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更遥远的海岸:卡森传

更遥远的海岸:卡森传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作者: 威廉·苏德著
  • 出版日期: 2019-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28697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9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蕾切尔?卡森,被誉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之母”,《时代》周刊20世纪百大人物之一,人们甚至将她与伟大的科学先驱伽利略和生物学家达尔文、赫胥黎等相提并论。 ● 她的传世之作《寂静的春天》唤醒了无数人的环保意识,开启了人类的环保时代,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说,“蕾切尔?卡森是我关注环境的原因之一。……我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她的相片,与政治领袖们的照片一起。卡森对我的影响比得上他们中任何一位,甚至更多,可能是他们的总和。” ● 描写卡森生平的全新传记,全面详实,行文优雅,是了解这位惊醒了整个世界的伟大女性和现代环保运动历史的权威之作。 ●《纽约时报》年度瞩目好书,《科克斯书评》年度非小说类图书,《书单》杂志年度传记类图书。 ●关于如何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未来、如何共建人类与地球的命运共同体,这部传记当能引发人们更加深切的思考。
内容简介
蕾切尔?卡森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有名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拥有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威廉?苏德在这部描述卡森生平的全新传记中,以详实的研究和优雅的文字展示了为何这位伟大的女性应该被人们永远铭记。 卡森钟情于大海,曾经写了3本书讲述海洋的奥秘,每一本都畅销世界。《寂静的春天》是她的第四本书,而正是用这本书,这位低调恬淡的生物学者唤醒了无数人的环保意识,开启了人类的环保时代,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更遥远的海岸》考据精细,行文优雅,凸现出一位性格腼腆又激情满怀的女性形象:在大自然中徜徉的卡森比在文学天地里更加洒脱自在。威廉?苏德还以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卡森与多萝西?弗里曼的浪漫友情,以及1964年卡森因癌症去世的情景。这本书真正写出了20世纪一位杰出改革者的风采,是了解卡森的思想和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历史的权威之作。
作者简介
威廉?苏德(William Souder),美国作家,作品曾入围普利策奖传记奖终轮评选。其近期新著作《更遥远的海岸——卡森传》入选《纽约时报》2012年度瞩目好书,《科克斯书评》2012年度25本非小说类图书,《书单》杂志2012年度10本科学健康类图书、2013 年度10本传记类图书,《科学》、《出版人周刊》、 《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十余家知名媒体好评推荐。另著有《蛙害》 和《在野性的天空下》两部著作。现居美国明尼苏达州格兰特市。
目录
001 — 中文版序:于鸦雀无声处听惊雷 卢思骋 001 — 第一篇 水世界 003 — 第一章 卡森小姐的书 019 — 第二章 煌若中天之日 036 — 第三章 生物世界漫游 049 — 第四章 英伦渊源 086 — 第五章 壮美的世界 119 — 第六章 作者凯旋 147 — 第二篇 寂静的春天 149 — 第七章 多萝西 178 — 第八章 永恒的海洋 197 — 第九章 地球在燃烧 244 — 第十章 附带损害 281 — 第十一章 潮涨潮落 344 — 尾声 349 — 鸣谢 352 — 注释
摘要
