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捡拾足迹——电影课堂与激变世界

捡拾足迹——电影课堂与激变世界

  • 字数: 14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戴锦华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0719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后冷战时代,全球化融经成为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实。对此人们各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以怀旧之情沉湎在乡愁和历史之中,有的以对抗的姿态凝视着新的苦难。电影如何呈现、揭示、批判这个激变的世界呢?戴锦华教授的这本《捡拾足迹》通过对影片的深刻解读,展示了光影世界怎样关注、讨论人们的生活与情感议题,同时记录了自己学术研究历程中的一段思想转型之旅。本书一共解读了四部影片:《天使爱美丽》《打开心门向蓝天》《花样年华》《罗塞塔》,借助电影文本,实现了幻象与现实之间的一次缝合,直抵后冷战时代、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存在命运。
作者简介
戴锦华,1959 年生于北京,198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担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以及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兼职教授。主要从事电影、大众文化、女性文学的研究,在学界和电影界名气很大,几乎每一时期的著作和演讲都能产生很大影响。论著有《浮出历史地表》《镜与世俗神话》《隐形书写》《犹在镜中》《雾中风景》《电影批评》《沙漏之痕》等作品,专著与论文被译为多种语言出版。其中《浮出历史地表》获得北京市高校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1994 年获日本“笹川良一优秀青年奖学基金”等奖励。
目录
大家来读书
Ⅰ《天使爱美丽》——乡愁·童话与意识形态腹语术
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电影?
热内的乡愁·巴黎故事
成年人的童话
几则议论
补记
Ⅱ《打开心门向蓝天》——历史、个人与另类冷战书写
必要的背景和介绍
书写失败者
叙事人、人物与现实主义原则
情感与话语?
延伸观影的建议
补记
Ⅲ《花样年华》——全球化时代的怀旧与物恋
怀旧与书写60年代
复制与症侯
物恋的表述
书写游戏
“命运”与时间
补记
Ⅳ《罗塞塔》——纪录、肖像与抵抗的可能
边缘的肖像与抵抗的失语
手提摄影机·纪录和叙事
个人与社会
补记
后记
摘要
     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电影? 《天使爱美丽》应该是一部大家都已经熟悉的影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影片获得了新世纪的全球流行,在国际流行时尚当中占有一个重要地位。当然,影片同样在国际影坛上引起了高度关注,被称为“法国电影目前的全球票房奇迹”。如同全球化时代所有大获成功的影片一样,它同样经历了国际电影节的“环球奥德赛”——在诸多电影节上巡回展映、参赛。《天使爱美丽》的成功首先是本土的成功:获得了法国电影学院奖——凯撒奖(作为一个国别电影奖,法国的凯撒奖相当于美国的奥斯卡,介于中国的金鸡奖、百花奖之间,因为它不仅关注影片的艺术成就,而且关注影片的票房成功和商业性斩获)十二项提名,但并未如人们所预测的那样,成就了一次“大满贯行动”,而只赢得了四项大奖。在国际上,《天使爱美丽》获取了一项国际B级电影节大奖: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很好电影奖——水晶球大奖。但有趣的是,它同时成为了一连串国际电影节的观众票选很好影片。所以,这部影片在“成功”(观众/票房)的意义上是无须质疑的,它获得了国际、国别电影节的承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创造着票房奇迹,受到了观众近乎无保留的拥抱和欢呼。影片被视为法国电影目前的奇观,其理由也相当直接和简单:在法国本土,《天使爱美丽》第一次打破了好莱坞电影在法国影坛上多年来的绝对票房优势。2001年,影片在法国创造的观影纪录是八百万人次,打破了一年前由《泰坦尼克号》创造的七百万观影人次的优选纪录。 耐人寻味的是,法国作为电影的诞生地和故乡,作为艺术电影的大本营和最后堡垒,同样面临着国别电影或称民族电影面对全球化电影市场时的普遍困境。1993年,我第二次访问巴黎的时候,一个相当矛盾的体验曾使我震动:那是法国知识界对美国大众文化的靠前轻蔑,准确地说,是不屑一顾;而香榭丽舍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却是麦当劳餐厅的“金拱”景观及入夜后触目皆是的好莱坞大片的广告牌。我还记得艺术影院中,小放映厅的那种带有神圣感的观影氛围:尽管只有寥寥十数人,但人们着正装,影片放映中,放映厅悄然无声,直到最后一行字幕走完,放映厅的灯光亮起,人们方才起身离席。但与此同时,放映好莱坞大片的大型影院,数百人的放映厅座无虚席,穿T恤衫、牛仔裤的年轻人,大嚼着爆米花,哄笑声此起彼伏——你接近无法分辨,你此刻是在巴黎,还是在洛杉矶、纽约的某个影院之中。1998年,纪念电影百岁诞辰之时,法国制作的宣传片中包括这样一个段落,德帕迪约冲进正在放映好莱坞大片的影院,拉出片盒中的胶片,拖到协和广场上焚烧。但那份欧洲中心的骄傲,以及对电影艺术的固恋,显然未能抵抗好莱坞的全胜进军。大家或许知道,大革命后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标志的法国,率先在欧洲颁布电影政策,通过政策倾斜以保护本国电影,否则法国的民族电影工业将同样在好莱坞进剿中溃不成军。但类似政策倾斜,似乎并未真正奏效。2001年,也就是《天使爱美丽》全线获胜的那年,我再次访问巴黎的时候,随处可见这样一个反例:多厅影院门前的八幅电影广告空间,悉数为《哈利·波特》所占有。街头巷尾,巨幅的《哈利·波特》广告成为会“打”在你眼睛上的“风景”——巴黎的风景。但无论如何,《天使爱美丽》的胜利无疑仍令法国电影人欢欣鼓舞。甚至不仅是法国,而且是整个欧陆。不久以前,当欧洲电影节上重提“对抗好莱坞,重振欧洲电影”时,《天使爱美丽》的全球成功,就成为重要的例证和正面支撑。 P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