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陵墓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陵墓

  • 字数: 47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开明出版社
  • 作者: 刘毅
  • 出版日期: 2016-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31176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2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2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一个分卷,立足于考古发现及文献资料,以物质文化视角考察各朝代陵墓制度的特点,解读历史时期陵墓制度的发展变化,对陵园规制、墓葬形制、墓葬图像、随葬品等都有着细致独到的分析,更有大量作者多年来深入考古一线拍摄的现场图片,全彩印刷,从视觉上辅助读者对内容的感知。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共60余卷,是一套基于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等物质实体而书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包括通史和专史两个系列,通史系列以史前中国、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阶段进行划分,共6卷。专史系列则是根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分类,按“类”来叙述某类物质文化遗存的分述系列,包括古建筑、石窟寺、古陵墓、古水利、古天文等基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也包括玉器、铜器、铁器、瓷器、金银、玻璃、雕塑、绘画、兵器、货币、纺织品等基于各类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两个系列从纵横两个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煌煌篇章。同时考虑到视觉感知非常对于形象地认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非常必要,每卷又配图200幅左右,用四色全彩印刷,图文皆堪称精美。
本书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专史系列的一个分卷,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毅先生撰写,书中以朝代为纲,结合大量考古材料进行分析,用更系统的写作体例考察各时代的陵墓制度,分析陵园规制、玄宫结构、陪葬制度等等,解读各时期陵墓制度的特点以及历史时期陵墓制度的变化发展情况。同时全书配图丰富,包括作者多年来深入考古一线亲自拍摄的照片、墓葬形制图以及陪葬器物图像等,紧扣文字,丰富读者对历史时期陵墓文化的视觉感知。
作者简介
刘毅,男,1964年3月生,天津市人。1983年7月天津一中高中毕业;1987年7月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历史学双学士学位;1993年6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在汉城梨花女子大学作访问学者。 1987年7月起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2001年改为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工作,历任助理馆员、讲师;1995年12月破格晋升副教授;1997年被遴选为南开大学第三学术梯队成员;2001年12月晋升教授。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任历史系主任助理;1999年3月起任博物馆学专业主任。2002年3月出任历史学院院长助理,2003年5月复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是南开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带头人。表过中国陶瓷考古、古代陵墓制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70余篇,其他文章30余篇。 所著《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于2007年获“2006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很好论著奖”,2008年先后获“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绪论 /〇〇一
一、中国古代陵墓的研究对象和范畴/〇〇一
二、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研究的学术意义/〇〇四
三、中国古代陵墓的研究方法/〇〇四
四、中国古代陵墓的研究资料/〇〇六
五、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卜选规则/〇一〇
六、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分期/〇一六

第一章 商周王陵/〇二二
第一节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出现/〇二二
第二节 殷墟帝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〇二五
第三节 西周王陵的探寻与研究/〇二九
第四节 商周王陵的特点/〇三一
第五节 关于“墓祭”问题的讨论/〇三三

第二章 东周至秦代陵墓制度/〇三七
第一节 东周王陵的考古发现/〇三七
第二节 大型墓葬封土的普遍出现及其原因/〇三九
一、墓上封土的大量出现/〇四一
二、封土墓出现的原因/〇四二
第三节 东周诸侯封土陵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〇四三
第四节 战国中山王陵陵园制度/〇四九
第五节 秦公、秦王大墓和秦始皇陵陵园制度/〇五一
一、东周秦公、秦王大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〇五二
二、秦始皇陵陵园制度/〇五五

第三章 汉代陵墓制度/〇六三
第一节 汉代皇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〇六三
第二节 西汉皇陵制度/〇六九
一、西汉皇陵的陵园制度/〇六九
二、西汉皇陵的埋葬制度/〇七九
三、西汉陵寝的祭祀/〇八八
第三节 东汉皇陵制度/〇八九
一、东汉皇陵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〇八九
二、东汉皇陵制度的变革/〇九三
三、东汉皇陵的祭祀/〇九八

第四章 三国至隋代陵墓制度/一〇一
第一节 魏蜀吴三国陵墓制度/一〇一
一、魏国陵寝制度的废除/一〇一
二、蜀汉与东吴的帝王陵墓/一〇五
第二节 晋代皇陵制度/一〇八
一、西晋五陵/一〇八
二、东晋皇陵制度/一一一
第三节 南朝皇陵制度/一一三
一、南朝皇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一四
二、南朝皇陵制度的特点/一一六
第四节 北朝皇陵制度/一二二
一、北魏早期皇陵制度/一二二
二、北魏晚期皇陵制度/一二四
三、北朝晚期皇陵制度/一二七
第五节 隋代陵墓制度/一三二
一、隋文帝泰陵/一三二
二、关于隋炀帝陵/一三四

