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红房间:瑞典文学巨匠斯特林堡的成名之作新编新译世界文学经典文库

红房间:瑞典文学巨匠斯特林堡的成名之作新编新译世界文学经典文库

  • 字数: 35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瑞典)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149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3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新编新译世界文学经典文库》是作家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共同策划打造的一套大型的翻译出版世界文学经典的出版项目。该项目计划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推出近百种用当今中国学界眼光遴选出的一套权威、有情怀、高品质的文学经典。该丛书的翻译队伍将以活跃在当今文学翻译界的优秀中青年翻译家为主,严选作品版本,所有作品均由原语种翻译而成,力求优选限度真实还原作品原貌,也用适合当今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带给读者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成为一套阅读主张鲜明、品质过硬、适合广大中国读者的品牌丛书。
内容简介
《红房间》是瑞典现代文学奠基人、享有“世界现代戏剧之父”称誉的瑞典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成名作。小说中的“红房间”是一家咖啡店,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在这里集会,讨论人生和社会问题。年轻的富商子弟阿尔维德·法尔克,出于理想主义的热情,放弃了优裕的生活和官场生涯,用文艺来揭露社会的不公正和病态,鼓励民众通过斗争,实现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 作为瑞典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斯特林堡在小说的二十九个章节里勾画出三教九流的众生相,而且个个入木三分,拼凑在一起便成了一幅把当时社会风尚描写得淋漓尽致的浮世绘。书里所讽刺的人和事,似乎还活跃在当下生活之中,这便是这位瑞典文学巨匠留给我们的深邃幽远的意境。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作家,瑞典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瑞典的国宝,世界现代戏剧之父。代表作有《父亲》《死亡之舞》《红房间》《奥洛夫老师》《朱丽小姐》《去大马士革》《一出梦的戏》及《鬼魂奏鸣曲》等等。 译者简介: 石琴娥,1936年出生于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北欧文学会副会长,投身外交事业多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挪威奥斯陆大学访问学者和教授。专门从事北欧五国文学研究。主编《北欧当代短篇小说集》、《萨迦选集》、《从荷马史诗到〈挪威的森林〉》和《北欧译丛》等;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及多种词典撰写北欧文学、历史和戏剧等词条;著有《北欧文学史》、《北欧文学论——从北欧中世纪文学瑰宝到“当代的易卜生”》和《北欧文学大花园》等;译著有《埃达》、《萨迦》、《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和《易卜生——艺术家之路》等。 曾获瑞典作家基金奖,第五届(2001)、第六届(2003)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安徒生国际大奖(2006),中国翻译家协会资深荣誉证书(2007)、丹麦国旗骑士勋章(2010),以及瑞典皇家北极星勋章(2017)等
目录
第一章 斯德哥尔摩鸟瞰
第二章 兄弟之间
第三章 里尔扬斯村的新迁入户
第四章 主人和狗
第五章 在出版社里
第六章 红房间
第七章 模仿耶稣
第八章 可怜的祖国
第九章 把灵魂卖给恶魔
第十章 《灰外套报》报业股份公司
第十一章 幸运的人们
第十二章 特利登海运保险股份公司
第十三章 上帝的惩罚
第十四章 苦艾酒
第十五章 凤凰剧院股份公司
第十六章 在白山
第十七章 顺乎自然
第十八章 虚无主义
第十九章 从新教堂墓地到诺尔巴克
第二十章 在祭坛上
第二十一章 一个溺水的灵魂
第二十二章 艰难的时世
第二十三章 待客之道
