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最后的希望之岛 流亡英伦的

最后的希望之岛 流亡英伦的"二战"英雄

  • 字数: 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美)琳内·奥尔森(Lynne Olson)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466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最后的希望之岛:流亡英伦的“二战”英雄》详细讲述活跃于英伦三岛的反法西斯传奇英雄,完整呈现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欧陆各国关系的演进历程。 虽然已有众多关于“二战”题材的图书,但是关于被法西斯占领国家的领袖们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发挥的特殊作用,却鲜为人知。《最后的希望之岛:流亡英伦的“二战”英雄》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琳内·奥尔森真实地记录下了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真实故事,正是因为对和平的渴望,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这是《最后的希望之岛:流亡英伦的“二战”英雄》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它在全世界畅销的主要原因之一。 历史和战争的话题是沉重而令人深思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疯狂的杀戮和侵占,也有充满正能量的希望和正义。 伦敦作为“二战”中的重要城市,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希望之岛”,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也收获了众多精彩绝伦的故事,流传于史,非常值得后世之辈了解并以史为镜,不断反思。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纳粹德国占领欧洲大陆主要国家,英国成为挪威、荷兰、波兰、法国、比利时、卢森堡、捷克斯洛伐克等七国不愿投降的政要们的避风港。七国元首、首脑率部逃亡英伦三岛,伦敦成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和欧洲各国人民的希望之岛。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琳内·奥尔森走访当事人和他们的亲属,查阅大量档案资料,还原了在纳粹肆虐的战争年代,欧洲人民团结一心,反抗侵略,最终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艰难历程。琳内·奥尔森的文字生动感人,字里行间充满人性的温暖。《最后的希望之岛:流亡英伦的“二战”英雄》是琳内·奥尔森反法西斯系列中的最畅销史书之一,其姊妹篇有《《盟友: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原书名:《伦敦公民》)》。
作者简介
琳内·奥尔森长期从事记者工作,先后担任美联社(AP)驻莫斯科记者、驻华盛顿政治记者,和《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驻白宫特派员。 琳内·奥尔森现为专职作家,已出版七部著作,大多与“二战”及英国在“二战”中的关键角色有关。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Madeleine Albright )称琳内.奥尔森为“‘二战’政治和外交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史学家”。 琳内·奥尔森的其他著作还有《盟友》(Citizens of London,又译作《伦敦公民》)、《那些愤怒的日子》(Those Angry Days)
目录
自序
前言
第一部分开战
003第1章陛下,打仗了
018第2章一位勇敢而高贵的妇人
026第3章一场完整而的摧毁
044第4章我们必须生死与共
060第5章称为重水的东西
070第6章他们比我们所有的人都勇敢
084第7章我的上帝,这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096第8章这是伦敦在呼叫
108第9章“V”字手势横扫了世界
120第10章搜集纳粹的情报
140第11章疯帽子的下午茶
152第12章团结中的纷争
第二部分巨人之间的游戏规则
173第13章富人和穷人的关系
191第14章丑陋的现实
206第15章英格兰游戏
225第16章下次得更小心些
245第17章我无法向你描述那种英雄主义
259第18章一张巨大的拼图难题
270第19章一支强大的秘密军队
280第20章可怜的英国小驴
291第21章决战
303第22章双城记
319第23章我本是一个陌生人,但你却把我带进屋里
341第24章饥饿的冬天
356第25章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了
365第26章年轻人,你为什么哭泣
