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江壮歌/百部红色经典

清江壮歌/百部红色经典

  • 字数: 41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马识途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5251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文坛泰斗马识途先生成名之作,集结出版后引起全国文坛震动,位列红色经典数十年,畅销不衰。★本书除赞颂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情谊外。★“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专门设计,收入作品皆为名家名作,旨在重温红色经典,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内容简介
《清江壮歌》讲述了关于一九四零年,反动势力违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逆行倒施,大肆搜捕爱国志士的故事。因为被叛徒出卖,柳一清与特委书记贺国威等人遭到特务机关的逮捕。特务们威逼利诱,加上叛徒作乱、“假红旗”特务的渗入,监狱里的党员及爱国青年们遭受了重大考验。但贺国威和柳一清却秘密以监狱为“共产主义学校”,教育青年,开展斗争,打碎了特务们的一个个阴谋;并与狱外任远所领导的特委组织建立联系...
作者简介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作家、书法家,重庆忠县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组织工作。1945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1949年后,历任成都军管会委员,川西区党委委员兼组织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四川省文联和作家协会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等职。2012年,被授予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著有《找红军》《老三姐》《清江壮歌》《夜谭十记》等。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尾章 后记
摘要
     序章 一 一九六○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前一天,从汉口开往北京的快车,正在华北大平原上奔驰。现在正是黄昏时候,太阳庄严地落到远远的西山背后去了,天边燃烧着的彩霞也慢慢地熄灭了。蜿蜒的西山,在明净的淡青色的天幕上,画上一条柔和的曲线,在曲线上浮动着几片灰色的云和几只归鸦,在曲线下闪动着几点星火和村子里升起来的炊烟。天色慢慢地黑下来了,大地一片寂静。 在软席卧车的走道上,任远默默地站在大玻璃窗前已经很久了。他不是在欣赏北方大平原上特有的落日胜景,而是触景生情,陷入了深沉的回忆…… 那是在二十三年前的夏天,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前,任远和他在北平工学院要好的一位叫柳一清的女同学,参加了民族解放先锋队所组织的农村工作队,到农村去宣传抗日,他们就被分配在西山脚下一个山村里工作。现在还能从火车上依稀辨认那个山村的方位,那是一段充满着革命激情的生活,到现在任远似乎还能听到那些激昂慷慨的演说,那些农民家里油灯下诉说不完的辛酸历史,那些关于人生哲学、关于人类理想的热烈的争论,特别使他不能忘怀的是柳一清那动人的歌声。正是在这黄昏时候,从那田野上,从那枣树林边升了起来,和那夕阳的金光一样明亮,似乎现在还听得见饱含着感情的《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 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 后来卢沟桥事变发生了,任远和柳一清奉了党的指示,绕道从平汉铁路南下到武汉去。记得也是这样的黄昏,也是在这大平原上飞驰的火车车厢里,他俩并肩地站在玻璃窗前,观赏平原落日,他们深深为祖国的壮丽河山所激动,又为敌人踏碎祖国的河山而愤慨。他们特别怀念美丽的故都。那为敌人的铁蹄践踏着的古城呀,你等着吧,我们一定要回来,要带着刀剑、乘着风暴,重新回到你的怀抱里来!他们不禁激昂地唱起《打回老家去》的歌子来…… 现在,任远向自己的肩旁看了一眼,空无一人,他的眉头紧锁起来。曾经和他在火车上低声倾诉抗日救国的热忱和向往于美丽的革命理想的人,曾经和他并肩站在火车窗前,一同欣赏祖国壮丽河山的人,早已不在人间。她为了祖国、为了革命,十九年前,在国民党的监狱里献出了她那正像火一样燃烧着的青春。她生下的女儿才满一个月,就随她入了监狱。她牺牲后,女儿下落不明。 任远从敌人的追捕中改名换姓,坚持工作,为了革命,在天南地北奔走。他和群众一起忍受过多少艰难困苦,也享受过多少战斗胜利的欢乐。他曾经多次穿过敌人阴谋设下的罗网,也曾经多次为同志的不幸牺牲而震悼,他和同志们一起,更加忘我地工作起来。为了党的事业,他远行千里,在闭塞的山林茅屋里,和农民兄弟商量过武装暴动;也曾经蜷伏在污浊的贫民窟里,和工人同志讨论过罢工斗争。他扮成游乡货郎,在运送布头针线的时候传播革命道理,也曾经站在大学讲坛上,用真理的烈火去点亮青年们的心。他的衣襟上扑满过中原的滚滚黄沙,浸透过江汉的迷雾淫雨,堆积过高原的凛冽霜雪,映照过滇池的湖光云影。他就是在这些群众的革命斗争中,磨炼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在艰苦的斗争中,逐渐变得坚强起来。一任风云变幻,江河长逝,他总是跟着党走,坚持革命。但是,在回忆那艰苦的岁月时,他不能抑制自己对于英勇牺牲的战友和柳一清的怀念,也不能打消他对于寻访柳一清的遗女的信念。他不止一次梦见过柳一清和同她一起牺牲的战友,也不止一次梦见过他的女儿。 一九五八年的冬天,任远到北京开会,遇到他和柳一清的老上级钱瑛同志,谈到了寻访柳一清遗女的事。他的老上级批评他在这件事情上“孤军奋战”的错误做法,说他也算得是一个老干部了,竟然在这个问题上忘记了向党请示和依靠群众。任远解释说: “这样一件个人私事,怎好去麻烦党呢?” “这怎么能算是一件个人私事呢?”钱瑛同志严肃地说,“柳一清同志是我们党的好女儿,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了,只留下这一点骨肉,直到现在下落不明,我们能不管吗?要知道,这不仅是在给你找女儿,更重要的是在寻找烈士的后代呀。” 这一句话把任远说开了窍,他回去后报告了省委,省委把他介绍给公安厅,徐厅长亲自接见他,热情地告诉他: “不要说是寻找一位烈士的遗女,就是一件普通的失踪案件,我们也要认真查找。你放心,我们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