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无字史记

无字史记

  • 字数: 1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波音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3425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周口店北京人是不是我们的直系祖先? 如果非洲现代智人是中国人的祖先,那为什么我们的肤色不是黑色? 哪些驯化的动植物是土生土长的,哪些又是外来的?它们给我们的祖先带来了什么影响? 中国的各个族群是如何诞生的?他们在中华大地上是如何迁徙的? 世界各地的族群与中国人有亲缘关系吗? ★ 你不知道的祖先:今天的现代人,是14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位女性祖先的后代?周口店北京人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吗? ★ 你不知道的基因:中国人的与东亚、东南亚和欧洲的基因交流。 ★ 不会撒谎的历史真实:除了真假难辨的文献资料和沉默不语的考古证据,我们还有另一种触摸历史真实的可能——基因。 ★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古生物学者邢立达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崇敬自己的祖先,并通过对共同祖先的认同和纪念,来凝聚族群,守护文化。我们希望了解自己的祖先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往事。从百万年前开始,中华大地上就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古人类,但遗憾的是,在甲骨文出现之前,远古祖先的事迹只能靠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来口耳相传,真伪难辨。幸好,现代科技在弥补了我们追寻祖先过程中的遗憾。以分子遗传学为代表的新技术,可以揭示没有文字记录的漫长岁月中,我们的祖先有着怎样的面貌,他们是如何生活和迁徙的,陪伴在他们身边的动植物是什么。这是一部刻在基因上的祖先秘史,翻阅这本无字史记,我们会知晓自己的基因之根和文化之根,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作者简介
波音,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任国内某知名杂志总编助理、执行主编,常年担任经济专栏主笔。所写经济类、科学类文章发表于国内多家知名媒体。著有《透过钱眼看中国历史》《从此爱上经济学》《阅读宇宙》等丛书。其中《透过钱眼看中国历史》及本书的繁体版均即将在台湾出版。
目录
序言基因知道答案
第一章神州苦旅——东亚直立人的百万年
当魏敦瑞遇到北京人时
“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
门齿、石器与“邻人遗斧”
东亚版“塔岛技术悲剧”
小贴士:北京人到底吃不吃人
第二章万里征程——智人如何来到中国
走出非洲,一拨又一拨
沿着海岸向东飞奔
3万年前的猎人祖先
南下北上,走遍中国
小贴士:洞穴人留给我们的基因礼物
第三章北粟南稻——华夏农民的田园晨曲
粟和黍:北方祖先的社稷江山
水稻:亚洲的第一缕米饭香
猪和狗:古人优选(吃)的朋友
农耕乐土,爰得我所
小贴士:人类是如何开启农业的
第四章草原之路——激发东亚文明的传输宽带
石峁疑云
马:我从草原来
青铜:远古王者的荣耀
草原之路,西风在东方唱着交融之歌
小麦:后来而居上
绵羊和黄牛:我们是来做牺牲的
文明硬币的两面
最早的中国,祖先的家国
小贴士:虫牙里藏着陶寺人民食谱
第五章西域争雄——压向东土的多米诺骨牌
小河公主的复杂血统
草原蝴蝶舞动毁灭的双翅
宅兹中国,以御四邻
族群扩张:从生物基因到文化基因
小贴士:食奶影响了人类历史
第六章逆转山河——汉匈掀起西进狂飙
藏在织锦里的精绝与南羌
匈奴和它的草原敌手
东风吹散楼兰梦
羌藏携手走高原
第七章客从何来——史诗般的人口南下洪流
克里奥尔化的华夏
客家客家,男客女主
藏缅走廊:翻越山海遇到谁
千面百越
南国诗篇,铁血铸就
小贴士:中国家犬的迁徙往事
第八章跨越沧海——驶向远方的基因之舟
从婆娑宝岛到大洋孤屿
我们从南洋来,到南洋去
日本人祖先的大陆故乡
古美洲人的亚洲血缘
小贴士:复活节岛番薯疑云
后记走出孤岛,四海一家
摘要
     第一章 神州苦旅——东亚直立人的百万年 1929年,初冬的龙骨山一片萧瑟,百草枯萎,树叶凋零。小山丘上,一些人正在奋力挖掘着,似乎在寻找什么宝贝。他们是当时的中国地质调查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派出的考古队,正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地区寻找第四纪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而且,考古队的负责人还心存一丝希望,“要是能找到古人类的化石,就太轰动了”。 突然,考古队队员在挖掘时找到了一个小洞,洞口十分狭窄,仅容一人出入。当时现场的负责人是考古学家裴文中,他进入洞中一看,里面竟然有许多动物化石。裴文中看出,这些化石的科研价值很高,于是带领大家在寒风中继续挖掘。12月2日下午4点,天色渐暗,但考古队点起蜡烛奋力挖掘。就在这时,裴文中兴奋地叫了起来:“是猿人!”大家围拢过来一看,果然地面上露出了一个猿人的头盖骨的一部分。 没有人愿意停下来,大家连夜挖掘,直到挖出这个猿人头盖骨。这一夜,考古队的所有队员都在激动中度过。第二天一早,裴文中就派人把发现猿人头骨的喜讯报告给北京城内的地质调查所。几天之后,裴文中用自己的被褥小心地包裹着猿人头骨,坐着汽车把它护送到了城里。 消息很快通过电报传遍了世界,中国北京地区发现了古人类头骨化石! “他/她会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吗?” 当魏敦瑞遇到北京人时 当时的考古队能够在周口店发现古人类头骨,其实绝非偶然。 中国人经常把古代动物的遗骨作为药材出售,早就吸引了许多研究古动物和古人类的国外专家,这些专家发现“龙骨”中有一些是珍贵的动物化石。1921年,瑞典和美国科学家来到中国周口店,寻找史前动物化石。他们在当地采石场人员的指引下来到龙骨山,并在山上地层中发现了一些石英片,形状独特的石英片显然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应该是经过了人类的敲打的。这个发现十分重大,科学家断言,这里一定有原始人类生存过。然后,他们在龙骨山挖掘出了一些动物化石,带回瑞典的一所大学研究,并在1926年宣布,这些化石中有两颗原始人类的臼齿。 这个消息让考古工作负责人之一、当时任职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加拿大解剖学家步达生很兴奋,他把那两颗牙齿所代表的人类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科学界与公众把这种古人类简称为“北京人”。很快又有学者发现,北京人化石和早年间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爪哇人化石非常相似,于是将两者归入一个大类,命名为“人属直立人”。直立人阶段是古人类演化过程中一个漫长而重要的阶段。 但是,学术界普遍来说还是持谨慎态度,仅凭周口店发现的几颗牙齿就定出一个重要的古人类新种,证据似乎不够充分。于是步达生拉来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的资助款,成立了考古队开赴周口店龙骨山。运气降临了,令世人震惊的北京人头骨就这样被发现了。 自1929年发现北京人的第一具头盖骨之后,裴文中的助手、古人类学家贾兰坡继续在周口店的挖掘工作,在1936年11月连续发现了3具北京人头盖骨。周口店地区经过多次考古挖掘,前后共出土北京猿人头盖骨6具、头骨碎片12件、下颌骨15件、牙齿157颗及断裂的股骨等,分属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考古学者同时发现10万件石器材料,以及用火的证据,如灰烬层、烧石、烧骨等。 然而,就在对北京人的研究工作刚刚展开之时,步达生却“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位“北京人”的命名者患有心脏病,于1934年3月猝然病逝于实验室中。据说,他趴伏的桌子上,正好摆放着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头骨。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