化和历史风云所凝结的心理定式,威海人还是将成山头视为“东方无东”的“天尽头”。的确,从秦东门到天尽头,从极东无东到天末荒徼,地老天荒地弥漫着极地的气息。
     P7-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