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古诗词里的动物植物
字数: 133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石润宏
出版日期: 2021-06-01
商品条码: 9787101152081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3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诗词鉴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动植物知识新颖有趣,讲解轻松幽默,科普不再枯燥 精美彩绘插图,直观呈现动植物细节,让你离动植物的世界更进一步
内容简介
我们经常背诵古诗词,但你知道藏在古诗词里的动植物的那些秘密吗?比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句诗里的葵是向日葵吗?“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那燕子为什么“年年春天来这里”,鸳鸯又为何总是成对活动呢?还有我们总是讨厌“枯藤老树昏鸦”中的乌鸦,乌鸦出现真的是不详的征兆吗?《古诗词里的动物植物》这本书就带你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全书不仅有通俗易懂的古诗词赏析,还趣味讲解诗词中提到的动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的生长习性,而且引经据典,生动道出动植物背后的传统文化典故。全书还配有动植物的精美手绘彩图,图文并茂,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动植物知识。这本书把传统文化知识与科普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灵活而生动!
作者简介
石润宏,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著有《唐宋植物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采薇:薇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是一种植物还是两种植物?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古人为什么把茅草当礼物?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是什么鸟?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古人采荇菜做什么?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芣苢,为什么又叫车前草?
江离、辟芷、木兰:《离骚》中的香草都是什么样的植物?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莲花、荷花、芙蓉、菡萏指的是同一种植物吗?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这里的葵是向日葵吗?
兰泽多芳草:兰草和兰花是同一种植物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龟究竟能活多久?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是如何发声的?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与天鹅只有一字之差,它是如何成为餐桌佳肴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为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桑与麻只能用来织布吗?
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过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里的桂花是植物还是指代月光?
两岸猿声啼不住:猿啼是因为悲伤吗?
北风吹雁雪纷纷:大雁迁徙时为什么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鹏的叫声为何如此动听,白鹭的身姿为何那么优美?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燕子为什么“年年春天来这里”?鸳鸯为什么通常成对活动?
桃花流水鳜鱼肥: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食用桃和鳜鱼的?
杨花榆荚无才思:其实榆树全身是宝
晴空一鹤排云上:为什么鹤的鸣叫声特别响亮?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小的浮萍为什么能够覆盖整个池塘?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草的存在价值
春来江水绿如蓝:江水会绿得发蓝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粟是特别高产的粮食作物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松树为什么能保持四季常绿?
侧坐莓苔草映身:莓苔是两种植物吗?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养马的?
霜叶红于二月花:枫叶到了秋天为什么会变红?
榭叶落山路:是秋景还是春景?
枳花明驿墙:枳是橘的变种吗?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究竟为什么要采蜜?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与泡桐有什么区别?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海鲈、河鲈、加州鲈和松江鲈,古诗中的鲈鱼到底是哪一种?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史前文明时期人们栽培梅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凋谢后,花瓣到底会不会从枝头落下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芦芽、野鸭、河豚都可以吃吗?
潇潇暮雨子规啼:杜鹃为什么把蛋下在别的鸟类的巢里,并让别的鸟类抚养幼鸟?
九万里风鹏正举:鹏是什么鸟?它真的存在吗?
惊起一滩鸥鹭:鸥鸟为什么喜欢生活在水边?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如何区分杏花、桃花、李花、梅花、梨花和樱花?
儿童急走追黄蝶:蝴蝶为什么被称为“变态”昆虫?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蛙为什么要呱呱叫?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并不是所有蟋蟀都会叫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鸡的飞翔能力是如何退化的?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为什么竹子常常成片生长?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为什么牛在古代拥有很高的地位?
枯藤老树昏鸦:乌鸦是不祥的鸟吗?
摘要
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原诗有六章,每章八句,这里只节选了最后一章。这是一名在边疆打仗的士兵回归故乡途中所吟咏的哀歌。周宣王统治时期,北方的猃狁部落进攻周朝,周宣王下令阻击,获得胜利后,周朝的大部队从边疆返回内地,这首诗就作于士兵归来途中。所选部分的大意是:想当初我前往边境的时候,故乡的杨柳长得很茂盛。现在我返回家乡时,大雪漫天飞舞。我在路上慢慢地走,又口渴又饥饿。我的内心满是伤悲,没人知道我心中的哀痛。 这首诗的题目是“采薇”,前三章分别写到“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意思是薇菜刚发芽、薇菜长出了嫩叶和薇菜变得又老又硬了。这几句通过描写薇菜的生长状况,形象地表达了一年四季时光的流逝。士兵们从年初等到年终,从春盼到冬,这场战事才终于结束,他们的忧愁苦闷又有谁知道呢?只好对着天地歌咏,内心万分悲伤。 采薇:薇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 《采薇》中的“薇”,是野豌豆在古书中的名称。豌豆是我们常见的蔬菜,野豌豆的形状跟豌豆相似,只是整个植株从丝蔓、叶片到果荚,都比豌豆显得瘦弱些。它们都属于蔷薇目、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花朵形似蝴蝶,非常艳丽。主要区别在于:豌豆的种子是圆形的,直径有5一10毫米,野豌豆的种子呈扁圆形,只有3-5毫米;豌豆全身光滑无毛,野豌豆则长有细毛;豌豆是一年生草本,野豌豆则是多年生的。豌豆生长范围比野豌豆广,各地都有,野豌豆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西南的省区。 野豌豆属于弱攀援性植物,在野外常常大面积生长,适合用作马、牛等牲畜的饲料。茎叶柔嫩时,也可作为蔬菜食用,炒着吃或生吃均可。野豌豆长在山野之间,虽然枝蔓茂密,但种子产量却比较低,一般不作为食物。所以古人很少专门栽种野豌豆,只有普通老百姓或者穷苦人家才去野外采来充饥。 关于古代贫民采摘薇菜食用,还有一个悲壮的故事。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商代有一个小国叫孤竹国。孤竹国的国君子朝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名允,后世称为伯夷,小儿子名致,后世称为叔齐。子朝临终时想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叔齐,叔齐却辞让说“请伯夷即位”,伯夷也拒不接受,他认为自己不能违抗父亲的命令,索性逃出国都,叔齐也跟着他走了,于是人们拥戴子朝的二儿子做了国君。 伯夷、叔齐离开国都后在外流浪,他们听说西伯侯姬昌很有德行,就前去归依,不料等他们到达时,姬昌却去世了。姬昌的儿子姬发(即周武王)在安葬完父亲后,准备举兵攻打商纣王,伯夷、叔齐跪下劝谏道:“您的父亲刚刚去世,就兴兵打仗,可以称得上孝顺吗?您以臣子的身份攻打商王,可以称得上仁义吗?”周围的人想要杀掉他们,姜太公却说:“他们也是义士啊!”于是,便放了他们。等到周武王摧毁了殷商的暴虐统治,平定天下后,伯夷、叔齐认为这是非常可耻的事情。二人坚决不吃周朝的食物,隐居在首阳山中,靠采食薇菜充饥,不久便饿死在山上了。伯夷、叔齐辞让国君之位和采薇而食、以身殉国的事迹,受到后人的推崇,连孔子都钦佩他们的德行。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吃作为野菜的“薇”了,但我们应记住伯夷、叔齐采薇的故事,铭记他们的道德精神。 P6-9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