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教过的苦孩子

我教过的苦孩子

  • 字数: 26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艾苓
  • 出版日期: 202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6440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贫困如何耽误了他们更充分地挖掘自身潜力? 2.贫困会留下哪些持久的心理烙印,又如何突破? 3.出身不同的人,在认知和决策上有哪些差异? 本书不仅试图以当事人的口述回答上述问题,更以动情的笔触,记录了他们在泥泞中的艰辛摸爬。没有奇迹,只有一点一滴地层层突破,不断累积确定的幸福和成就。作者将其称之为“摸爬式努力”。几乎每个故事都直戳人心,催人泪下!
内容简介
1999年,大学扩招;2000年,大学全面取消分配制度,教育开始内卷。
出身寒门的人,是否还能通过教育实现阶层突破?
本书作者艾苓任教于黑龙江绥化学院,学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作者采访了2000年到2020年的21届毕业生,从中选出56个出身贫困的孩子,追踪了他们从出生到上学,从毕业求职到结婚买房等人生关键阶段的遭遇和选择。
作者简介
艾苓,黑龙江绥化学院教授。 从教17年,当过两届班主任,接触学生超过3000人。2017年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贫困生调查说明》,收到学生广泛响应。她详细追踪了56个孩子的人生轨迹,以当事人口述形式,记录下他们因为贫困所遭受的碾压,以及催人泪下的努力。 部分内容曾在《读库》发表,引发广泛讨论。
目录
序I
上卷
没毕业证的毕业生003
书法到底给了我什么009
当爱情走出大学校园021
那时候才知道,天塌了028
惊心动魄是我生活的常态034
强行“押送”去大学044
请别叫“老板”,我不是商人050
欠账,终归要还059
他是我的救命稻草065
“老大”的履历一长串074
那个就地翻跟头的女孩081
考试经常是专享的路087
如果重新开始093
身高以外的东西都可以改变104
哪儿来的冷静109
有些伤痛已经选择性遗忘117
我们扎根的地方122
下卷
总有意外发生133
乡下孩子王,要不要当142
赌徒的女儿149
一次次从零开始156
那些年,那些尴尬164
被看173
那一夜,我们都没睡180
流浪猫“牛肉”的主人185
一切都是我争取的197
国企非正式员工206
斗志昂扬的刺猬211
恐怖的门220
网络作家“被诞生”227
好疼好疼的高考234
逃离深圳240
心里有根246
妈妈还在坐月子,爸爸走了254
谢天谢地,我选择了你261
总是难忘第一次270
青年记者的自我诊治277
我的世界你怎么懂286
一点儿一点儿长大293
最难的时候302
一朵远行的木耳307
被拒绝的手术316
两个“95后”北漂的仪式感324
杭州那场大雨330
向温暖靠近337
网贷这个坑345
一直在路上352
用什么治愈创伤360
奔跑在暴雨中367
深呼吸,十秒钟373
后记379
摘要
     我家在我们县最穷的村,是最穷的户。我有三个姐姐;爸爸经常欠钱不还,外号“老赖”。偏巧,我家和村里最富的人家是邻居。 我五岁才会走路。听人家说,我不会走路的时候,邻居家的大朋经常背着我玩。他比我大半岁,长得比我高。这事我不记得。 上学以后,我和大朋也经常出去玩,到了饭点,村里人会说:“小四,你怎么还不回家吃饭啊?大朋,你在我家吃饭吧。”这事我记得特别清楚。 妈跟我说:“咱家跟大朋家啥都比不了,学习是你专享的出路。” 对,专享能帮我找回自尊心的就是学习。 大姐成绩特别好,上到六年级,爸说:“下来吧,咱家缺干活的。” 她据理力争,还想继续上学,挨了爸一顿打。 三个姐姐先后辍学,继续上学的就剩我了。 我去乡中学读初中,妈到乡里照顾一位生病的老太太,和那户人家处得很好。那家的儿子承包了乡供销社,让我爸过来打更。