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情绪是什么

情绪是什么

  • 字数: 214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 乔瓦尼·弗契多
  • 出版日期: 2018-03-01
  • 商品条码: 978721308637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英国《卫报》评选的年度优秀心理学作品。  一本关于情绪的百科全书,一次对神经科学的深度反思。  融合科学理性与艺术感性,带你重新认识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微妙情绪。  《自然》《卫报》《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等各大媒体一致力荐。
内容简介
 科学家们宣称,他们从大脑里找到了情绪的秘密。然而,愤怒、内疚、焦虑、悲伤、快乐……这些阴晴不定的情绪,真的能被总结成简单的方程式,透过神经科学、心理学或遗传学让人一一透视吗?对情绪的科学描述,真的足以说明我们的感受吗?  在《情绪是什么》中,欧洲新锐神经科学家乔瓦尼·弗契多以科学家的理性和艺术家的笔法,分7章探讨了愤怒、内疚、焦虑、悲伤、共情、快乐和爱这7种情绪。每章以一个作者亲身经历的情感小故事为引子,介绍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对这种情绪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检讨了科学方法的不足与争议。  《情绪是什么》跳出了纯粹的科学视角,从哲学、艺术、诗歌、音乐、戏剧等不同角度,诠释情绪在真实生活中带给我们的力量与意义。这使得整本书不仅拥有科学的理性思考,还兼具了科普书少有的感性一面。
作者简介
乔瓦尼·弗契多 ● 弗契多是一位足迹遍布欧洲的新锐神经科学家。他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本科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UCL),在德国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居住于爱尔兰。 ● 弗契多主要研究情绪的神经基础,建树颇丰。他是欧洲神经科学与社会网络(European Neuroscience & Society Network)的创始人和咨询专家,并于2008年荣获约翰·肯德鲁年轻科学家奖(John Kendrew Young Scientist Award)。 ● 从学生时代起,弗契多就醉心于研究科学、社会与文化的关系,尤其擅长将科学与文学结合起来,曾多次在《自然》《科学》等重量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同时也是深受各种大众类媒体读者欢迎的专栏作家。 ● 弗契多的兴趣爱好广泛,从做饭、吹口哨到多媒体叙事无所不包,尤其热爱大海。他还有着独到的语言天赋,至今已经掌握了英语、意大利语、德语、法语、俄语、葡萄牙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和爱尔兰语9种语言。
目录
【目录】 前言 破译情绪的故事 1 愤怒——炽热的喷发 一股势不可当的力量 情绪研究的起源 愤怒的丑恶面孔 理性VS情绪 认识大脑 皮肤反应揭示真相 易怒家族 基因与环境 听证席上的大脑 安抚你的失意 尾 声 2 内疚——洗不掉的污点 糟糕的行为 内疚、懊悔和羞愧 洗刷内疚 内疚与时间 如何选择 内疚在大脑中的发源地 一个天才画家的故事 文化背景的力量 脑扫描说明了什么 眼见是否真的为实 道德脑 尾 声 3 焦虑——对未知的恐惧 恐惧还是焦虑 焦虑的谱系 对恐惧的条件反射 大脑中的焦虑 焦虑的哲学 另一条道路 塑造你的大脑 让平和化蛹成蝶 尾 声 4 悲伤——沉浸于不存在之中 垂头丧气 泪流成河 悲痛与身体疼痛相似吗 如何定义抑郁 用语言描述情绪 我的悲伤你不懂 寻找缓解悲伤的分子 古老的疗法 尾 声 5 共情——帷幕后的真相 舞台上的魔法 情绪的镜子 在互动中表演 演员的窍门 表演的悖论 现实还是虚构 姑且相信 沉浸在幻觉中 尾 声 6 快乐——幸福的碎片 苦尽甘来 快乐的标志 快乐带来创造力 制造快乐的分子 左脑快乐,右脑悲伤 享乐主义VS幸福主义 测量幸福 尾 声 7 爱——综合征与十四行诗 柏拉图之爱 一见钟情 高潮之后的低谷 情绪背叛了眼睛 承诺 我们如何选择伴侣 爱情超市 尾 声 后记 在科学中保留诗情画意 注释与参考文献 致谢 译者后记
摘要
    一见钟情
     我想说,那个陌生人对我产生了多么持久的影响啊,他是非常强有力的“外部刺激”。我见到他仅仅不足5分钟,便决定追求他。就像萧伯纳所说:“爱就是将某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区别无限扩大。”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便足以产生无法抗拒的身体反应和心理反应。我们是否会爱上只见过一眼,对其几乎一无所知的人呢?
