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

  • 字数: 3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唐浩明
  • 出版日期: 2016-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7566866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唐明浩从曾国藩存世的二千余道奏章中精选四十七道折片,并对这些折片产生的时代背景、折里折外的相关情事以及它在当时的作用、历史上的影响等加以评点介绍,试图通过评点来撩开晚清复杂微妙的官场文化之一角。本书系2002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的姊妹篇,
内容简介
唐明浩从曾国藩存世的二千余道奏章中精选四十七道折片,并对这些折片产生的时代背景、折里折外的相关情事以及它在当时的作用、历史上的影响等等加以评点介绍。本书系二00二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的姊妹篇。选者从曾氏存世的二千余道奏章中精选四十七道折片,并对这些折片产生的时代背景、折里折外的相关情事以及它在当时的作用、历史上的影响等等加以评点,试图通过评点来撩开晚清复杂微妙的官场文化之一角。
作者简介
唐浩明,湖南衡阳人,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曾国藩》荣登《亚洲周刊》20世纪华人小说百强榜,并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杨度》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张之洞》获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并著有《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等。
目录
摘要
    下面,就来说说这道奏折。
     这是现存的曾国藩最早的一道奏折,作于道光二十三年八月。此时曾氏三十三岁,中进士点翰林已经五年了。在京师翰林院度过三年勤奋而清苦的岁月后,迎来了他仕宦生涯的第一个幸运期。
     这年三月,道光皇帝亲自坐镇正大光明殿考试翰林院和詹事府的官员。翰、詹两个衙门的官员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即为皇帝做文字方面的工作,如起草一些朝廷需要的应用文,为皇帝代笔做些诗文,整理史料档案等,工作清闲,亦无实绩可考,故而翰、詹的迁升,便主要依仗于诗文的考试。这是曾氏进翰苑后所遇到的第一次大考。考试的内容为一赋(题为《如石投水赋》)一文(题为《烹阿封即墨论》)一诗(题为《半窗残月有莺啼》)。曾氏的成绩为二等第一名。一等取五名,可知曾氏为此次考试的第六名。赋和诗都已无法找到,《烹阿封即墨论》这篇文章却被保留了下来,笔者将它附在《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中,此处便不再抄录了。
     因为成绩优良,曾氏得以升级,由翰林院检讨升为翰林院侍讲,品级为从五品,还是属于低级官员的行列。
     过了两个月,好运气又降临到曾氏头上。他在考差之试中获胜,被钦命为四川省的乡试正考官。京官薪俸薄,全靠年终的养廉费和外官的进贡而过舒服日子。翰林院事少权轻,养廉费大力度优惠,外官又几乎没有进贡的,故翰林院的官员一般都较清贫。翰林院的外快主要来自于放差,优选的差使便是做乡试的主考官。做一次乡试的主考官,朝廷所发的程仪,外加该省再送的程仪及中式举人的谢银在内,可得一千五六百两至二千五六百两银子的额外收入,相当于翰苑中小官员四五年的俸禄的总和。四川路远人多,较之其他省的收入亦更多一些,故此次的乡试正主考,对于经济拮据的曾氏来说,正是从天而降的一笔大财富。曾氏从心底里感激皇家的天恩高厚,遂有这道谢恩折。因为官阶不够,得请别人代递,故有“呈请代奏”字样。
     这类折子表达的是一种对皇上的感激之情,并没有实事,其核心乃一个“谢”字。若要简洁,只需几个字就行了:谢谢您给我升官放差。但作为一道奏折,便不能这样直白粗放地写,因为那将会显得没文化、没学问。这类折子最看重的是富有书卷气的典雅味。要造成这种氛味,主要的功夫便在营造文字上,即锻字炼句。汉魏南北朝时期,文人们创造了以四六相间为主的文体,十分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文章华美甭丽,读起来又极富抑扬顿挫之感。这种文体被称为骈文,又叫四六文,在当时很受人喜欢,发展到后来,则成为专门在文字上做游戏,于内容反而不顾了,于是遭到有识之士的反对。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古文运动,便是针对这种骈文而来的。从那以后,骈文被散体文所取代,不再成为主流文体了。但有些场合上的为文,本就没有多少内容可言,但又不能写得简短直接,于是这种专在文字上用功夫的骈文便派上用场了,如祝寿文,如庆掼文,如包括谢恩折在内的各种谢情的应酬文等等。这种文章要写好也很不容易,它需要肚子里藏着许多书卷,又需要文字功夫精深老到。 比如“西清待漏,惭四术之多疏;东观校书,尤三长之有忝”便是用典贴切、对仗工整的典型四六文。西清,是清代宫廷内南书房的代称。南书房在大内的西南角,为康熙皇帝的读书处。后来康熙招来一些学问优长的翰林来南书房当值,起草诏令,并为他代笔诗文。这间房子位置在内宫的西南,房子里的活计清闲高雅,故又称之为西清。古时以滴水计时,滴水器称之为漏壶。待漏,即等待时刻的到来,也即待命的意思。“西清待漏”,很贴切地表示了他的身份和工作性质。四术,指诗、书、礼、乐四种经术。东观,汉代宫中藏书之处,此处借指翰林院里的国史馆。曾氏在此之前做过国史馆协修官,即校书之事。“三长”,泛指国史馆里的官员。这两句骈文,说的是曾氏谦称自己学问不足,是个滥竽充数的翰林院官员。这个意思经过如此的文字加工,便显得很文雅,很有档次。下面的“温纶再捧,寸衷之惶悚弥深;使节初持,万里而驰驱未已”两句也是典型的四六文。其中的“之”、“而”是虚词,可算一个字,也可不算一个字。
     这种四六句式的骈文不可多用,但若偶尔用上一两句,只要工整贴切,便会给文章增加不少美感,让本来一篇平平淡淡的散文顿时闪烁亮光,即使是写给上级看的公文汇报也不例外。这便是这道谢恩折给今天读者的启示。
     这道折子中有“蛾术”两个字,今人文章用得极少。这两个字出自《礼记?学记》:“蛾子时术之。”郑玄对此有一段注释。意思说,蛾就是蚍蜉,蛾子即蚍蜉之子,是很小的虫子。这种小虫也跟着蚍蜉时时学习它们的作为,日积月累,也可以垒起土堆。后人于是以“蛾术”比喻勤奋学习。(P4-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