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这个明史超有料
字数: 198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应急管理出版社
作者: 李翔斌
出版日期: 2021-07-01
商品条码: 978750207957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4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汉族王朝的最后荣光,我们对明朝真的有足够了解吗?
清朝在官修明史中出于政治因素的“小心机”,有很多地方都直接采用了可信度存疑的民间记录,而没有将明代的官方记录加以对比论证,久而久之使人们对明朝历史产生了很多根深蒂固的误解,有些甚至与真实情况接近相反。为了揭开这些被尘封掩盖的历史真相,《这个明史超有料》在脉络上以大明十六帝为时间轴,以《明实录》《明会典》等一手史料为基础,结合正史和野史记载,将各个时期的一些隐秘事件、争议谜案,放在更为宏大的背景下去重新审视、正本清源,从而还原出更接近真实的大明帝国景象和朱氏帝王人物形象,是一部充满了人文情怀、令人耳目一新的明朝历史。
作者简介
李翔斌,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清华大学院长荣誉毕业生。沉浸历史研究多年,热爱史书中一页翻过、抖落千年的浩瀚苍茫,也热爱历史事件中草蛇灰线、拨云见日的酣畅淋漓。
目录
第一章 洪武基业——大明帝国的铁血底色
1. 马皇后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谁才是合格的继承人?
3. 严格来说,锦衣卫就是个仪仗队
第二章 永乐之世——属于铁血派皇帝的荣光
1. 建文帝真的不应该削藩吗?
2. 你对我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3. 北方和南方,哪里的冬天比较难熬?
4. 东厂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第三章 仁宣之治——父与子的一脉相承
1. 弘文阁为什么没能成为文渊阁?
2. 朱瞻基比他伯伯朱允炆强在哪里?
第四章 两帝三朝——败家派皇帝是如何花式败家的
1. 朱祁镇与王振,谁才是差点掀翻明朝的那个人?
2. 代宗的尴尬和痛苦谁能理解
3. 平辈的太上皇能算太上皇吗?
第五章 祖孙三代——逍遥派皇帝的代代传承
1. 万贵妃是深宫里的毒刺还是寒夜里的火花?
2. 汪直,从前的那个少年
3. 我们为什么不知道成化犁庭?
4. 天子亦凡人,何为逍遥派?
5. 翻船落水真能如此致命!
第六章 修仙嘉靖——权术派皇帝的一枝独秀
1. 不仅是地上的人精,还想做天上的神仙
2. 修仙和溜须拍马有什么区别?
3. 如果壬寅宫变成功了会怎么样?
第七章 神宗万历——有事写信,没事别来
1. 如果生在明朝晚期,将会怎么过完一年?
2. 财政危机之下,皇帝也要努力存钱
3. 每一个神奇皇帝的背后都有一个玄幻的妃子
第八章 亡国身灭——皇帝与官员到底谁耽误了谁
1. 东林党与魏忠贤,何为清何为浊?
2. 君王死社稷,亡国真有如此悲壮吗?
