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奥古斯丁的人生智慧

奥古斯丁的人生智慧

  • 字数: 2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作者: (英)杰拉尔德·布雷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266283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可读性很强的奥古斯丁人物传记和思想研究著作,作者布雷读遍了奥古斯丁浩繁的经典著作,最后以简明易懂的形式将其中的内容呈现出来。该书信息量大,启发性强,在学术上扎实;哲学、历史、思想史等领域的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良多。身为本书中文版的编辑,我满心欢喜,非常荣幸能向大家推荐此书。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历史学家杰拉尔德·布雷探索了奥古斯丁这位非凡的人物,研究了他所处的历史背景、对人生的态度和作为真理教师的工作。布雷使用奥古斯丁的许多著作——包括他的经典自传《忏悔录》——见证了奥古斯丁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持久的意义。
作者简介
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DLitt),桑福德大学历史研究教授。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撰写和编辑了许多书籍。
目录
总序
前言
奥古斯丁作品的拉丁语名称及其译名
第一章奥古斯丁的生平与时代
第二章信徒奥古斯丁
第三章教师奥古斯丁
第四章牧者奥古斯丁
第五章今日奥古斯丁
补充阅读
《诗篇》编号说明
索引
经文索引
摘要
     第一章 奥古斯丁的生平与时代 奥古斯丁的生平 奥勒里乌·奥古斯提努(Aurelius Augustinus),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奥古斯丁,于公元354年11月13日出生在北非城镇塔加斯特(Thagaste),也就是今天阿尔及利亚的苏格艾赫拉斯(Souk Ahras)。从当时一直到现在,这里都是柏柏尔人的居住地。柏柏尔人是北非的原住民部落,他们在时间长河中一次次被征服,也一次次与征服他们的人相融合,但没有一个征服者能将他们同化。罗马帝国时期,塔加斯特的柏柏尔人讲拉丁语,生活方式也很像罗马人,只是他们没有离开故土,也保持了自己的风俗习惯,最后罗马帝国消亡的时候,他们的风俗习惯依旧如故。奥古斯丁本人作为罗马人长大——他讲拉丁语,也被罗马帝都的文化和价值观所浸润。但是他对罗马有很强的疏离感,因此,罗马公元410年被蛮族占领的时候,他能够非常客观地面对这种境况。他认为罗马帝国不过是人类历史上已经翻过去的一页,最终都会跟数个世纪之前的尼尼微和巴比伦一样消亡。 奥古斯丁的父亲帕特里西乌(Patricius)是一名异教徒,母亲莫尼卡(Monica)是一名基督徒。他父母极有可能有柏柏尔血统,但也可能有意大利混血背景。不管怎样,他们的确非常罗马化。我们不知道他们如何相识并成婚,极有可能在他们年轻时就已奉父母之命,互定终身。莫尼卡订婚时是否已经成为基督徒,我们无从知晓,也不知道她父母(倘若他们也是基督徒)为何将女儿嫁给一个异教徒。但是他们的结合应该是出于社会地位的考量而非爱情,这一点几乎是肯定的。帕特里西乌是个受人尊重、收入颇丰的公务员,在小乡村举足轻重。莫尼卡的父母必定很希望跟政府的人搭上关系,认为这样就可以让女儿衣食无忧。他们可能也寄望于帕特里西乌在合适的时候会归信基督。 公元313年,帕特里西乌出生前不久,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合法化,于是基督教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当时政府官员尚未被要求必须是基督徒,而事实上很多官员并不是,但是教会已经不再遭受逼迫,莫尼卡也就可以自由地按信仰生活。但是她不能将自己的信仰传给孩子(尤其是男孩),因为在古代世界男孩要继承父亲的信仰。而我们从奥古斯丁口中得知,虽然如此,莫尼卡在养育奥古斯丁的过程中,依然让他熟悉了基督教。她带他一起去教会,甚至将他在当时(公元4世纪)的“主日学”登记为“准备受洗的信徒”(catechumen/学徒[apprentice])。但是,未经奥古斯丁父亲的允许,她不能让他受洗。然而有一次奥古斯丁发烧,痊愈的希望看起来很渺茫,她当时差一点就让他受洗。而且奥古斯丁自己当时也哭着要受洗。 我的天父,你既然是我的守护者,你也看到我怀着多大热情和多大信心,向我的母亲和我们全体的母亲(教会)要求给我施行你的基督、我的主和我的天父的洗礼。我肉身的母亲……焦急筹备为我施行使人得救的洗礼……但我的病霍然而愈,洗礼亦因此中止,好像我活着,就必须污染我自己;并且……我的罪咎(guilt)将更大,也更危险。 在家里,奥古斯丁的母亲会唱赞美诗给他听,也会带着他一起祷告,这些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晚年的奥古斯丁回想起自己早年的成长经历,不禁称赞母亲对他的教导及其给他留下的榜样,虽然当时他还年幼,不明白她所做的事。 奥古斯丁虽然非常依恋母亲,外界却期待他活在男人的世界里。身为帕特里西乌的儿子,他注定要得到良好的教育,然后在帝国的政界一步步往上走,这也是奥古斯丁心目中最妥当、最受人尊重的职业。塔加斯特无法满足他的需要,所以十一岁他就被送到马道拉(Madaura)的寄宿学校。马道拉是一个大一些的城镇,位于塔加斯特以南二十英里左右,这里拥有非常知名的一流学校。大概四年之后,他父亲去世,奥古斯丁不得不返回家中。去世前不久,帕特里西乌接受基督为救主。虽然若干年后奥古斯丁为这件事感到十分高兴,但是当时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回到家之后他也无事可做,过了一年,他被送到迦太基(Carthage)接受进一步的教育,资助他的是一个叫罗马尼阿努(Romanianus)的人,这人很富有,是他们家的朋友。 迦太基(位于现今突尼斯郊区)是罗马行省阿非利加(Roman Africa)的省会,也是罗马帝国西部第二大城市。迦太基虽然不比罗马或帝国东部的大都市,如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和安提阿(Antioch),但在历史上却很有名,一直都是重要的拉丁文化中心。奥古斯丁在迦太基接受的教育是古代优选的教育,他不需要再去其他地方求学。他已经精通拉丁文学经典,也掌握了雄辩术(art of rhetoric,公开演讲),具备了古代世界的谋生能力。他还研习了希腊语,只是北非不讲希腊语,而奥古斯丁也不太有语言天赋。他一直都未能很好地掌握希腊语,这对他身为基督教神学家而言是很不利的。他在迦太基教授哲学和雄辩术,都能驾轻就熟,但是若干年后,哲罗姆(Jerome,约330—410年)这样的人开始抓住他在希腊语上的弱点,对他进行攻击。哲罗姆是一位出色的语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