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吃吃喝喝

吃吃喝喝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周作人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9718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周作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食家,他以为要紧处不在“吃喝”过程中口舌脾胃的快感,“趣味”当在吃喝行为之外。他行文偶有制作食物的描摹,多是目击耳闻,或者出于哪部典籍,简略说其大概。他不大在意饭菜烹饪与品味的过程,兴趣在于饮食相关者,在于对日常餐饮礼俗的梳理、考究、辨析。在谈饮食的散文随笔里,周作人的作品与林语堂、梁实秋比起来,更加地富有生活气息,语言清淡流利,典故史料信手拈来,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
内容简介
周作人在1949年前后创作了大量生活闲适类的随笔,尤其是关于美食的,脍炙人口,而又富于生活气息,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本书精选周作人美食类小品散文120余篇,根据内容从传统、故事、日常、民风、乡土、域外等角度分为六大板块:既有江浙水乡的日常饭菜和精细小吃,也有京津一带的北方特色吃食,既考究了中国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饮食传统,也撷取了海外饮食风俗与食材料理的趣味之谈,全面展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传统美食的魅力。
目录
01 吃菜 〇〇一
02·药酒 〇〇八
03·两种祭规 〇一〇
04·关于送灶 〇一九
05·八珍之一 〇二八
06·酒的起源 〇三〇
07·酒望子 〇三二
08·杨梅与笋 〇三四
09·进京香糕 〇三六
10·味之素 〇三八
11·吃蟹 〇四〇
12·猪肉 〇四二
13·萨齐玛 〇四四
14·暖锅 〇四六
15·煎茶 〇四八
16·端午节 〇五〇
17·忌日酒 〇五二
18·分岁 〇五五
19·六谷糊 〇五八
20·再谈南北的点心 〇六〇
21·茶汤 〇六八
22·窝窝头的历史 〇七一
23·闲话毛笋 〇七四
01·记盐豆 〇七九
02·谈食鳖 〇八一
03·一壶酒 〇八七
04·马先生汤 〇八九
05·隐元豆 〇九一
06·过年的酒 〇九三
07·再谈甘蔗 〇九五
08·吃狗肉 〇九七
09·落花生 〇九九
10·酒 一〇一
11·吃茶 一〇三
12·鲞冻肉 一〇七
13·路上的吃食 一〇九
14·上饭厅 一一三
15·《茶之书》序 一一七
16·关于“水乌他” 一二〇
01·谈酒 一二三
02·谈油炸鬼 一二八
03·烧鹅 一三五
04·炒栗子 一三七
05·素火腿 一四二
06·吃豆腐 一四三
07·吃鱼 一四五
08·吃肉 一四七
09·红番薯 一四九
10·咬菜根 一五一
11·点心与饭 一五三
12·吃青椒 一五五
13·瓠子汤 一五七
14·馒头 一五九
15·汤料 一六一
16·甘蔗荸荠 一六三
17·天下第一的豆腐 一六五
18·山楂与红果 一六七
01·杨梅 一六九
02·芡与莲 一七一
03·南北的点心 一七三
04·盐茶 一七五
05·吃饭与筷子 一七七
06·吃酒的本领 一七九
07·路旁水果摊 一八一
08·三顿饭 一八三
09·藕与莲花 一八五
10·真说凉菜 一八七
11·合食与分食 一八九
12·花线鸡 一九一
13·吃鹅肉 一九三
14·鸡鸭与鹅 一九五
15·可吃的花 一九七
16·腌菜 一九九
01·腌菜 一九九
02·菱角 二〇五
03·苋菜根 二〇九
04·再论吃茶 二一四
05·带皮羊肉 二二二
06·糊鱼 二二四
07·臭豆腐 二二六
08·绍兴酒的将来 二二八
09·萝卜与白薯 二三〇
10·糖与盐 二三二
11·馄饨担 二三四
12·吃烧鹅 二三六
13·腌鱼腊肉 二三八
14·小酒店里 二四〇
15·香酥饼 二四二
16·湿蜜饯 二四四
17·南京绍兴饭馆 二四六
18·鱼腊 二四八
19·烤越鸡 二五〇
20·菜蔬 二五二
21·灶头 二五五
22·厨房的大事件 二五七
23·烟与酒 二六〇
24·茶水 二六三
25·饭菜 二六五
26·蒸煮 二六八
27·糯米食 二七一
28·酒楼 二七三
29·绍兴的糕干 二七六
30·谈酒 二八〇
31·故乡的回顾 二八三
01·北京的茶食 二八九
02·喝茶 二九二
03·日本的衣食住 二九六
04·落花生 三一一
05·吃人肉的方法 三一三
06·外国来的菜蔬 三一六
07·果子糖 三一八
08·锅块 三二〇
09·牛肉锅 三二二
10·落花生的来路 三二四
11·豆沙 三二六
12·关于荸荠 三二八
13·吃白果 三二〇
14·吃饭与吃面包 三三二
15·关于花生 三三四
16·羊肝饼 三三七
17·果子与茶食 三四〇
18·日本的米饭 三四七
19·陆奥地方的粗点心 三五〇
摘要
     吃菜 偶然看书讲到民间邪教的地方,总常有吃菜事魔等字样。吃菜大约就是素食,事魔是什么事呢?总是服侍什么魔王之类罢,我们知道希腊诸神到了基督教世界多转变为魔,那么魔有些原来也是有身分的,并不一定怎么邪曲,不过随便的事也本可不必,虽然光是吃菜未始不可以,而且说起来我也还有点赞成。本来草的茎叶根实只要无毒都可以吃,又因为有维他命某,不但充饥还可养生,这是普通人所熟知的,至于专门地或有宗旨地吃,那便有点儿不同,仿佛是一种主义了,现在我所想要说的就是这种吃菜主义。 吃菜主义似乎可以分作两类。第一类是道德的。这派的人并不是不吃肉,只是多吃菜,其原因大约是由于崇尚素朴清淡的生活。孔子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以说是这派的祖师。《南齐书》周颙传云:“颙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日,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黄山谷题画菜云:“不可使士大夫不知此味,不可使天下之民有此色。”——当作文章来看实在不很高明,大有帖括的意味,但如算作这派提倡咬菜根的标语却是颇得要领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卷五说: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笠翁照例有他的妙语,这里也是如此,说得很是清脆。虽然照文化目前讲来吃肉该在吃菜之先,不过笠翁不及知道,而且他又哪里会来斤斤地考究这些事情呢。 吃菜主义之二是宗教的,普通多是根据佛法,即笠翁所谓异端其说者也。我觉得这两类显有不同之点,其一吃菜只是吃菜,其二吃菜乃是不食肉,笠翁上文说得蛮好,而下面所说念兹在兹的却又混到这边来,不免与佛法发生纠葛了。小乘律有杀戒而不戒食肉,盖杀生而食已在戒中,唯自死鸟残等肉仍在不禁之列,至大乘律始明定食肉戒,如《梵网经》菩萨戒中所举,其辞曰: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贤首疏》云: 轻垢者,简前重戒,是以名轻,简异无犯,故亦名垢。又释,渎污清净行名垢,礼非重过称轻。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