摘要
1.马皇后是一个怎样的人? 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宗泐 在野史记载中,朱元璋是个喜欢微服出行的人。据传,有次上元夜他在外面溜达,看到有些人的门上贴了一幅画,画中的一位赤脚妇人怀抱着西瓜。朱元璋心中暗卜寸道,这就是在讥讽当今皇后是淮西妇人好大脚。 于是,他下令给门上没贴这画的人家贴上福字,第二天派兵把没有福字的人家给抄了。 自此以后,江南一带家家户户在过年时贴福字,形成了新的习俗。 这则逸事当然是杜撰,不过就是民间编排出来的八卦,其中的淮西大脚妇人就是马皇后。有关马皇后的故事,除了她的贤良淑德,剩下的大概就是她的大脚了。 马氏是宿州人,幼时被父亲寄养在郭子兴家里。自小长在军中,没有裹脚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嫁给朱元璋,帮他站稳脚跟,继而化家为国,如果不是贤良淑德之人,必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找到了马皇后的亲族,本想加官晋爵,但马皇后却说,国家的官爵是给贤能之人准备的,我的亲属未必有可用之才,而且历朝骄奢淫逸、不守法度而且祸国殃民的外戚官员不在少数,皇上真要降恩于我的亲属,只要多赏赐点财产足够他们吃穿用度就可以了。如果真有贤才,朝廷自会擢用,如果是庸才做了官,必然会恃宠至败,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皇帝听后,便不再提这事,也的确没有再给皇后的亲族加官晋爵。由此观之,马氏绝对当得起“贤良”二字。 马氏的三重身份 实际上,无论是当时之世,还是后世千秋,人们知道的马皇后都是非常正面的形象。当我们抽丝剥茧地分析她时,就会发现她自身做到了很多,但外部赋予了她更多。 马氏的第一重身份是作为郭子兴的义女嫁给了朱元璋。 这段婚姻在起初谈不上有多复杂,可能就是郭子兴笼络人心的手段。但对朱元璋来说,这让他进一步站稳了脚跟,在一段时间内极大地缓和了与郭子兴之间的冲突,为其赢得了喘息的时间,积累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父母早亡、流离失所的孤儿,他从此以后就有了家。这给朱元璋心理上带来的慰藉是无法估量的,马氏在他心里的地位无法取代,故而马氏死后,洪武朝再没有皇后。 朱元璋对马氏的坚守离不开马氏的真诚付出。朱元璋还在郭子兴军中时,遭郭子兴儿子忌妒,借口犯事将朱元璋关押,并且断其饮食。马氏就将刚烙好的饼偷偷塞在胸口带给他吃,以致胸口被烫伤,伤疤一直都在。 朱元璋定都金陵后,与吴汉陷入了持久战,马氏带领众女眷为军中将士缝衣做鞋,经常通宵达旦。这些故事不只在野史中常见于各种版本,在《明实录》中朱元璋也多次亲口提起过,可见不虚。 想来也是,他们夫妻二人都经历过人世间的至暗时刻,在性格上坚韧异常,也都是性情中人,更能互相理解扶持。 马氏的第二重身份是明朝开国后的第一任皇后,代表着新生帝国的另一面形象。 当我们去探究马皇后的历史形象,必然绕不开朱元璋的历史形象。朱元璋性格中的铁血、暴戾、冷酷无常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他在乱世之下生存并最终赢得天下的重要因素,更为新生的明帝国注入了强有力的铁向基因。 但帝国建设者们清楚,朱元璋自己也明白,一个国家的底色不应该只有强权的一面,还要有温情的一面,即使只是种点缀。 马氏作为开国皇后,自然是帝国最需要的那一面。展现皇后的贤良淑德,就是展现帝国的柔情。展现皇帝与皇后的伉俪情深,就是喻示着新生帝国与伦理纲常的高度契合。 皇帝与皇后既是皇室的大家长,更是天下之主与天下之母。 与普通人家一样,脾气暴躁的父亲往往只有循循善诱的母亲才能劝得住。马氏无数次在朱元璋暴怒之下劝他打消了杀生的念头。 朱元璋一开始下令造纸钞的时候,始终造不好。一El梦到神仙告诉他,应当用秀才心肝,他觉得纳闷,难道真要杀学子才能造得出来吗?马皇后说,学子们寒窗苦读数十载,他们呕心沥血做的文章功课就是心肝啊。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便下令将太学里的课簿捣碎造纸钞,果然成功了。 在野史演义中,马氏病重之际不愿意吃药,连皇帝都逼之不得。问其原因,皇后说,我知道生死有命,如今就算是华佗、扁鹊在世也无奈何啊。如果我吃了药没有效果,皇帝一定会动怒而杀掉医生,我实在不忍心让他们无缘无故就死了。最后马氏一直坚持不服药而逝世。 在实录记载中虽不如这般传奇,但也足以令人动容。皇帝因为皇后病重而寝食不安,并让大臣们遍寻名医。马氏听闻后对皇帝说,我一生没有大病,到如今病重,自知已经是回天乏术了,求医问药已没有意义。 皇帝问她是否有什么身后事嘱托,皇后答道,陛下与我都是布衣出身,能有今日尊荣,已经没什么好嘱托的了,只愿‘‘陛下慎终如始,使子孙皆贤,臣民得所,妾虽死如生也”。这份理智、豁达也绝非常人所能及。 马氏逝世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恰巧是洪武朝的中间点,而朱元璋大肆剪除功勋贵族也大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