    1962年夏末,美国东部和西部都遭遇了特别天气。西部酷热难当, 旧金山的街道上到处可见穿泳装的女性,城区的雾霾浓度也达到了历史新高;而在东海岸,“阿尔玛”飓风向北偏转,直逼长岛一角,把本来应该舒爽愉悦的时令搅黄了。8 月28 日,这团风暴的前锋还搅黄了扬基体育场的一局棒球赛,当时米基·曼特尔(Micky Mantle)刚刚击出了那个后来被证明是赢得比赛的本垒打,棒球穿过大风雨落到了中外场。第二天早上,美国首都华盛顿天气晴朗,阳光和煦,《华盛顿邮报》 (Washington Post)的天气预报说,每立方米空气所含的辐射量仅有3 微微居里,和前一天相比,没有变化;鉴于当时美国和苏联正在你争我抢地搞大气层核试验,这样一点辐射量还是不错的。 当日下午4 点,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总统去国务院出席了他执政一年半以来的第四十二场新闻发布会。总统先是宣布费利克斯·法兰克福特(Felix Frankfurter)从美国优选法院退休,接着即席回答了几个提问,有关于农场政策的,关于柏林紧张局势的,还有他是否会在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到访联合国期间同其会晤。有记者问及苏联明显增加了对古巴的船运,似有危相,对此肯尼迪总统也作了回答。发布会快结束时,有人问了肯尼迪一个非同寻常的问题:“总统先生,广泛使用DDT(滴滴涕)等杀虫剂,有可能造成长期危害,现在,科学家对这个情况好像越来越关注,您是否考虑过让农业部或公共卫生署认真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呢?” 肯尼迪可能感觉意外,但没乱方寸,他马上回答:“考虑过。据我所知,这两个部门已经在这样做了。尤其是在卡森(Carson)小姐的书发表 之后,我想他们就肯定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了,现在他们在对此议题进行调查。” 这简短的问答为世界带来了一缕新意,这是一次决裂——所谓“保守”的温和而乐观的主张开始转变为一种理念,令天下大哗、万民纷争, 后来,人们称这一理念是“环境主义”。肯尼迪承诺,由政府出面,对大面积使用一种具有十分重要经济意义的产品造成环境污染开展调查。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再说,政府也到处使用杀虫剂,如此调查势必要麻婆照镜,自寻难看。那天,肯尼迪总统谈论的其他问题要么是政策演变,要么是哪些局势要变化、淡弱,相比而言,环境健康问题当然是关系人类生存的大问题。这个世界越来越为人类所支配,而人类在此世界自然秩序中的位置却遭到了质疑。除了人类自己,还有什么能想出如此完善的办法与自己对抗,跟自己过不去呢? 肯尼迪总统提及的“卡森小姐的书”,想必自那之后几十年间长大的美国人都比较陌生——50 岁以下的人基本不知道蕾切尔·卡森(Ra? chel Carson)是何许人。但在1962 年,根本无须赘述。卡森写了3 本讲海洋的书,部部畅销,她绝对是当时美国最受尊敬和爱戴的作家之一。应该说,之前就已经是这样了。肯尼迪提到的新书名为《寂静的春天》 (Silent Spring),是一部控诉滥用杀虫剂危害的力作,笔锋甚是犀利,不像卡森之前写的东西。虽然那时还未真正成书——书要再等一个月才印发,不过,6 月份的《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连载了该书的三个长篇节选。肯尼迪的记者招待会召开之际,《纽约客》的连载已经提高了国内外民众的警惕性,逼使化工行业愤然携手,异口同声斥责《寂静的春天》所言不实,把作者搞臭。 处在风暴中心的女作家,怎么看好像都不大可能是一个搅动天地的人物。她时年55 岁,之前,她的成年时光基本是和母亲相伴度过的: 写作、观鸟、徜徉于海边。她身材娇小,说话柔声细气,对政治几乎一窍不通。她在马里兰州银泉市郊一个绿荫如盖的地方静静地生活,身边有一只猫,还有她的甥外孙罗杰·克里斯蒂(Roger Christie)。罗杰10 岁而孤,由她扶养。她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过动物学硕士学位, 但从未搞过科研。在天昏地暗的大萧条时期,她去联邦政府的渔业局当了一名资讯专员。后来,渔业局和生物调查局合并成一个新单位:美国鱼类及野生动植物管理局。 1951 年卡森出版《我们周围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一书,成就 了她的文学英名——该书连续39 周位居《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还获得了国家图书奖。其后,她从官办机构撤身。每年春天,她都要与罗杰驾车北行至缅因州海岸的绍斯波特岛。她在那儿的一处岩崖上有一幢小屋,可以俯瞰希普斯科特湾。她常凝视大海的潮起潮落,顺着海岸在潮水退去留下的一个个水坑里收集海洋标本,或者同她的邻居多萝西(Dorothy)和斯坦利·弗里曼(Stanley Free? man)夫妇一道访秘探幽,常常走到夜深雾罩。