第五章 唐代陵墓制度/一三七
第一节 唐代皇陵及其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三七
一、唐代皇陵概况/一三七
二、唐陵的考古调查和研究/一四三
第二节 唐代皇陵的陵园制度/一四六
一、唐陵陵园布局的形成及其发展/一四六
二、唐陵神道石刻规制的演变/一五七
三、唐陵的寝宫/一六二
四、唐陵的祭祀/一六七
五、唐陵陪葬制度/一六九
第三节 唐代皇陵的玄宫制度/一七二
一、唐僖宗靖陵的玄宫结构/一七三
二、“号墓为陵”的乾陵陪葬墓之玄宫制度/一七三
三、唐代的凿山为陵/一七六

第六章 五代两宋陵墓制度/一七九
第一节 五代十国帝王陵墓制度/一七九
一、五代皇陵/一七九
二、南唐皇陵/一八二
三、吴越王陵和王妃墓/一八五
四、前蜀皇陵/一八八
五、后蜀皇陵/一八九
六、南汉皇陵/一九〇
七、闽王陵/一九二
第二节 两宋皇陵及其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九三
一、宋陵概况/一九三
二、宋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九六
第三节 北宋皇陵的陵园结构/一九七
一、北宋皇陵的上宫/一九八
二、北宋皇陵的下宫/二〇二
第四节 北宋皇陵的玄宫制度/二〇四
一、元德李后陵的玄宫结构/二〇四
二、北宋皇陵玄宫制度的推测/二〇五
三、石藏制度/二〇七
第五节 南宋皇陵制度/二〇九
一、南宋皇陵的陵园结构/二〇九
二、南宋皇陵的石藏/二一一
三、南宋皇陵的位次/二一三
第六节 宋代皇陵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二一七

第七章 辽夏金元陵墓制度/二二六
第一节 辽代皇陵制度/二二六
一、辽代皇陵及其考古发现与研究/二二六
二、辽代皇陵制度的特点/二三三
第二节 西夏陵制度/二四三
一、西夏王陵概况及其考古发现和研究/二四三
二、西夏王陵的陵园与玄宫/二四六
三、西夏王陵制度的特点/二五二
第三节 金代皇陵制度/二五五
一、金代皇陵概况/二五五
二、房山金陵及其考古发现和研究/二五七
三、金代皇陵制度的特点/二六〇
第四节 北方三朝皇陵制度中的新因素/二六三
一、陵墓选址与陵园环境/二六三
二、陵园平面布局/二六四
三、陵园碑刻与黄釉琉璃砖瓦/二六四
四、多室的玄宫之制/二六七
五、陵山之祭的开端/二六七
六、皇帝亲祭先陵的制度化/二六九
第五节 元代的皇陵/二七〇
一、“起辇谷”与元朝皇帝葬制/二七〇
二、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二七二


第八章 明代陵墓制度/二七四
第一节 明代皇陵概况及其基本特征/二七四
一、明代皇陵概况/二七四
二、明代皇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二八〇
三、明代皇陵制度的基本特征/二八一
第二节 明代皇陵的陵园制度/二八二
一、凤阳皇陵和盱眙祖陵/二八二
二、南京孝陵/二九〇
三、北京长陵//二九六
四、昌平陵区诸陵/三〇三
五、景帝陵和钟祥显陵/三一〇
第三节 明代皇陵的玄宫制度/三一五
一、明神宗定陵的玄宫结构/三一五
二、明代皇陵玄宫的使用和后妃葬制/三二〇
三、明代皇陵玄宫结构的演变/三二四

第九章 清代陵墓制度/三二八
第一节 盛京三陵及其特点/三二九
一、盛京三陵的陵园结构/三三〇
二、盛京三陵制度特征/三三五
第二节 清朝关内九陵的陵园结构及其特点/三三七
一、遵化东陵各帝陵的陵园形态及其特点/三三八
二、易县西陵各帝陵的陵园形态及其特点/三四六
三、清朝关内九陵陵园制度的分期/三五三
第三节 清朝关内后妃陵园的形态及其特点/三五八
一、东西二陵后妃的陵园形态/三五八
二、清代后妃陵园制度特征的归纳/三六九
三、清代后妃陵园制度的分期/三七一
第四节 清代皇陵的地宫制度/三七三
第五节 明清陵墓制度的异同/三七九

后记/三八四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