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

  • 字数: 55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760878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6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书选取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常识200余个,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方方面面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介绍。该书分为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三大部分,从上古时期起,到清朝末年止,内容涉及政治、科技、军事、外交、人物、事件等诸多方面,涵盖范围十分广泛。按时代先后的顺序编排,逻辑清楚,条理清晰。史料翔实,阐述精妙,语言生动,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该书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历史,学好历史,开拓视野,启迪智慧,提升素养。
目录
上古时期
001我国境内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址
002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003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
004中国龙与龙文化
005大禹治水
006夏朝的建立与夏文化
007夏朝的灭亡
008商族的起源与发展
009商朝历史上的五次迁都
010武丁中兴
011亡国之君商纣
012周族的起源与发展
013周文王与周武王的历史功绩
014周公巩固西周统治的措施
015周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特点
016西周的国人暴动
017宣王中兴
018西周的衰亡与平王东迁
019首霸中原的齐桓公
020称霸失败的宋襄公
021建立霸业的晋文公
022开疆拓土的秦穆公
023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024卧薪尝胆的典故
025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026战国七雄与合纵连横
027长平之战的经过与结局
028窃符救赵的典故
029秦始皇灭六国
030都江堰的修建
031百家争鸣
032春秋战国时期军队与战法的变化
033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与商业的发展情况
034井田制及其特点
035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原因及意义
036焚书坑儒
037秦都咸阳与阿房宫的建造
038秦始皇陵与兵马俑的情况
039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040破釜沉舟的典故
041鸿门宴
042楚汉之争的结局
043汉高祖诛杀异姓诸侯的原因
044汉朝与匈奴和亲的原因
045文景之治
046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047汉武帝征战匈奴的经过与结果
048汉武帝独尊儒术
049新莽政权与王莽改制
050绿林起义和赤眉起义
051东汉王朝的建立
052班超维护西域稳定的贡献
053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
054三公九卿制
055汉长安城的建造
056长沙马王堆
057张衡在中国科技目前的贡献
058造纸术的发明
059汉末黄巾大起义
中古时期
060曹操统一中原的历史贡献
061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062吴国对东南地区的开发
063台湾与祖国大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
064刘备与蜀汉政权的建立
065诸葛亮对蜀国的治理
066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
067九品中正制
068司马家族和门阀士族的形成
069八王之乱与晋室南迁
070琅邪王氏对东晋政权建立的贡献
071匈奴刘氏建立汉国
072前赵刘曜割据关陇
……
摘要
     001 我国境内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址 我国是古人类起源及繁衍的重要地区之一,已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从旧石器时期到新石器时期,十分丰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人类发展谱系,对古人类学的研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前者是指从四肢爬行的猿进化到可以直立行走的猿人,手与脚有了明确的分工,并且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后者则是猿人进一步进化后,跨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们的手更加灵活,头脑更加发达健全,所谓智人意即“有智慧的人类”。 由于在我国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址为数众多,难以一一介绍,现只就其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介绍如下: 元谋猿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其发现经过大致如下:1965年,几位学者到上那蚌村附近寻找化石,在当地一位老人的指点下,在该村以西约1公里的山沟里的一个山包下,发现了两颗古人类的门齿和云南马的化石。1972年,经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鉴定,确认两颗门齿为古人类化石。受这一发现的鼓舞,1973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组织了大规模的发掘,除了在地层中发现了人工打造的石器和炭屑、哺乳动物化石等,没有再发现新的人类化石。1976年,研究人员采用古地磁学方法对这些古人类化石进行了测定,确定其绝对地质年代距今约为170万年。 根据对元谋人化石以及与其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当时的元谋一带,是一片宽广的亚热带草原和森林,森林中生活着泥河湾剑齿虎,热带雨林中生活着细麂、湖麂等动物,草原上分布的则是云南马、山西轴鹿、桑氏缟鬣狗等动物,全部为现今已经灭绝的动物。元谋人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器,从地层中发现的炭屑和两块黑色的骨头判断,元谋人已经学会了使用火。 元谋人遗址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元谋人属于直立人种中的一个新亚种,即直立人元谋新亚种,就其生活的年代而言,要早于“蓝田人”“北京人”,从而把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的年代向前推了一百多万年。需要说明的是,在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发掘的一些古动物化石和石器.据测定距今约180万年,比元谋人早了10万年。但是由于没有发现古人类化石,而且发现的石器由于受水流的冲磨,不易与自然石块区分,所以有学者对其是否为人工制造持怀疑态度。而这处遗址是否是古人类文化遗址也就值得怀疑了。因此.可以说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古人类文化遗址仍然在元谋。 蓝田猿人遗址一共发现了两处,一处在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另一处在该县陈家窝。前者发现有古人类的牙齿和头盖骨化石,距今约115万年;后者发现了一个完好的人类下颌骨及附连牙齿,距今约65万年。 蓝田人发现于1963年7月中旬。当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人员,在蓝田县城西北10公里的泄湖镇陈家窝土层中发掘了一个直立人下颌骨化石。在同一层位,还发掘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一些具有人工打制痕迹的石制品。受此次发掘的激励,次年3月下旬.中国科学院的考察队又在这个地区进行了一次综合考察,结果从公王岭的土层中发现一大批哺乳动物化石和1个人类头盖骨、3放牙齿以及1个上颌骨化石。在这之后,又分别于1965年和1966年两次对公王岭进行了补充发掘,又获得了一批动物化石,从而加深了对蓝田猿人及其生活环境的认知。 根据遗址出土的石器及各种动物化石看,蓝田猿人的生产及生活的状况应是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的方式,采集的对象应是野生植物的果实、根茎、叶子等,狩猎的对象应是食草动物和水生动物。蓝田猿人生活的时代,黄土堆积还很薄。其背后的秦岭海拔还相当低,仅仅1000米左右。山前是准平原地貌,有谷地分布,河边由蒿、藜等构成草原景观;山上则长满茂密的丛林。公王岭的蓝田人生活在一个具有森林草原景观、气候温暖湿润的时期,而陈家窝的蓝田人生活的时代气候趋于干冷,植被与森林也有所减少。 蓝田猿人的发现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主要表现在:公王岭蓝田人是迄今为止亚洲北部所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对于研究古人类的生存与分布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由于年代久远,许多资料早已湮没无闻。 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