379第27章这是一个集体的错误
386第28章世界不可能再回到以前那样了
395第29章我对欧洲的建议……团结起来
407后记
摘要
     人们经常问我,多久才能写一本书?每本书的时间长短显然是不同的,平均大约为二至三年。但《最后的希望之岛》不是这样的。我在十多年前第一次有了这个想法,并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在英国、欧洲大陆和其他地方进行调研。然而就在那个时候,我决定要停一会儿再写。这本书聚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和大多数被占领的欧洲国家,它比我之前写过的所有的书要复杂得多。坦率地说,在我写作生涯中的那个时刻,它对我来说有些负担过重了。 所以我就把它放到了一边,去写其他书了——包括《盟友: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和《那些愤怒的日子》。然而,《最后的希望之岛》一直在召唤我。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故事——一个从来没有被完整讲过的故事,以及我从未遇到过的一大群拥有个性的人物。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对了解今天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之间动荡关系的演变会有所帮助。所以,在写完《那些愤怒的日子》之后,我重新探索了这个主题。我进行了大量新的研究,增加了我多年来收集的材料。我也吸收了我在写其他书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就像我在写英国和“二战”的历史那样,聚焦在一个特定主题和时间段上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充分利用多年来积累起来的知识。 在1940年4月的一个寒冷的夜晚,挪威政府的重要成员被邀请至奥斯陆的德国使馆看一部新电影。德国大使库尔特·布罗伊尔发出的请柬要求客人们穿着“正式服装”,意味着这将是一个盛大的正式场合。然而,对于戴着白色领带和满胸勋章,坐在客厅椅子上的观众们来说,这个晚上全然没有节日的气氛。 影片一开始,银幕上就充满了恐怖的画面:死马、机枪扫射下的平民、大火燃烧的城市……这部名为《火焰洗礼》的电影是记载1939年9月德国征服波兰的一部纪录片,它特别记录了轰炸华沙时所造成的破坏的细节。布罗伊尔在影片放映之后告诉大家,德国的意图是“捍卫自己不受英国侵略”,如果挪威敢于抵抗德国的话,他们可以预期到有什么后果。被那些可怕的镜头震惊的布罗伊尔的客人们,对于为什么这位德国外交官会认为有必要向他们展示这部影片而大惑不解。这与和平、中立的挪威有什么关系吗? 过了四个晚上,在午夜之后,同一批官员被紧急的电话唤醒,他们被告知:有几艘不明国籍的舰船进入了通往奥斯陆的峡湾。海雾弥漫的峡湾使得人们无法识别出那些幽灵般的装甲舰船的标识。不过就在几分钟之后,这些舰船国籍的谜团就得到了解释。挪威政府的办公室开始被德国向挪威和丹麦各主要港口发起突然袭击的报告给淹没了。 指挥进攻奥斯陆部队的埃尔温·恩格勃雷希特(Erwin.Engelbecht)将军坐镇在德国重型巡洋舰“布吕歇尔号”上,他与他的下属一起审视了给他的命令。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后,装备有精细地图和挪威首都照片的一千多人的德国军队就将从停靠到奥斯陆港口的“布吕歇尔号”下船。他们的任务是潜入还在沉睡中的城市,突袭政府大楼、国家广播电台和皇宫。在中午之前,逮捕哈康国王、奥拉夫王储和其他王室成员,挪威政府将被德国控制。“布吕歇尔号”上的一支乐队将在市中心演奏“德国国歌”以庆祝德国的胜利,而德国军方将接手挪威全国的管制和两项最重要的资产——挪威的商船队和它的黄金储备。当一艘挪威巡逻艇发现德国舰队并发出警告时,舰队的机枪立即开火,把小艇给打沉了。隔着峡湾有两座小型的炮台,由于得到巡逻艇的警告也向舰队开了火。但大雾使得炮台无法准确地瞄准,德国舰队毫发未损通过了峡湾。凌晨4点,德国舰队驶近了奥斯卡堡炮台,这是19世纪中期建造的一座岛屿炮台,也是奥斯陆的最后一道防线。“布吕歇尔号”的舰长像遇到前面的巡逻艇一样,并没有因为见到炮台而感到丝毫的不安。在他的图表和地图上,奥斯卡堡被标为博物馆,炮台上的两尊陈旧的大炮也早已过时。 然而地图和图表都错了。炮台的功能健全,被挪威炮手们称为“摩西”和“亚伦”的两尊老炮还能开炮。雾散开了一点点,随着舰船黑暗的轮廓进入视线,岸上的探照灯突然照亮了“布吕歇尔号”。摩西和亚伦在近距离内直接开炮,炮弹打到了12000吨吨位的巡洋舰上。一发炮弹打中了“布吕歇尔号”的舰桥,摧毁了舰炮和航行控制系统;另一发炮弹打中了装满航空燃料的储藏舱。岸上的军队也开始射击。几秒钟之内, “布吕歇尔号”上就燃起了大火,火焰飞向空中,赶走了雾气,照亮了峡湾积雪覆盖的海岸。 随着一声巨响,舰上的鱼雷舱爆炸了。不到一个小时,才服役七个月的“布吕歇尔号”就侧翻下沉了。近1000名士兵也跟着它一起下沉了,其中包括原定要去捉拿皇室和政府官员的精锐部队的大部分。恩格勃雷希特将军是数百名幸存者之一,他们逃离了覆盖在峡湾海面正在燃烧的汽油,拼命游到了岸边。 1940年4月9日那一整天,希特勒大胆并精心策划的对丹麦和挪威的入侵几乎接近按照计划在进行着。到了下午,元首对挪威1500英里海岸线上的目标进行了确认,几乎所有主要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