我跟着爸在供销社的打更房里住了两年,小黑屋的墙壁上逐渐写满俄语单词、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 那时候考高中比考大学难,县一中每年只收100人,50个名额给县城学生,50个名额给农村学生。我们县一共12个乡镇,一个乡镇的应届初中毕业生100人,也就是说,每年1200人在抢这50个名额。我们乡曾经连续五年全军覆没,我们这届出彩了,一共考上五个人,我的成绩排名第二。 高中班主任特别好,她拿着我的贫困证明几次三番去找校领导,学费全免了,但其他费用还是挺多的。 2001年我考进绥化学院,我们这届本科生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和绥化学院联合办学,那张盖着哈师大公章的毕业证现在还没到我手里,可能在学校办公室的哪个柜子里压着。 录取通知书上写着,我们专业一年的学费是4560元。当时没有助学贷款,家里东挪西借,凑了3600元,我带着这些钱去绥化上学,从此独立。 第一天报到,我交不起学费,在别人的宿舍暂住一夜。第二天交了住宿费,我才有了宿舍。那时候三食堂还是平房,开饭的时候我帮人家盛饭,人家供我饭吃,大一上学期,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个月。 之后,我想做家教,但找不到途径。2001年10月20日,我跟几个同学举着牌子去街上碰运气。几天以后,我等来第一份家教,给一个初中生补物理,一小时八元。如果给小学生补课,一小时只有五元。最多的时候,我同时做五份家教。 我跟女朋友是一起做家教认识的。2003年“非典”期间,学校封校,赚不到钱,多亏有她接济。 大三那年,我从齐齐哈尔收购旧冰刀卖给学弟学妹,挣了一万元,交了大二、大三两年的学费,大一的学费只能先欠着。 大四那年,我和同学去大庆做家教,挣了三四千元。这笔钱我没交学费。女朋友是专科生,已经先来北京,我带着这笔钱投奔她去了。 我们想租房子,人家一听东北口音,不租了。后来租到地下室,公共厕所,洗澡只能10分钟,一个月租金230元。 在北京,有的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我这个没毕业证的人找工作,太难了。那时候,公共汽车的月票是32元。每天早晨,我用矿泉水瓶装好两瓶凉开水,拿着月票出门,一元五个的馒头是我一天的主食。报纸广告里条件差不多的招聘单位,我一家一家跑。 这样跑了一个多月,我找到第一份工作——送快递,月工资750元。2005年的北京,快递行业方兴未艾,很多小区的保安不理解这种新行业,他们不让我进院,还像撵狗一样撵我。 有一天下午,我去一家送水公司送快递,他们总部的货车过来送货,男老板正好不在,急得女老板团团转。我赶紧帮忙,帮着卸那些桶装水。 帮完忙要走,女老板问:“小伙子,你有没有时间送水?我们这儿还缺送水的。” 送水的时间是每天晚上6点到8点,和快递两不耽误,这真是喜从天降。送一桶水,我的收入是1.5元,一辆脚蹬三轮车可以装10桶水。快递那边下班后,我每天拼命送水,每月都能收人一千多元。 那天有些累,我往六楼送水,扛到四楼半突然腿软,桶装水砸到脚背,疼得火烧火燎。我坐在楼梯上休息,赶上大家下班,他们一个个打量着我,再绕过我,各自回家。 等脚背没那么疼了,我也休息好了,一鼓作气把水桶扛到六楼。 这样的生活差不多持续了两年。两年后,听说有家新闻单位面向社会招聘,我试着报了名,参加了笔试和面试。 有位负责人对我的面试表现非常满意,我坦白地告诉他:我还欠着学费,没有本科毕业证。 他特意上网查询,查到了我的学历信息。 几天以后,我接到这家单位的录用通知。 之后的生活就比较顺了,工作稳定后,我替家里还了三万多元外债,在老家办了婚礼,后来为父母在县城买了带电梯的高层房。 回想大学生活,我非常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教我们古代文学的老师张庆利,听他的课真是享受;一个是教我们写作的老师林超然,他一边教我写作一边教我做人。 那时候我做家教的钱都充进了饭卡,兜里的钱从来不超过一百元。学校临时收费,我都是跟林老师借,至少借过四次。 林老师知道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