她在岛上静思,度过了一个个夏天。秋天来时,她再回家。 卡森写海的文字无处不饱含“诗意”。“诗意”是书评人的说法,意即行文雅致,又鉴于她所写的题材,这份雅致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辽阔的海洋生生不息、变化无穷,而潮间地带犹如迈向海洋的门槛,多数读者对这些并不熟悉,就像他们不懂卡森在一段段叙述里掺入的大量地质、物理和生物学知识一样。卡森化繁就简、深入浅出的讲解技巧迷倒了书评人和读者,甚至迷住了那些从来没有想过去关注科学、关注奇异水世界的人们。那个水世界令卡森心醉。 一个女子对自然环境竟然有如此深刻的了解!书评人一再说,此事本身就包含着某种令人为之焕然激昂的东西。此外,他们认为,卡森一定是个浩然无畏的记者,定期坐着科学考察船在海上巡游,劈风斩浪,或者经常在热带的珊瑚礁上逡巡的鱼群中间游泳——这种猜测其实大谬,但卡森却从未刻意去纠正。一个朋友曾经画过一幅卡森公共形象的漫画像,画中的她俨然是一个亚马孙族悍妇,巍然立于风雨如磐的海边,一手执鱼叉,一手攥着一只翻卷扭动的章鱼。卡森觉得这漫画画得喜闹交加,其实,若是画她俯身在一架显微镜上,或者坐在图书馆的书堆里,倒更准确些。 卡森行笔缓慢,不停修改,一本《寂静的春天》耗时近四载——而她的担心忧虑却比四载笔耕长得多,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及随后的几年间,新的杀虫剂又相继问世了。最有名也是使用范围最广的杀虫剂是一种叫作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的化合物,即DDT。DDT 于1874 年首次合成,但直到1939 年,DDT 的实际用处才为人们所知:一位在瑞士巴塞尔的盖吉公司(J. R. Geigy Company)工作的40 岁的化学师保罗·米勒 (Paul Müller)发现它能杀死昆虫。于是,瑞士马上施用DDT,对付马铃薯甲虫爆发,效果十分惊人。任何东西只要沾上DDT,其致命毒性就会长期存留。杀死昆虫的剂量看似对温血动物(包括人类)无害,所以, DDT 旋即成为对付虱子、蜱、蚊子等传播人类疾病的害虫的利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DT 的生产迅速扩大,为的是将之及时送上前线用作除蚤药,特别是用在从纳粹占领区逃出来的难民身上。美军为100 多万平民喷洒了DDT,成功阻止了1943 年斑疹伤寒在那不勒斯流行。有人坚信,这种新型杀虫剂必将成为防治昆虫传播疾病的灵丹妙药,这一信念得到了广泛接受。1948 年,保罗·米勒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在颁奖典礼上,DDT 被宣布为一项诠释了“科学奇迹”的重大发现。 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一点。 1945 年6 月5 日,一架鱼类及野生动植物管理局的飞机,紧贴着一片森林林梢来来回回地飞。这片森林有117 英亩*,位于马里兰州乔治王子县广阔的帕塔克森生物研究保护区,离华盛顿特区不远。飞机向树木喷洒了溶解于二甲苯和燃料油的DDT。这股混合物穿过森林的冠盖,不甚均匀地飘下,时而乘着气流上扬,时而随侧风乱走,浓淡不一地落在地面,因为飞行员是凭目视导航,总是某些地区多喷了一次两次, 某些地方被隔过去。一部分毒雾落在帕塔克森河一片约1 英里** 长的水域,那是一条混浊的小河,生活着20 多种鱼类。 喷药之后的数天数周,研究人员对接触农药的哺乳动物、鸟类、青蛙和鱼类的状况进行了监测。他们在随后的报告里指出:人们最初对DDT 的广泛热情应该降温,有些情况需要“严重关注”。调查者警告说: 绝大部分农药会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影响生物——这种选择性当然是对农药的一项基本要求,但是,无论哪种农药都是一把“双刃剑”;像DDT 这样高毒性的药剂,很可能会对野生动物造成连带伤害。有几个联邦机构于1943 年、1944 年分别开展了探索性检测,均说明DDT 有问题,其后的“帕塔克森实验”(Patuxent experiment)证实情况确实如此。飞机喷洒DDT 似乎没有对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造成明显伤害,但是,喷洒后不到10 小时,横张在帕塔克森河里的渔网就网到了死鱼。随后, 人们又在精心维护的人工池塘里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池塘里的DDT 浓度虽然比森林喷洒浓度低得多,但鱼类的死亡率却很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