第二十四章 《瑞典论》
第二十五章 最后一次上班
第二十六章 书信往来
第二十七章 恢复健康
第二十八章 坟墓另一边的声音
第二十九章 回首往事
摘要
     第一章 斯德哥尔摩鸟瞰 5月初的一个傍晚,摩萨贝克坡地[斯德哥尔摩市内南城的一处游览胜地。]的小花园还没有向公众开放,连花坛里的泥土都尚未翻掘挖松。一簇簇雪莲花从去年的枯枝烂叶底下挣扎着冒了出来,洁白的花朵预示着短促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即将枯萎凋谢,这样可以为那些躲在枝杈光秃的梨树下的娇嫩而纤弱的番红花腾出地方来。紫丁香蓄势待发,只等南风一起就会吐蕊。花椴树已经翠滴绿染,让花骨朵冒出来,这份毫不间断的情意招惹得开始衔啄地衣在枝头上修筑窝巢的苍头燕雀更加起劲。自从去冬的积雪消融以来,花园里的沙径还不曾踏上人的脚印,所以园子里的鸟兽花木都生活得很自在,丝毫没有受到打扰。成群的灰雀忙着把碎渣残末聚拢到一起,然后再贮藏到航海学校校舍的屋顶瓦片底下。它们为了去年秋天扔在地上的焰火残骸上的一丁点碎纸屑而你争我夺,吱吱喳喳久久不肯散去。它们把去年才从玫瑰谷的苗圃移栽过来的幼树树身上缠裹的干草啄掉。它们目光犀利,什么都休想逃过它们的眼睛。它们在凉亭里搜集到了一些碎布,又从一条长凳腿的榫头缝里拖出来了一团狗毛,自去年的约瑟芬娜日[约瑟芬娜(1807—1876),瑞典和挪威王后,1823年嫁给奥斯卡一世。瑞典日历将她的生日8月21日命名为约瑟芬娜日。]以来还没有狗儿在那里打过架。这就是生活,而过日子总归有磕碰的。 夕阳滞留在利里厄哥尔摩岛[斯德哥尔摩市一个区,有大桥与其他区相连接。]上空,把余晖一齐朝东面斜映过去,它扫过烟波朦胧的贝格松德海峡,又匆匆穿过暮霭笼罩的里达尔湾,再爬上里达尔哥尔摩教堂顶上的十字架,从那里辉映到德国教堂的陡峭的屋顶上,再蹦跳到停泊在斯凯普栈桥边的内河航船的三角旗上,把它们照射得闪烁不定。那阳光又在海关大楼的玻璃窗上洒下了无数光斑,使得这些窗子光亮得炫目刺眼,随后又把里定屿上的树林辉映得流金溢彩。那阳光倾泻而下,云蒸霞蔚,后来满天晚霞徐徐散去,天际只剩下一抹玫瑰色的云彩向远方展开,消失在海上水天一色之处。习习海风从那边吹起,顺着落日入海的同样线路朝向岸边吹了过来。它先经过伐克斯哥尔摩岛,再掠过海岸要塞和海关,绕过西克拉屿,从赫斯特哥尔摩岛背后包抄过来,顺道溜了一眼夏季浴场,又长驱直入吹向丹维根湾,在那里煤炭、焦油和鱼类油脂的气味把它呛着了,它受到了惊吓,慌忙转过身来插向南岸,这时它的气势已经没有那么嚣张,冒冒失失地闯进了索德尔玛尔姆靠海边的开阔地带,沿着摩萨贝克坡地往上吹过去,吹进了小花园里,不料却一头撞到了一幢房屋的墙壁上。就在那工夫,那幢房屋墙壁上的窗户却被一个姑娘打开了。年轻的厨娘刚刚把里层窗户上糊着的纸条撕掉,窗户才打开,一股烤肉的油脂气味混杂着泼洒在地上的啤酒的味道一股脑儿飘逸出来,这股气味扑鼻而来,十分难闻,呛得人很不好受。屋里的枞树枝条和锯木屑被风刮了起来,吹出窗外老远。正当厨娘鼻翼翕动大口大口地吸进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时,那风儿却扑向了填塞在两层玻璃之间的棉絮条,把点缀在那上面的亮晶晶的小圆金属片、干瘪的野莓浆果,还有欧石楠的枝叶等等一股脑儿刮到窗外的甬道上,围成圆圈不停地旋转飞舞。灰雀和苍头燕雀很快也加入到飞舞的行列里来,因为它们瞅见了这些东西之后,筑巢寻找不到材料的苦恼也就迎刃而解了。 那个厨娘忙碌着收拾里面那层窗玻璃,几分钟之后那幢房屋的地下室餐馆通往游廊的那扇门打开了,一位年轻的绅士出门来步入花园之中。他衣着简洁却不失讲究,他的长相倒没有显出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不过眉宇之间带着忧愁,眼神里露出郁闷烦恼。他走出了狭窄的地下室餐馆,视野豁然开朗,他转过身去迎着风,解开外套纽扣,深深地吸了几大口空气,这才觉得胸口舒畅头脑清醒起来。然后他沿着那道把花园同海边陡坡隔开来的栅栏来回地踱步。 在他下面很远的地方这座新近觉醒的城市发出喧嚣的声音。蒸汽绞车在下面的索德尔玛尔姆码头上咔嚓作响,飞速地上下旋转个不停,铁条在起运前扛到地秤上去称重量时发出哐啷巨响。船闸的看守地吹着哨子。斯凯普栈桥边的内河航船呼哧呼哧朝空中排出一团团浓雾般的蒸汽。国王坡地上,公共马车在石板路面上颠簸。渔码头四周人声鼎沸,沿水道一带桅樯林立,风帆和旗帜迎风飘扬,海鸥在空中盘旋,发出聒耳的尖叫,斯凯普哥尔摩岛岸边停泊的船只汽笛长鸣。索德尔玛尔姆广场上士兵操练的口令声、格拉斯布鲁克街上摊贩们木屐的嗒嗒声此起彼伏,汇成一片。所有这一切嘈杂都给人们生机蓬勃、活力充沛的印象,那位年轻的绅士似乎受到了感染,周身的精力被唤醒过来。他的脸上烦恼和愁闷一扫而光,代之以百折不挠的顽强神情和生的欲念与决心。他倚在栏杆上,将上半身往前探出,俯视着自己脚下的这座城市,仿佛在打量要与之交手对阵的劲敌一般。他鼻孔张大,双眼里冒出火花,举起了一只紧握的拳头,模样有点像朝着这座微不足道的城市发出挑战,或者是对它恫吓威胁。 这时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