     爱始于相见,诗歌不断强调视觉在引导丘比特之箭上的重要作用。在奥维德的《变形记》中,光之神阿波罗看到女神达佛涅后,疯狂地爱上了她。他开始追求达佛涅,尽管达佛涅对他没有兴趣。罗密欧偷偷潜入凯普莱特家族的聚会,对朱丽叶一见钟情,他说:“我的心曾经爱过?我发誓没有,看!因为我从未见过真正的美人,直到今晚。”
     阿波罗、罗密欧和电影院入口处的我似乎都受到一股飘忽不定的力量的支配,它点燃了我们无法控制的激情。难怪维纳斯和朱庇特的儿子爱神丘比特会表现为一个小孩,他任性地射出他的箭,随意地把两个人撮合在一起。无论是否有丘比特的帮助,我们为什么会被某个人吸引,而不会被另外一个人吸引呢?想一想派对的场景。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找到爱人,那么当进入拥挤的房间时,我们首先会做的事情是快速扫描一遍,发现并聚焦于我们认为可能适合我们的人。
     早在神经学出现之前,光学启发人们用充满诗意的方式表达爱。在13世纪的西西里岛,在伟大的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的宫廷诗歌里,点燃爱情的是视觉事件。各种各样的科学家、艺术家聚集在腓特烈的宫殿里,其中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公证员兼诗人贾科莫?达?伦蒂尼(Jacopo da Lentini),他很擅长创作十四行诗,这是他吟咏爱情时喜欢使用的形式。正如我在前面章节中提到的,我也很喜爱十四行诗,巧合的是,我成长的地方离贾科莫的家乡伦蒂尼不远,这里也是十四行诗的诞生地。以下是贾科莫特别有名的十四行诗:
     爱是一种欲望,它由心而生
     透过充盈的巨大快乐
     眼睛先产生爱,心给予它滋养
     ……因为眼睛把它们所看到的一切都展示给心,无论好坏……
     如今我们知道,爱的主要器官不是心。无论爱之箭到底是什么,它会射穿眼睛,刺入大脑深处,直达丘脑。视觉信息在丘脑得到加工,然后被传递到梭状回面孔区。在见到另一个人时,我们通常会先关注面部。面部能够透露出一个人情绪状态的线索。专门负责人脸识别的脑区与杏仁核及前额叶皮层相连,这是情绪体验的两个调节器。
     很多探究爱情的研究会给接受脑扫描的被试展示恋人的照片。在扫描仪里,你肯定不能再造浪漫相遇的全部体验,但可以试着观察视觉输入如何唤起并保持一个热恋者的情绪反应。2000年,伦敦大学学院的安德烈亚斯?斯(Andreas Bartels)和森马?泽基(Semir Zeki)请一些自称正处于热恋中的人参加他们对恋爱的神经系统的研究。在扫描过程中,所有被试都会看到恋人的彩色照片,他们的恋爱关系平均持续了两年多一点。在另一项类似的研究中,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阿瑟?阿伦(Arthur Aron)、海伦?费希尔(Helen Fisher)和他们的同事招募了同样数量的正处于热恋中的被试,只是他们的恋爱关系不长,顶多持续了17个月,因此处于恋爱的早期阶段。
     除了测量大脑活动以外,所有被试还要完成问卷,以此对他们的恋情进行评级,量化他们的爱情。研究者要求他们对一些陈述打分,比如“X时时刻刻都在我心里”“我对X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我渴望了解X的全部”“当我做让X开心的事情时,我也感到开心”。这些问题听起来可能很普通,但它们确实有助于心理学家评估恋人的热恋程度。
     两项研究是互相吻合的,揭示出类似的结果。皮层下的这两个脑区特别活跃。一个是腹侧被盖区,它覆盖着脑干。另一个是尾状核,它是位于大脑中心的一个形状像字母C的结构,横跨在两侧丘脑之上,之所以被命名为尾状核,是因为它的前部较宽,有一条比较细的尾巴。实验结果还包括另一个皮层下脑区伏隔核。正如我在前面章节中所描述的,所有这些脑区主要调节奖赏与动机,它们浸泡在多巴胺中,能够唤醒欲望。腹侧被盖区和伏隔核也与视觉系统相连。
     任何热恋过的人都认得出与多巴胺相关的行为:过度活跃,惊人的积极性,不知疲倦。因为痴情,我在写诗中度过了很多个不眠之夜。(P217-21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